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數 : 665 近日,在石獅峽谷旅遊路一帶,有一群特殊的“客人”在岩壁上“安家落戶”,那便是有“中國最美小鳥”之稱的栗喉蜂虎,它也是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經過泉州觀鳥愛好者約半個月的跟蹤觀測發現,它們已在峽谷旅遊路一帶築巢“安家”。據悉,這是栗喉蜂虎近三年來在泉州出現數量最多的一次,而泉州也是栗喉蜂虎目前已知全球緯度最北的繁殖地。 “最美小鳥”成群飛舞 5月7日上午9時30分左右,在石獅峽谷旅遊路一帶的一處閒置工地上,栗喉蜂虎正在築巢“安家”的土質岩壁。 這是一處長約200米、高約10米的土質岩壁,岩壁上密集分佈著近400個大大小小的鳥穴,頂端與底部還有一些植物。泉州市觀鳥學會會長吳軻朝介紹道,一般平均每3個鳥穴中就會有1個栗喉蜂虎真正的“家”,一些空置著的鳥穴是其為迷惑天敵所築。 為了不驚擾栗喉蜂虎,人們躲進觀鳥愛好者搭建的綠色觀鳥掩體中觀察。望向不遠處,就能看到栗喉蜂虎的美麗“身姿”。它們體型略大,多在岩壁前方飛行,有的停留在洞口準備繼續挖洞築巢。用望遠鏡觀察,便能看到它們藍色的尾翼、綠色的羽毛、栗色的喉部、黑色的過眼紋和長長的喙。飛行時,可以看到它們翅膀下面的羽毛是橙黃色的,在陽光的照射下,全身閃爍著金屬般的光澤。 經過現場觀察,觀鳥愛好者能看到的栗喉蜂虎有80多隻。“它們幾乎都是成對出現的,‘單身漢’很少。”吳軻朝說道,由於土崖上鳥穴較多,也有麻雀進出,且栗喉蜂虎會築造多個巢穴作為掩護,所以此地栗喉蜂虎的實際數量還需繼續觀測。目前加上週邊的,估計數量總共有100只左右。 天然優勢吸引栗喉蜂虎“安家” “春天,栗喉蜂虎會陸續來到泉州,在此完成產卵、孵化和養育幼鳥等過程。8月後會陸續離開,返回東南亞過冬。目前大多數栗喉蜂虎還處於築巢的階段。”吳軻朝說道,接下來,等它們築巢完畢,雌鳥便會留在洞中,雄鳥外出覓食。據悉,栗喉蜂虎主要繁殖于南亞和東南亞地區,在海南、廣東和福建等部分沿海地區有分佈。 而此次栗喉蜂虎為何會選擇在此地安家?對此,吳軻朝分析道,栗喉蜂虎主要以蜂類、蜻蜓、蝴蝶等昆蟲為食,而峽谷旅遊路一帶植被茂密、鳥語花香,能夠為其提供充足的食物。“最重要的是,這道土崖為栗喉蜂虎築巢繁殖提供了前提條件。” 實際上,早在2015年,栗喉蜂虎曾在晉江深滬等區域出現過,幾年來在晉江市深滬鎮科任村分佈了栗喉蜂虎的棲息繁殖地,而在石獅濕地公園也有攝影家曾記錄到栗喉蜂虎。吳軻朝認為,此次百余隻栗喉蜂虎在石獅築巢“安家”,也意味著栗喉蜂虎在泉州的繁殖區域擴大了,更需要對其進行保護,讓栗喉蜂虎成為泉州的“常客”。 建議劃分自然保護區做好保護工作 栗喉蜂虎在發現有人靠近後,它們會在岩壁前盤旋飛舞,等到眾人藏進掩體後,它們才漸漸落在鳥穴前,但生性警惕的它們會在洞口停留很久,不敢輕易開始築巢。然而現場有觀鳥愛好者把帳篷等掩體搭得太靠近岩壁,對栗喉蜂虎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栗喉蜂虎是夏候鳥,四五月正是其繁殖期,實際上不應該允許太多的觀鳥愛好者靠近拍照,即使前往拍照,也不應該將帳篷搭得太近,影響栗喉蜂虎的繁殖。”吳軻朝說道,夏候鳥對一個地區的意義十分重大,因為夏候鳥會在此地繁衍後代,而繁殖則關係到一個種群的大小。據瞭解,近幾年來,泉州常見的夏侯鳥主要有:家燕、發冠卷尾、白額燕鷗、須浮鷗、黑尾鷗等。 為了更好地保護栗喉蜂虎,有關人士指出,應加大對栗喉蜂虎棲息地的巡護力度,防止遊客闖入或其他因素影響栗喉蜂虎的棲息和繁殖。同時,地方政府部門可借鑒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加強對栗喉蜂虎的保護和周邊地區的管理,例如劃分栗喉蜂虎自然保護區,讓栗喉蜂虎成為泉州的常客,使之成為泉州的一張“生態名片”。 延伸閱讀 珍稀鳥類栗葦鳽首現泉州 國家Ⅰ級保護動物彩鹮歸來 5月3日上午7時,在晉江池店鎮田洋村的農田裡,珍稀鳥類栗葦鳽出現在了泉州市觀鳥學會成員鄭榕凱的鏡頭中。據悉,這是泉州記錄到的第328種鳥類。而5月7日,國家Ⅰ級保護野生動物彩鹮也回到了泉州。 栗葦鳽(鄭榕凱 攝) “當時我走在農田裡,發現田埂的小灌木上停留著一隻羽毛為栗色的水鳥。我小心翼翼地走近觀察,但還是驚動了這只水鳥。它瞬間飛起,我按下快門狂拍,才獲得這幾張照片。”鄭榕凱說道,這是栗葦鳽首次在泉州被記錄到,希望大家能夠好好保護這片田園,也希望其他鳥友在前往拍攝觀測鳥類的時候遵守鳥類保護準則,不打擾它們的生活,讓更多珍稀鳥類能在泉州停留更長時間。 據瞭解,栗葦鳽是鷺科葦鳽屬的鳥類,常棲息於蘆葦、沼澤、水塘、溪流和水稻田中,也見棲于田邊和水塘附近小灌木上。此次在晉江記錄到的為雄鳥。 彩鹮(鄭榕凱 攝) 而就在7日,此前曾來到泉州的國家Ⅰ級保護動物——彩鹮回到了泉州,在晉江被記錄到。彩鹮因數量稀少,瀕臨絕跡,被稱為“鳥類大熊貓”。去年8月,彩鹮曾來到泉州,停留了半個月。 作者 郭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