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數 : 58,013 在閩南,走近一座古大厝,你可能會看到:門口臥著一對威武的石獅,大門上的豎柴是一對向下趴著的倒爬獅;廳堂內,一抬頭,看到臥在梁架上的一對木雕獅;作為水泄的滴水獸是獅子;香插是獅形的;儲存茶葉的陶瓷罐上是雙獅耳的……獅子以各種形式、各種形態,存在于閩南人的生活中。 這些獅子,不僅被視為納福攘災、祈豐求財的吉祥載體,而且兼具美觀性和實用性,成為閩南建築藝術、民俗文化、非遺文化乃至閩南原生態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想要欣賞到這些散落在各地街巷、鄉間的獅子,可以走進泉州市博物館,這裡收藏、展示著數十件形態各異、功能不同、材質不一的獅子,通過這些藏品,可以進一步瞭解“獅”在泉州人生活中的意義。 明萬曆平和窯青花紅綠彩獅仔戲球紋碗、明德化窯白釉獅形插器、清德化窯堆貼梅花紋雙獅首茶葉蓋罐、清金漆獅形木構件、清石雕騎獅力士、清抱子石獅、民國琉璃獅形水泄、民國彩繪陶獅……在泉州市博物館的世界閩南文化中心等多個展廳,一件件或威嚴或萌趣或充滿異域風情的“獅”藏品,靜靜綻放著它們的美。 泉州市博物館館長黃明珍介紹,該館有“獅”主題藏品幾十件,大小不一,質地主要有石、木、陶、瓷、泥等;從功能上來說,主要是閩南傳統建築的構件及閩南生活、民俗用具。這些來自閩南人日常生活中的獅藏品,相比殿宇、陵墓、橋樑、府邸等場所安放的守門獅,更具生活氣息,少了一些威嚴,多了幾分靈氣和萌趣,大多構思精巧、形態多變、刻畫細膩、雕刻生動,裝點著普通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漳窯雙獅紋娘惹瓷罐 泥塑脊獸對獅 獅子是“百獸之王”,具有鎮宅、辟邪的寓意,人們希望以其威猛嚇阻邪魔妖怪,特別是閩南古民居主要為木框架結構,防火成為頭等大事,獅子造型威武,常被用於嚇唬“火神”,也被賦予保吉避凶、迎福納祥之意。因此,在閩南古民居中,很多位置都有獅子的身影。 “我們的匠人技藝高超,不同的功能、位置和質地,塑造出的作品千姿百態,比如,木雕獅子,近處平視與抬頭仰視的雕件,在雕刻的手法、神態、寓意等方面都不一樣。”泉州市博物館陳列部工作人員陳國珠介紹說。這些獅構件,無論質地是石、木、泥還是陶、瓷,除了美觀裝飾的作用,不少都具有功能性,是閩南傳統建築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不少獅形的木構件,在民居中,常用于豎柴、門楣、外簷、梁架、托架、雀替、門窗、隔扇等地方,多以成對出現,一雄一雌,相對應的橫樑上各有一隻,除了起裝飾作用,也起穩定作用。能工巧匠們通過透雕、圓雕、鏤空等手法體現獅子的神態,栩栩如生,美輪美奐。豎柴是位於吊筒正面的小構件,其作用是封住從後方構材穿過來的榫孔,多以倒爬獅為題材,該館館藏的一對民國金漆浮雕獅子木構件,雙獅對望,呈蹲踞狀,便是該部位構件。 貼金木雕獅形獅座 木雕戲獅獅座 獅座常放于閩南古大厝的橫樑,該館一對清金漆獅形木構件,圓雕雙獅戲球,雙獅一左一右,一大一小,圍繞木雕繡球,昂腹戲耍。雙獅雕刻玲瓏健美,威武神駿,木雕形體較大,敦實厚重、造型精美、刻工精湛。 脊獸是中國古代建築屋頂的屋脊上所安放的獸件,它們按類別分為跑獸、垂獸、“仙人”及鴟吻,合稱“脊獸”。獅子為屋脊十小獸之一,排行第三,僅次於龍鳳,獅子作吼,群獸懾服,寓意勇猛威嚴,有鎮邪護宅之意。該館館藏的一對民國彩繪陶獅,材質為泥塑,頭部及身兩側施藍釉。獅子銅鈴大眼,鼻頭寬闊,張開大嘴,露出四牙,面目威嚴。 琉璃獅形水泄 滴水獸是東西文化交流融合下的產物,多置於閩南番仔樓屋簷兩側,用於排水。泉州滴水獸常見的有金魚、麒麟等,也有不少為獅子,寄託了閩南人“辟邪納福”的文化情感。該館收藏的一對民國琉璃獅形水泄,獅面碧綠,造型古樸典雅,色澤溫潤、細膩。據悉,水從獅口及獅鼻等鏤空處排出。 除了獅元素的建築構件,該館館藏的多件生活用具、民俗用具,也有精巧奇趣的獅元素,如明萬曆平和窯青花紅綠彩獅仔戲球紋碗、明德化窯白釉獅形插器、清德化窯白釉獅形插器、清德化窯堆貼梅花紋雙獅首茶葉蓋罐、車鼓亭等。在該館第四展廳展出的明德化窯白釉獅形香插,器型小巧,形為一獅子蹲坐在一長方形底座上,獅子右臀旁立一圓柱形插管。雖然小巧,但仍可看出,獅子體態矯健,雄猛威武,十分精緻。 “這些有關獅的藏品,都很好地體現了實用性與藝術性的結合。”黃明珍表示,這也說明獅文化已經深度融合到閩南人的生活和文化中。 作者 黃寶陽/文 陳小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