以花為媒促交流 浙江寧波舉辦台胞女性插花沙龍

「今天花卉的顏色種類豐富,我把我的作品取名為『花團錦簇』,能在婦女節和大家一起參與插花活動,讓這個節日變得意義非凡。」3月7日,在位於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的寧波國際婦女之家內,台胞林瑞玲如是介紹她的插花作品。


為豐富女性台胞間的相互交流,寧波有關部門在「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來臨之際舉行了「魅力女性·如花綻放」的插花沙龍活動。林瑞玲在寧波生活已經有10年的時間,「希望日後能繼續參加此類活動,不斷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活動現場,由寧波國際婦女之家特邀的花藝老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從花卉種類、花枝長短的修剪、顏色的搭配以及如何讓花卉錯落有致等方面進行講解。
同時,花藝師還示範了焦點式插花方法。看著幾種簡單的花材及樸素的花籃,在花藝師的巧手下變成了富有魅力的插花作品,在場的女性台胞們躍躍欲試,經過剪刀修剪、編花塑型以及折莖擺弄等環節後,一個個風格迥異、錯落有致的插花作品相繼完成。
「此次活動,既豐富了女同胞的文化生活,增強凝聚力,又緩解了工作壓力,陶冶了情操,為日後更好增進兩岸同胞的感情交流打下紮實基礎。」寧波市台資企業協會會長蔡明東表示,通過「以花為媒、以花會友」的方式,甬台兩地加強溝通、深入探討、拓展視角,既增強了兩岸同胞文化的交流互通,深化友誼,也讓大家在節日來臨之際,享受花樣年華,點綴美好時光。(中國台灣網、寧波市台辦聯合報導)

大陸女性台灣郎 寧波牽起她們的「兩岸情緣」

在寧波,有一群特殊的女性,她們和台灣籍的丈夫跨越海峽組建家庭,並在這裡紮了根。三八婦女節前夕,筆者走近這一群體,聽她們聊起那些家庭故事……
這個女婿很「寧波」
結婚後上交了工資卡
今年40歲的洪霞看上去嬌俏可愛,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作為土生土長的浙江人,大學畢業後,她從事外貿行業,並在工作中認識了丈夫。
「他人很隨和、實在,對我也挺好的。」洪霞說,當時父母唯一的擔心是,「台灣有點遠啊,會不會結婚以後就很難回家了?」丈夫拍著胸脯保證:以後我們就在寧波定居了,工作也在這裡,就請放心吧!
洪霞說,她丈夫所在的家族企業是台塑的協作單位,算是較早一批進入寧波北侖地區的台企。「他20來歲就到寧波,其實已經很『寧波化』了。」洪霞說。
怎麼個「寧波化」?洪霞介紹,從結婚起,丈夫的工資卡就交給了她,平時工資和年底年終獎統統上交。有空就在家裡做飯、拖地,帶著孩子們出去玩兒,可以算得上是「完美丈夫」類型了。
「其實他很忙很辛苦,從事工程類工作,經常起早摸黑的,但對家庭真是照顧得很好。」洪霞說,她感覺雙方在文化交流上幾乎沒有差異,相處起來很自如。今年她還當選了港澳台界別的北侖區政協委員,「先生很支持我的工作,說以後可以為台胞家庭、台企服務多發聲了。」
「書生」丈夫要來東方大港創業
「辣妹子」跟著他在寧波扎根
說話直率、笑容溫暖,重慶妹子彭小利做起事來有一股風風火火的勁頭。她樂呵呵地對記者說:「我先生跟很多台灣男人一樣,很溫和、很紳士。我們倆在工作中互相瞭解並走到了一起,他說就是喜歡我外向樂觀的性格。」
1999年兩人結婚時,他們還在廣東。孩子出生1個月,丈夫跟她說,「我們去寧波吧,我要自己創業去了!」這句話把彭小利驚得腦子一懵,眼前這個男人可從來沒去過寧波,先前也還只是一個「打工仔」啊。
「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裡描述的,未來中國的發展,就是要依托東方大港。寧波位居長三角、臨近上海,又是天然深水良港,民間又有著良好的創業氛圍,我們去了一定會有所作為。」丈夫頗有些書生氣,這番話講得彭小利似懂非懂,但她還是跟著丈夫舉家搬遷到了寧波,「他做的決定,我必須支持」。
2000年,彭小利和丈夫在寧波開辦了一家模具配套用銅企業。經營22年了,至今兩人一直守好各自的邊界:先生主管生產和技術,妻子負責管理和開拓。企業經營獲得了不小的成功,日子也過得蒸蒸日上。
不止對企業經營有方,對家庭,彭小利也有自己的一套。「我們跨越海峽,逐漸融合,緊緊相擁。大家都在用心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互相尊重,遇事互相商量。」彭小利很為先生的眼光折服,當年書中的「東方大港」藍圖,沒想到今日在寧波舟山港已變為實景。
「我感覺自己好幸福啊!」這句話,彭小利的丈夫經常對彭小利說。他們的幸福,外人很容易就從臉上讀到。「我是重慶人,他是台灣人,但在寧波,我們扎根了。現在,寧波就是我們的家鄉。」(中國台灣網、寧波市台辦聯合報導)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