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數 : 64,156 陶瓷是中國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獅文化”常見其上。在世界陶瓷之都德化,“獅文化”的表現形式豐富多樣。其中,有陶瓷藝術世家幾代人橫跨三個世紀,在不同歷史時期創作出的優秀作品,從中可窺見“獅文化”在陶瓷中的傳承脈絡與創新發展。 七代人傳承不斷 兩百多年持續創新 在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許氏瓷塑第六代傳人許瑞峰創辦的泰峰瓷坊展廳內,陳列著各式各樣精美的陶瓷藝術品。在展廳左側展櫃,有一尊騎著一頭獅子的菩薩,獅子四足直立,挺背抬頭、雙目仰望、表情威嚴,菩薩手持如意面目慈祥,雙腿盤坐於獅背上的蓮花座。“這是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的文殊菩薩,坐騎是一頭青獅。”許瑞峰介紹,這是許氏瓷塑第三代傳人許友義的作品,是許氏瓷塑有實物印證最早創作的“獅文化”作品。 據瞭解,許氏瓷塑歷史悠久,源於清代閩粵著名流派“山湖祖”,歷經許良西、許起蓉、許友義、許文君、許興泰、許瑞峰、許啟元七代人的不斷傳承,跨越三個世紀兩百多年時間,在繼承德化歷代瓷塑尤其是家族傳統技藝的基礎上,致力於材質創新和藝術創新,創造出了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許瑞峰解釋,因第一代創始人許良西和第二代傳人許起蓉年代較為久遠,且當時他們多以創作寺廟雕塑為主,目前尚未考證到是否有創作“獅文化”作品。但是基於“獅文化”本身就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在創作佛教雕塑中應該會涉及“獅文化”有關內容。 在展廳的另一側,兩尊雌雄對獅分別端坐兩側,雄獅脖掛鈴鐺腳踩繡球轉頭後望,雌獅腳下和背上兩隻形態不同的小獅子正在嬉鬧。這是許瑞峰的爺爺、許氏瓷塑第四代傳人許文君創作的作品。“我小時候就聽奶奶說過,爺爺做的這對獅子擺件銷往東南亞,在當地很受歡迎。”許瑞峰笑著說。 許文君創作的對獅擺件遠銷東南亞 與許友義的坐獅文殊菩薩不同的是,許文君這套對獅作品淡化了宗教色彩,而是單純的藝術品擺件。前者中獅子畢竟只是菩薩的一隻坐騎,有點陪襯、配角的意思,但後者中獅子就是絕對的主角。雖然表現形式有所區別,但細心的人會發現,兩位傳人在刻畫獅子體態、神態方面,又有不少相似之處,比如獅頭、獅身的造型,身上鬃毛的走向、紋理,看起來都是一脈相承。 許瑞峰的父親、許氏瓷塑第五代傳人許興泰同樣創作不少與“獅文化”有關的作品。在他創作的兩尊坐獅菩薩中,其中一尊菩薩所騎的獅造型與許友義、許文君創作的獅子形象有不少相似之處,而他另一尊作品中的獅子形象則更加寫實,更接近人們現實中看到的獅子。“他們所處時代環境不同,每一代傳人心中創作出來的獅子,都會帶有時代及個人獨特的審美。”許瑞峰說,從中既可見技藝的不斷傳承創新,也可見“獅文化”在陶瓷創作中的長盛不衰。 許興泰創作的坐獅菩薩中,獅子更接近真實形象。 深挖“獅文化”內涵 作品更豐滿多元 在許瑞峰看來,中國的吉祥文化門類有很多,其中“獅文化”因被賦予鎮宅、辟邪、喜氣、吉祥等多重寓意,歷來深受德化瓷藝家喜愛,也誕生過許多優秀的作品。在展廳二樓,陳設著他的“獅文化”代表作之一《雙獅獻瑞》——一件雕工精細的玉如意上,兩隻形態各異的獅子圍著一顆繡球,左側的獅子口銜飄帶往右轉頭,似乎在與參觀者互動,右側獅子則目視前方,專注地看著對方。整件作品巧妙結合德化傳統瓷塑技法與許氏瓷塑飄帶製作技法,呈現出喜氣、吉祥的氣韻。 《雙獅獻瑞》 許瑞峰介紹,1997年至2005年期間,為更好地推廣德化陶瓷,德化縣委縣政府每年都會組織本地一些陶瓷企業、藝術家,到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深圳、西安、成都等大中城市舉辦一場對外宣傳的展會。2000年舉辦展會前主辦方找到他,希望他能創作一件寓意吉祥且又能體現德化傳統陶瓷技藝的展會伴手禮。於是,他取材“獅文化”中的雙獅戲球,歷時近半年時間,中間幾易其稿,創作了這件《雙獅獻瑞》作品。 雕刻《雙獅獻瑞》 當時他的父親許興泰還健在。創作這件作品時,有時遇到一些想不明白的點,許瑞峰都會跟父親探討。“他給了我很多想法上的啟發和技藝上的指導,比如兩隻獅子要怎麼互相呼應更協調,嬉鬧、玩耍時的情緒如何呈現更喜慶,飄帶在獅子身上要怎麼纏繞才能更加靈動等等。”許瑞峰回憶起往事,至今歷歷在目。作品創作完成後,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成為此後多年展會的伴手禮。 一件成功的雕塑作品,最大的難點在於創意及表現形式。“我本來只打算單純做一對雙獅戲球的擺件,後來才突發奇想加了如意和飄帶進去,使其有‘事事(獅獅)如意’的美好寓意,在形態上也更加靈動。”許瑞峰說,作品中獅子的配飾、鈴鐺、飄帶、鬢毛等細節,能很好地表現德化陶瓷及許氏瓷塑的特色傳統技法。創作過程中他不斷挖掘“獅文化”內涵,同時借鑒了石雕、木雕、銅雕技法。銅錢狀的繡球寓意財源滾滾,懸空的飄帶透露出喜慶。 繡球上銅錢紋孔寓意財源滾滾 由於白瓷在高溫燒制過程中有一定的收縮率,獅子、懸空的飄帶、如意以及繡球很容易開裂、拉斷或塌陷,因此燒制以來成品率一直不高。他不斷總結改進,如今小件作品的成品率提高到40%,而大件作品的成品率只有10%。在他的工作室,就擺放著一件整個如意燒制開裂的殘品。 除了《雙獅獻瑞》外,許瑞峰還創作不少與“獅文化”有關的藝術品,比如佛教中坐騎為獅子的文殊菩薩和阿摩提觀音、三隻獅子在花瓶上嬉戲的《三獅戲球》瓶以及多種小型瓷獅擺件,有的莊嚴肅穆,有的威猛霸氣,有的憨態可掬,形態各異。按傳統習俗,成對的獅子講究“左雄右雌”,而且獅子所踩之物也代表不同的意義:獅子蹄下為球,象徵統一寰宇和無上權力,必為雄獅;蹄下踩著幼獅,象徵子孫綿延,當為雌獅。獅子和瓶結合在一起,寓意“事事平安”。獅子滾繡球代表財源不斷、子嗣昌盛等。 三獅戲球瓶 立足當下向未來 弘揚傳播“獅文化” 近日,在南京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開幕式暨第八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頒證儀式上,許瑞峰正式獲頒“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證書。作為工藝美術行業人才的最高榮譽,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選始于1979年,至今共進行了八屆評選,德化先後有8人獲此殊榮。其中,許瑞峰的父親許興泰於1993年獲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也是福建省陶瓷界第一個獲此榮譽的瓷雕大師。而這種父子先後獲“國大師”稱號的佳話,在工藝美術界並不多見,足見其家學淵源與技藝的優良傳承。而許氏瓷塑幾代人創作“獅文化”作品,正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與非遺技藝傳承的完美詮釋和縮影。如今,許氏瓷塑已傳承至第七代——許瑞峰的兒子許啟元。出生于1993年的許啟元在濃厚的藝術氛圍中成長,又于西安美術學院雕塑系系統化地學習傳統與當代雕塑基礎。 “目前,啟元還在摸索成長階段,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提升與精進。”對兒子的創作,許瑞峰一如父親許興泰當年一樣,給予孩子自由的創作空間。平時,兒子在創作過程中遇到一些難點或問題,父子倆也會一起交流探討,其中就包括關於對“獅文化”的理解。 許瑞峰(右)指導許啟元創作 “‘獅文化’是優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代表之一,是陶瓷創作中一個取之不盡的寶庫。”許瑞峰說,目前他正在創作一套瓷獅擺件,初步設計圖稿已完成,等待進一步完善後即可成品。記者從他提供的圖紙中看到,有別于傳統威武兇猛的獅子形象,作品中的獅子與閩南傳統風獅爺有幾分相似,看起來頗為萌趣可愛。未來,他準備創作更多與獅子有關的作品,讓“獅文化”更加深入人心,為講好德化陶瓷故事,進一步傳播和弘揚“獅文化”,貢獻瓷藝人的一份力量。 作者 許文龍 陳小陽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