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專刊】大陸國家發改委:三季度經濟明顯回升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趙辰昕17日在北京透露中國經濟最新走勢: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三季度中國經濟明顯回升。
趙辰昕在中共二十大新聞中心當天舉辦的記者招待會上作此表示。
今年,特別是3、4月份和7月份,受外部環境、疫情、極端天氣等一些超預期因素影響,中國經濟月度之間有所波動。趙辰昕說,隨著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紮實推進,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持續發力、接續政策果斷推出,工業、服務業、投資、消費等主要經濟指標都在不斷恢復,整體保持了恢復發展態勢。
他進一步指出,從全球範圍看,中國經濟表現也依然突出。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與全球通脹高企形成鮮明對比。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外匯儲備保持在3萬億美元以上。
在趙辰昕看來,中國經濟運行中存在困難和挑戰,但「更加充滿機遇」。面對超預期因素衝擊影響,中國經濟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企穩回升,展現出強大韌性和巨大潛力。
他分析稱,中國有14億多人口,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具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加上完整的工業體系、完備的產業鏈、日益現代化的基礎設施體系,這些基礎條件為各類企業發展提供了巨大機遇和廣闊的市場空間。
趙辰昕舉例說,近期監測顯示,中國能源裝備、石化裝備、礦山機械、工程機械、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重點設備訂單都在大幅增長,這些都為相關上下游企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在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中,在實際經濟生活中,中國發展機遇、各類商機無處不在。」

陸人均糧食產量達483.5公斤 超過國際公認安全線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叢亮17日在北京透露,中國人均糧食產量達到483.5公斤。即使不考慮進口補充和充裕的庫存,僅人均糧食產量就已超過國際上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
中共二十大新聞中心當天舉辦第一場記者招待會。叢亮在會上說,糧食事關國運民生,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十八大以來,中國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續提昇。具體有五大表現:
一是糧食產量實現高位攀升。2012年中國糧食產量首次站上1.2萬億斤台階,自2015年起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2021年創造了歷史新高,達到了13657億斤,比2012年增加1412億斤。中國人均糧食產量達到483.5公斤,即使不考慮進口補充和充裕的庫存,僅人均糧食產量就已超過國際上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
二是糧食生產基礎不斷夯實。中國耕地面積為19.18億畝,劃定了10.58億畝的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成9億畝高標準農田,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1%,糧食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
三是糧食流通保持高效順暢。全國標準倉房完好倉容7億噸,倉儲條件總體達到世界較先進水平。積極推動主體多元、渠道多樣、優質優價的市場化收購,認真抓好政策性收購,守住「種糧賣得出」底線。
四是糧食應急保障更加有力。現有糧食應急加工企業6000家、應急供應網點5.3萬個、應急儲運企業4199家、應急配送中心3047家,有能力應對各類重大自然災害和公共突發事件。
五是糧食市場運行總體平穩。近年來,受多種因素影響,國際糧食市場波動較大。與之相比,中國糧食市場供應充足,運行保持總體平穩,有效滿足了民眾消費需求。
叢亮說,上述五點說明,中國糧食安全形勢是好的,做到了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裡面主要裝中國糧。未來,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始終牢牢把住糧食安全的主動權,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必將越走越寬廣。

國內大循環 經濟自給自足
國家發改委:錯誤理解
【本報綜合報導】針對有聲音認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意味著中國「要在對外開放上進行大幅收縮」,甚至「要搞自給自足的經濟」,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趙辰昕17日在北京回應稱,這種理解是錯誤的。
趙辰昕在中共二十大新聞中心當天舉辦的記者招待會上作此表示。
中國已多次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是封閉的國內單循環。趙辰昕指出,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轉,任何國家都無法關起門來搞建設,中國也早已同世界經濟和國際體系深度融合,同全球很多國家的產業關聯和相互依賴程度都比較高,內外需市場本身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
他說,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積極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為促進市場經濟建設、豐富市場供給、帶動產業結構轉型昇級、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全面提昇綜合國力創造了條件,有力改善了中國生產要素質量和配置水平,促進了國內大循環效率和質量提昇。
趙辰昕直言,一段時間以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逆流」,一些國家想實行「脫鉤斷鏈」、構築所謂的「小院高牆」,但世界決不會退回到相互封閉、彼此分割的狀態,開放合作仍是歷史潮流,互利共贏依然是人心所向。
談及下一步發展方向,他表示,中國將著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持續深化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促進國內國際循環順暢聯通。

寧德市台港澳辦組織在寧台胞收聽收看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會。

台胞談兩岸和平發展 心與大陸緊緊相連
【本報綜合報導】「深刻感受到一個全新的大陸正在奮起,非常激動與自豪,這一刻我們的心與大陸緊緊相連在一起。」台灣青年施筱筱16日在福建寧德市對記者說。
當天,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寧德市台港澳辦組織在寧台胞收聽收看開幕會。
「『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支持『九二共識』,促進兩岸和平統一。」已扎根大陸25年的台胞侯嘉毅如是說。
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祖國完全統一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

圖為福建省對台交流基地「中華游氏文化園」。

寧德市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林庭臻說,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台灣發展空間將更為廣闊,台灣同胞切身利益將得到充分保障。
「收聽收看完開幕會,深受鼓舞。」寧德市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蔡菎茂稱,將努力為兩岸和平做出自己的貢獻。
如今,越來越多的台胞台屬正融入大陸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中,共享發展機遇。台資企業——福建銅雅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宏翊2008年來到大陸,見證了大陸這十多年來的發展。
高宏翊說,2018年到寧德投資設廠,在惠台政策的支持下,公司發展穩定,「將發揮自身優勢,做好『橋樑紐帶』,帶動更多的人一同推動兩岸經貿文化交流。」

圖為寧德市對台交流基地——霞浦松山天后行宮。

與台灣一水之隔的寧德市,近年來先後出台一系列政策舉措,落實台胞同等待遇,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推動更多台胞前來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截至目前,寧德市共有台資企業103家,總投資14.9億美元,主要涉及冶金、電機、石材、食品加工、農業養殖、茶葉、花卉等產業。
寧德市台港澳辦主任鄭鐵軍表示,全市台港澳系統將落實各項優惠政策,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化寧台經貿融合,加強交流交往,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