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智慧實體經濟

作為“晉江經驗”發祥地,20年來,泉州始終咬住實體經濟不放鬆,形成了紡織服裝、鞋業、食品、建材家居等九大千億產業集群。進入新時代,面對人工成本的上漲和產品同質化競爭的加劇,泉州製造如何避免產業空心化,實現爬坡換擋、再創輝煌?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晉江經驗’現在仍然有指導意義”。2021年來閩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又要求,“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上取得更大進步”。泉州牢記囑託,推動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和高新技術產業落地生根,發展數字經濟,探索符合泉州自身條件的現代產業體系,全面推動“泉州製造”走向“泉州智造”——
傳統產業
智能化升級獲得“成本領先”

紡織服裝是泉州九大千億產業之一,也是泉州最早的傳統支柱產業之一,面對產業競爭,泉州政企研多方合力,共同推動紡織服裝全產業鏈的智能化改造和轉型升級。

紡織,是服裝業的第一環節。在晉江經濟開發區的鳳竹安東新廠,產線聯動的立體倉庫科技感滿滿——機械臂來回揮舞,一捆捆布料隨之被精准地投入到不同的料筐;AGV無人叉車來回奔波,將裝滿的料筐送至自動倉儲系統中。“AGV機器人、RGV機器人和堆垛機的配合,實現了產線聯動,讓鳳竹紡織立體倉庫運作更高效。”鳳竹紡織董事長助理葉煒剛說。鳳竹安東新廠1.9萬平方米的立體倉儲區,採用了目前福建省紡織服裝行業中唯一可實現生產、庫存與供應鏈無縫銜接的自動倉儲系統。
染整,是服裝業的第二環節。在泉州市第一家實現綠色生態標準轉型升級的染整示範企業——宏興染整織造有限公司裡,來自德國、義大利等國的節能減排先進生產設備隨處可見。該公司建成了中國領先的全封閉自動長車軋染流水線,配備智能ERP數字化管理系統和能耗自動線上採集系統,可日處理污水8360噸、日回收2000噸中水。
布料做好了,就進入了成衣環節。如今,大多數泉州知名服裝品牌都進行了生產的智能化再造和使用高精度機器人。比如在柒牌服裝的裁剪車間裡,5G AGV小車可以將裁剪好的服裝面料運送至另一棟樓三層的縫製車間。運送過程中,AGV小車可以自行上下電梯、出入捲簾門,跨越生產不同區域,穿行流暢無阻,如入無人之境……在石獅卡賓智能生產車間,新型智能吊掛系統投入使用後,突破了工序之間的銜接等待、檢驗滯後性、返修制約等問題,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自2020年開始,卡賓智能車間承接了近150萬件的生產任務,貨期達成率100%。
銷售環節的智能係數也不低。以七匹狼男裝為例,全國2000多家線下門店的智慧零售解決方案,讓該企業向互聯網轉型。啟動雲零售項目,企業負責人走進直播間與網友全程互動,直播、小程式、線上會員專場等諸多形式全面開花,將實現全渠道數字化的營銷佈局。
始終堅持以發展社會生產力為改革和發展的根本方向是“晉江經驗”的主要內容之一。通過幾乎全產業鏈的智能化改造升級,泉州紡織服裝業的人工依存度降低了,產品質量卻更高了;生產成本更低了,企業的競爭力卻更強了。
紡織服裝只是泉州傳統產業智能化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資料顯示,近年來,泉州有近2000家規上企業使用了新型智能裝備,規上企業的裝備數控化率超50%,平均減少勞動用工40%。僅晉江市,今明兩年計劃安排30億元(人民幣,下同)資金獎勵扶持科技創新,全力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新興產業
數字化贏得“產業先機”

泉州以“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為先導,不斷推動和吸引高科技、高附加值、環境友好型的高新技術產業落戶泉州,探索構建更加符合本地優勢、符合自身條件的現代產業體系。

近日,在位於泉州洛江區的西人馬公司,各條生產線都保持滿負荷生產態勢。公司負責人介紹,他們主要從事MEMS芯片與高端傳感器研發、生產、檢測和銷售,為軌道交通、工業自動化、物聯網等領域提供各類MEMS晶片及傳感器,目前公司已申報了近500項專利技術。

鴻日光學的全自動生產車間
位於石獅的鴻日光學公司,其核心研發團隊來自深圳,註冊僅7個月就實現了高清夜視定焦鏡頭的量產出貨。公司計劃投入1.5億元,實現年產6000萬件全彩夜視定焦鏡頭及500萬件超高清醫用一次性內窺鏡頭,年產值超6億元。
步入中國電影資料館安溪數字資源中心,一幀幀經修復後的老電影映入眼簾。據瞭解,該中心計劃用三四年時間,建成包括中國電影資料數字備份庫、國家影像修復基地、融媒體制作基地等在內的新型影視體驗和生產綜合體。未來,這裡將形成龐大的影視大數據產業鏈條。
在南安,泉工機械公司通過數字化AR技術,解決了大型設備遠程日常維護的問題——坐在電腦前,企業工程師宛如親臨客戶企業,即時遠程指導佩戴AR眼鏡的客戶企業技術員,進行設備維護、故障排查。
此外,兩顆以泉州著名地理標識“鐵觀音”命名的衛星今年先後發射升空,實現福建省高解析度商業遙感衛星“零”的突破,可為福建省和全球客戶提供自然資源監測、城市精細管理、數字茶園等服務。
……
近年來,泉州不斷提速數字產業的發展。據悉,2021年泉州數字經濟總規模達5342.8億元,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47%,2019年至2021年,泉州產業數字化規模連續三年居福建省第一。
為借力外“智”,泉州還實施“大院大所大平臺”計劃,與中科系、大學系、企業系等18家大院大所合作,累計服務企業近2000家,解決技術難題近千項。這些平臺覆蓋了泉州的智能裝備、電子信息、紡織鞋服、新材料、陶瓷建材等新、老行業領域。
在智能化、數字化大潮的推動下,泉州還湧現出不少智慧化工業園區。在安溪縣龍門鎮的大成智慧產業園標準化廠房內,兩條TV整機生產線已安裝完成,計劃本月正式投產。據悉,總投資8億元的大成智慧產業園項目是福建省級重點項目,產業園規劃總建築面積7.5萬平方米,將用於生產小米電視、華為智慧屏等智能產品。在惠安縣,當地也擬建綠色新材料智慧產業園,建設涵蓋防水、節能保溫材料、民用建築材料、特種砂漿、建築塗料等產品的研發生產以及產業鏈配套項目。
實體經濟是本分,改革創新是動力。不管歲月如何流淌,泉州製造始終積極傳承弘揚“晉江經驗”,從智能化到數字化、智慧化,不斷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引領新興產業“智慧”出圈,在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中勇當主力軍。
作者 溫文清 文/圖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