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華錄》講到了市舶司。宋朝市舶司是幹什麼的?簡單地說,就是中國最早的海關機構。
如果我們有機會從半空鳥瞰宋朝境內的海岸線,將會看到,從東北方的膠州灣,到中部的杭州灣和福州、泉州、漳州沿海一線,再到南部的廣州灣、瓊州海峽,佈滿了供宋朝商民與蕃商開展市舶的港口,用宋人的話來說,“今天下沿海州郡,自東北而西南,其行至欽州止矣。沿海州郡,類有市舶。國家綏懷外夷,於泉、廣二州置提舉市舶司,故凡蕃商急難之欲赴愬者,必提舉司也。”
眾多港口城市當中,密州、明州、杭州、泉州、廣州均設有市舶司。泉州市舶司元祐年間設置,在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于南宋時期成為最大的貿易港之一。其職能包括管理中外商船的出入境簽證、檢查、徵稅等事宜,同時兼有海關、外貿局、港務局等部門的職能。
據道光《晉江縣誌》記:市舶提舉司在府治南水仙門內。據《八閩通志》記載,南薰門在舊市舶司之旁,即今泉州市內水門巷竹街南薰門(水門)遺址西北,西到水仙宮,東到三義廟,北到馬阪巷洪厝山。
2021年7月,泉州市舶司作為“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遺產點入選《世界遺產名錄》項目。
所謂飛錢,最早是唐憲宗時期出現的商賈富家等以卷取錢的形式,號飛錢,類似于現在的現金支票,到了宋代又發展為會子和交子。《宋史》有載,會子(即匯票、支票)、交子(紙幣)之法,蓋有取于唐之飛錢。
飛錢和泉州近代的“僑批”用法類似,是華僑華人通過民間渠道寄給國內眷屬的書信(家書)匯款以及回批的統稱。作為特殊的跨國家書,僑批承載了老一輩華僑華人在海外艱苦創業、報效桑梓的歷史記憶,體現泉州華僑延續老祖宗的智慧。2013年6月,“僑批檔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泉州灣宋代海船出土的香料,現藏於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讓品香文化走入尋常百姓家
宋朝以前,焚香也是主要以皇室貴族為主,到了宋朝時,市井中出現香藥鋪淡淡的香氣成為宋朝人生活的一部分。
詩人陸游曾發自內心的感歎“車馳過,香煙如雲,數裡不絕,塵土皆香”。
這一時期還形成了香學的研究,至今留存有洪芻《香譜》、葉廷珪的《名香譜》。
宋元時期,一幅“梯航萬國”的長卷,從泉州“東方第一大港”鋪向大洋,造就了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燦爛。經由這條貿易之路,各類異域香料傳入中國。明末清初,永春達埔引進篾香配方與製作工藝並在當地流傳開來,終成今日達埔的制香工藝。
在永春達埔,大街小巷的空氣中處處流動著特有的芬芳,幾乎家家戶戶都掌握了制香的技能。千百年來,這一舶來品不斷煥發新生,既有著中華香文化的傳承和浸淫,又融合了中東阿拉伯蒲氏後裔制香技術,在代代匠人的手中流傳、創新、發揚。
朝著打造百億香文化產業集群的發展目標,“中國香都”迎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