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獅”話 | 海洋文化孕育“船頭獅”

瀕海而居,以海為生,飽含“愛拼敢贏”精神的泉州人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留下了海洋文明的遺跡;秦漢之際,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土著閩越族人便“以船為車,以楫為馬”馳騁海上;魏晉南北朝,泉州已有“大舶可通海外”;五代以後,中國海外交通史上最顯著的發展乃是“泉州時代的到來”;宋元時期,東方第一大港令泉州成為世界最繁華的經貿區所在……而舟船作為泉州人征服海洋、追逐夢想的載體,在“海洋史”中同樣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福船的前世今生
生活在中國東南沿海的古越人素以狩獵、捕魚為生,並善於在河川海道中行舟駕船。福建密佈的河網和曲折漫長的海岸線,使閩越人很早就懂得造船與航海活動。早在6世紀,就已經有泉州與南海國家友好往來的文獻記載,而到唐代,更是發展成為中國四大港口之一,“市井十洲人”的詩句就是這一時期泉州港市繁盛的最佳體現。五代時,泉州在閩國“招來海中蠻夷商賈”的國策治理下得到進一步發展。海外貿易的需要,也促成了地方造船業的興盛。

有宋一代,福建沿海的四個州、軍都有造船工廠,“漳、泉、福、興化,凡濱海之民所造舟船,乃自備財力,興販牟利”,而泉州本地也有“每歲造舟通異域”的說法。宋人漕運總管呂頤浩在給宋高宗上的《論舟楫之利》的奏摺中就做了如下論斷:“海舟以福建船為上,廣東西船次之,溫明州又次之”,可見福建海船在當時海洋航運中的地位。

“福船”是對福建沿海所造遠洋木船的統稱,這種船型堅固、適航性和耐波性都十分優良,所以在明清兩代,不論是水師戰船還是出國使船,均以福船為首選。鄭和下西洋的船隊駛向西洋各國,途經太平洋、印度洋,還要去波斯灣和東非沿岸等深水海域,他們所乘的便是福船。元代蒙古大軍東渡日本,南下占城,所用戰船也多由福建領造。而後來馬可·波羅護送闊闊真公主遠嫁波斯,其刺桐海舶船隊據傳也是在泉州修造出洋。

船首刻獅頭有寓意
頭獅位置示意圖
儘管福船在中國的船舶史上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學術界有關福船的研究似乎較為薄弱,有關福船的歷史資料也十分欠缺,在中國研究船舶史的相關著作中關於福船的結構與特點都沒有特別深入的研究,因此也給福船上一些傳統造型和裝飾留下了諸多想像空間,比如“頭獅”,也就是船頭上的獅頭形象。
永泰縣東坡村永庚厝阿拉伯風格建築與中式帆船壁畫,畫中帆船船頭有獅頭形象。
在一些史料照片中,福船船頭常雕刻或畫有虎頭或獅頭形象,據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晉江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陳春來介紹,泉州人習慣稱之為“虎頭牌”或“獅頭牌”,因古人將虎或獅子視為百獸之王,在船頭刻上虎頭和獅頭,是取“鎮海、辟邪之意”。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船頭神獸是古代的瑞獸,龍之九子之一——狻猊,而一般的造船工匠可能根本不知道這個傳說中的動物,所以用更通俗大眾化的“獅”來稱呼它。
雖然古籍中沒有明確記載福船船頭裝飾虎或獅這兩種獸首的區別,但民間有一種說法,戰船的船頭多刻畫虎頭,因虎是中國傳統動物,而商船的船頭多刻畫獅頭,這或與獅子是“外來物種”有關,古代泉州多與阿拉伯、波斯、錫蘭等國貿易往來,而獅子的形象在這些國度的商賈們眼中或許更為親切。

頭獅坪位置示意圖
除了“頭獅”這一稱謂,福船上還有一處構造與“獅”有關,即福船船頭上有一閣樓,前面甲板稱“頭獅坪”。由於船頭雕刻神獸之後,可能遮擋住行船視線,因此會造一座閣樓作“瞭望臺”用,“頭獅坪”便是閣樓前方空地的稱謂。

日本江戶時期文獻中的廈門船,船首有獅頭形象。彼時泉州船與廈門船一樣,通常船身漆白。
不管是在海外貿易史還是古代船舶史上,泉州福船的造船技藝都佔有一席之地,1984年,英國著名的科學史專家李約瑟博士在參觀泉州宋代古船之後,曾盛讚“這是中國自然科學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福船古船模型甚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永久收藏。當年古船上的“安瀾海國”“順風得利”等等美好寓意的圖案、造型等也被視為平安順利、招財進寶、吉祥如意的象徵,深受人們喜愛。
作者 顏瑛瑛 文/圖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