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福州人家中秋夜,多供泥塑、寶塔,彩色輝麗、雕鏤精工,小則數寸高,大則如塔或高七八尺,作13層,燃燈其中,層層照灼,名曰光明塔。」這是清人施鴻保在《閩雜記補遺》中記載、描繪的清代福州人中秋「擺塔」景象。
8日,中國傳統中秋佳節將至,福州千年道觀——裴仙宮通過舉行網絡直播,展示了歷史悠久的福州特有中秋「擺塔」民俗文化。
在裴仙宮的中秋「擺塔」展示區內,大殿一側烏塔、白塔燈光璀璨,供桌上供奉著民間傳說中廣為流傳的漢鍾離、張果老、呂洞賓、韓湘子、何仙姑、鐵拐李等「八仙」;消防車、抗疫醫護天使、宇宙空間站、載人飛船模型等新元素,也吸引線上觀眾的眼球。
福州民俗專家告訴中新社記者,中秋「擺塔」是舊時福州民間一項特有的重要民俗活動,盛行於明代嘉靖年間。相傳,戚繼光赴閩平倭患取得大捷,回到福州恰逢中秋節,福州百姓為歡迎凱旋之師,將家裡的貴重物品擺在門口以示慶賀。福州多寺多塔,擺設品也多為古塔的模型,故稱「擺塔」。
直播活動中,裴仙宮特別安排「榕台連線」環節。視頻中,台灣基隆代天宮也展示了源自福州的中秋「擺塔」等民俗文化,傳遞「閩台一家親」理念。
「兩岸同根同源,福州裴仙宮與台灣基隆代天宮建立友好宮觀已十餘年。」福州裴仙信俗(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裴仙宮住持陳錦豐道長說,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台灣同胞未能親臨裴仙宮參加中秋「擺塔」活動,而通過網絡連線的形式共同展示中秋「擺塔」民俗文化。
福州裴仙宮始建於北宋年間,清代開始舉行中秋「擺塔」民俗活動。近16年來,福州裴仙宮連續舉辦此項民俗活動,從未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