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音保護與傳承的推動者陳日升:激發人民群眾力量參與世遺保護

“藍藍泉州灣,青青戴雲山,海上絲路從這裏鋪向世界……”懷著對家鄉的真摯情感,他寫下了這首傳唱四海的《藍藍泉州灣》。同樣懷著對泉州文化的無比熱愛,他致力於推動南音保護與傳承33年,在即將步入耄耋之年的今日,仍然奔走於中小學校等各活動場所,堅持守護泉州文化。他就是陳日升,從事文教、新聞工作多年,退休後任泉州市南音藝術家協會主席、泉州歷史文化中心副理事長等職。

記者問:請您講講南音對泉州文化的重要性,您又是如何推動南音的保護與傳承?

陳日升:南音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它是梨園戲、木偶戲、布袋戲等泉州傳統曲藝的基礎。20世紀80年代初,我轉任文化崗位,深刻認識到南音的這一重要性,當時的南音正遭遇困境,我就想,我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推動南音的保護與傳承。

保護南音,光靠政府的力量很有限,要依託大眾力量。我就想到在中小學裏邊開設南音課,當時泉州有近200萬中小學生,只要有十分之一的學生來學,南音即可後繼有人。

1989年,泉州市教育、文化部門聯合開展南音進校園活動,將南音作為鄉土教材、特色課程引入中小學校。在活動籌備階段,我就已經意識到,師資力量會成為南音進學校的軟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開始開展南音培訓班,邀請南音資深老師授課,這培養了一批南音教師。但即使這樣,老師還是不夠,我們就想到,泉州鄉村有很多南音師傅,有的水準還很高,我們就鼓勵他們到附近學校教學,並每年組織舉辦一次全市性南音比賽,用比賽來促進大家參與的積極性。

就這樣,南音進學校活動很快推廣起來了,而且一直延續至今。目前泉州市有200多所中小學校開展南音教學,33年來受過南音薰陶的中小學生超過20萬人。南音的地位也獲得官方的認可——2006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記者問:您參與和組織過很多對外文化交流活動,請您給我們分享下這方面的經歷?

陳日升:20世紀八九十年代,泉州還沒像現在名氣這麼大,當時我們就在想,泉州要想打出名氣就必須得靠文化。所以,過去我組織過國際童聲合唱節、南音大會唱、木偶節等大型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很容易能邀請到國際上的優秀民間社團。記得有一年國際木偶節的踩街活動中,我們為每一個參與國佈置了一輛彩車,遊行的時候群眾在溫陵路上夾道觀賞,歡呼聲此起彼伏。

邀請人家進來交流的同時,我們也經常組織到別人家門口,竭力推介泉州的優秀文化。

記者問:隨著申遺成功,泉州文化推廣工作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您對此有什麼建議?

陳日升:保護世界遺產,要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參與。因此,我們一定要加大宣傳力度,讓愛遺護遺的意識觀念深入民心,營造起全民參與的濃厚氛圍,這當中,不能僅僅關注22個世遺點,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遺產還有許許多多。

我們還要有意識地加強“世界遺產城市”等世界級文化名片的標記,在海陸空等入泉交通要道口和城市重要場所醒目地打出這些名片,就像飯店的“招牌菜”一樣,大膽地標識出來,讓海內外客商一踏入泉州就對我們印象深刻,這有利於逐漸增強海內外人們對泉州這座城市的符號記憶。

對於南音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好的保護方式就是讓它走進市民和遊客當中。應當有意識地組織南音社團,以公益形式,每天固定時間在城市公園、庭院等公共場所舉行演出,讓遊客領略泉州的深厚文化底蘊,並且定期舉辦國際大型文化交流活動,推動泉州傳統文化走向世界。

作者 王樹帆/文 陳起拓/圖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