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迴母親河」兩岸媒體採訪團走進開封

近日,「夢迴母親河」兩岸媒體採訪團一行走進開封,開展為期兩天的採訪活動。
參訪團一行首先來到蘭考縣,參觀蘭考城市會客廳,近距離接觸熱情好客、勤勞樸實的蘭考人;拜謁焦桐,參觀焦裕祿紀念館,聽「焦桐守護者」魏善民講述「焦桐」的故事,深刻感悟焦裕祿同志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採訪「夢裡張莊」村、中國民族樂器村徐場村、蘭考音樂小鎮,見證蘭考縣在焦裕祿精神的引領下,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發展理念,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焦桐樹下,當聽到魏善民老人說他自己從當年和焦裕祿書記一起種泡桐,到從自己的父親手中「接棒」守護「焦桐」已近六十年時,台灣青年黃愷嘉對記者表示:「焦書記帶領大家種植泡桐的事跡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魏善民老人守護『焦桐』五十多年也讓我敬佩。我相信,一代又一代的『黃河種樹人』會讓蘭考更加美好。」
如今的泡桐樹已經成為蘭考的「綠色銀行」,除了能防風治沙,泡桐還是製作民族樂器的優質原材料。蘭考縣堌陽鎮就是民族樂器生產特色鎮,有180多家不同規模的民族樂器生產企業或作坊,年產銷各種民族樂器70萬台(把)、音板及配件產品100多萬套,年產值15億元人民幣,解決了近萬人的就業崗位。在堌陽鎮,採訪團一行認真觀看了民族樂器的製作過程,瞭解民族樂器產業帶動當地就業的情況。台灣青年李顏如還現場與民族樂器製作人合奏了一曲《茉莉花》,婉轉悠揚的古箏和二胡合奏的優美旋律深深地感染了在場的兩岸媒體人。
隨後,採訪團一行還在清明上河園、城摞城遺址、開封府、龍亭等園區開展了采風活動。邂逅包青天、結識英雄漢、體驗吹糖人,領略北宋的盛世繁榮。一朝步入清明上河園中,好似夢迴千年。「我好像走進了電視劇裡,親身體驗著當年汴京城內的繁華景象,快哉快哉!」台灣青年黃愷嘉說。她與園中扮作包公的王惠大爺頗投緣,兩人親切交談,王惠大爺還即興作詩一首,贈與台灣青年:「春風化雨笑開顏,歡迎台青到清園。你們不辭勞苦到中原,為海峽兩岸結善緣。」隨後,兩人手舉「兩岸一家親」的糖畫合影留念。
參訪過程中,剛好碰到開封舉辦的首屆文投杯美食大賽,大家饒有興致地品嚐了開封各種各樣的特色小吃,對美食的製作更是興趣盎然,紛紛圍繞著開封堂倌響堂文化傳承人孫潤田採訪詢問,尤其是在觀看了老人製作小籠包子的過程後,不由得交口稱讚。像
大家一路走、一路看,見證著開封這座歷史名城正在用勤勞和智慧,續寫著東京汴梁的絢麗篇章,記錄著它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貢獻的力量。(中國台灣網、開封市台辦聯合報導)

「台青黃河遊記」河南段在濮陽啟動

日前,「台青黃河遊記」主題活動河南段在濮陽市啟動,近30名台灣青年和兩岸媒體人走進濮陽,實地感受華夏龍都文化,欣賞中原綠洲美景,品嚐濮陽特色美食。
從水秀國際大劇院到雜技藝術學校,從功力深厚、技藝精湛的成熟表演到「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基本功練習,兼具力量與美感的雜技表演為採訪團呈上了一場絕美的視覺盛宴,贏得了陣陣熱烈掌聲和叫好聲。在觀看過精彩的表演後,採訪團又深入幕後探訪學習雜技背後的酸甜苦辣,被小學員們訓練時的汗水、繭子、傷痕,以及不屈不撓、決不放棄的精神所感動,雜技藝術與教育培養、競技體育的融合也讓大家感受到了雜技之鄉的獨特魅力和無限發展前景。
「龍是中國、中華民族、中國文化的象徵,對每個炎黃子孫來說都是一種符號、意緒和血肉相聯的情感,這次我就是為尋龍而來的。」在「中華第一龍」展覽館中,距今6400餘年的蚌塑龍形圖案吸引了眾人的眼光,每個人都深深被濮陽中華龍源地厚重的龍文化歷史所震撼,被戚城文物景區內顓頊乘龍雕像、會盟台、春秋文化長廊等文化寶藏所洗禮,進一步增強了中華文化的認同感。
在濮陽縣西辛莊村,採訪團聽取了村黨支部書記李連成對新時代農民群眾「八個夢想」的講解,瞭解了西辛莊村逐步成為豫北平原上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先進典型的歷程,並通過實地走訪重溫脫貧攻堅成效,親身體驗新農村騰飛發展的壯美畫卷。
以小見大、以人見史,採訪團成員紛紛表示,在一路走訪、一路賞景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了濮陽的歷史文化資源、鄉村振興圖景、高質量發展成果,也將把採訪記錄的濮陽發展生動實踐宣傳出去,讓更多人感受到濮陽厚重文化和城市魅力。(中國台灣網、濮陽市台辦聯合報導)

 台青打卡鄭州感受文化歷史

6月20日至21日,「台青黃河遊記」兩岸媒體採訪活動走進鄭州,30餘名台灣青年和相關媒體人沿著母親河的足跡,從鄭州黃河文化公園「打卡」到「模型黃河」試驗基地,恍如「零距離」穿越了中華五千年,深深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文化歷史和時代新貌。
鄭州黃河文化公園南依巍巍岳山,北臨滔滔黃河,擁有雄渾壯美的大河風光,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這裡是黃河地上「懸河」的起點,黃土高原終點。在這裡,大家瞭解到了黃河的歷史、河南簡稱「豫」字的由來……瞻仰並集體與炎黃二帝巨型塑像合影留念。
隨後,台灣青年走近非遺文化黃河澄泥硯,感受這以沉澱千年的黃河漬泥為原料,經特殊爐火燒煉而成的文化精粹。在參觀過程中,受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王玲的指點,台灣青年們親手觸碰到了母親河所孕育的黃河泥,製作了他們獨創的黃河澄泥硯。
在總樓層60層、高達280米的綠地中心·千璽廣場,大家從58層俯瞰鄭東新區全貌,被高樓林立的樓宇、錯綜複雜的立交橋,綠波蕩漾的湖水和濕地所環繞,置身於「國際鄭」之中。大家站在中原科技城投資促進中心二層觀景平台上,龍湖風景及湖心島建築盡收眼底,近觀金融島,遠眺CBD。它就像一座「皇冠」漂浮在水岸的小丘之巔上,與周邊景色遙相呼應,美不勝收。
最後,台灣青年走進「模型黃河」試驗基地,在下游河道試驗廳直觀瞭解黃河下游河道演變、河勢變化等規律,在黃土高原模型試驗廳現場體驗室內人工降雨試驗。多名台青紛紛表示「模型黃河」震撼人心,為此次黃河之行鄭州段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據悉,「台青黃河遊記」主題活動從6月持續至8月,台灣青年和相關媒體人將從黃河入海口溯河而上至黃河源頭,走訪山東、河南、山西、陝西、內蒙古、寧夏、甘肅、四川、青海等9個省區36座城市。(中國台灣網、鄭州市台辦聯合報導)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