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專刊】參加廣西代表團 習近平強調五個「牢牢把握」

【本報綜合報導】習近平同志17日上午在參加中共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強調,黨的二十大進一步指明了黨和國家事業的前進方向,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新徵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要牢牢把握過去5年工作和新時代10年偉大變革的重大意義,牢牢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牢牢把握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任務,牢牢把握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的重要要求,牢牢把握團結奮鬥的時代要求。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號巨輪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習近平同代表們深入討論。在認真聽取代表發言後,習近平表示很高興作為廣西代表團的代表參加討論,並向在座各位代表和廣西壯族自治區250多萬黨員、5700萬各族幹部群眾表示誠摯的問候。
習近平強調,過去5年和新時代以來的10年,在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極不尋常、極不平凡。事非經過不知難,成如容易卻艱辛。這10年,有涉灘之險,有爬坡之艱,有闖關之難,黨和國家事業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誌性成果。實踐證明,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的大政方針和工作部署是完全正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符合中國實際、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不僅走得對、走得通,而且走得穩、走得好。我們要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向歷史和人民交出新的優異答卷。

習近平同志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

習近平指出,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要理解把握其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對這6條,要在學習貫徹中認真領會,從而深入領會黨的創新理論的道理學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義、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切實把黨的創新理論貫徹落實到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
習近平強調,進入新時代以來,黨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認識上不斷深入、戰略上不斷成熟、實踐上不斷豐富,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中國式現代化扎根中國大地,切合中國實際。我們要始終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堅定信心、守正創新,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篇章。
習近平希望廣西各級黨委和政府團結帶領各族幹部群眾,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在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上展現更大作為,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在推動綠色發展上實現更大進展,在維護國家安全上作出更大貢獻,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上取得更大成效,奮力開創新時代壯美廣西建設新局面。

10月16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出席會議的台灣省籍黨員代表團部分代表會後合影。

在陸台胞熱議中共二十大報告
看到確定且可以為之奮鬥的未來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16日在北京開幕。「我們始終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祖國完全統一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二十大報告中涉台的多個關鍵詞句在台灣同胞中引發熱議。
多位在大陸生活的台胞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報告釋放出暖心溫度,展現了對兩岸青年發展的重視,讓他們看到了確定且可以為之奮鬥的未來。

收穫滿滿幸福感、獲得感
在北京家中觀看大會開幕,台灣青年林錦葳與大陸太太張舒心情澎湃,他們對報告中「我們始終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的表述頗有感觸。十餘年大陸生活,讓這對兩岸夫婦「收穫了滿滿幸福感、獲得感」。
「我們在購房等方面與大陸同胞享受同等待遇,孩子也可就近在家門口入學。」林錦葳說,近年來大陸出台「31條措施」「26條措施」等,切實解決了「登陸」台胞安居樂業的問題。
張舒對報告提及的「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感受最深。她認為,這種契合是天然的親近,兩岸間不存在語言障礙,有共同的中華傳統文化記憶,在孝敬長輩、撫養子女等家庭理念方面亦有相通之處。
林錦葳父母祖籍在福建和廣東,其祖母在世時常常往來兩岸,「最喜歡去廈門,那裡講閩南語,讓祖母倍感親切。」林錦葳說,台灣家中的外公年逾百歲,日常交談已不十分流暢,但每次見到來自山東的外孫媳都連連讚「好」。
二人結婚將滿十週年,這個小家庭見證了兩岸融合之勢不斷加深,也承載了夫妻雙方兩家人對美好未來的共同嚮往。二人期待,正如一雙兒女的小名「夢夢」和「圓圓」,願兩岸早日夢圓。

大陸重視兩岸青年人發展
2017年在大陸創業,來自台灣新北的李偉國開始「擼起袖子加油干」;數年過去,由其擔任董事長的兩岸青年創業孵化器——華燦工場已在北京、成都、珠海和昆山落地,吸引上千家企業入駐,如今,他依然「踔厲奮發,篤行不怠」。
聆聽到二十大報告中對廣大青年人的寄望,結合自身助力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的歷程,李偉國體會到,大陸尤其重視包括台灣青年在內的兩岸青年人的發展。這也為他在此扎根注入了信心,也堅定了繼續投身兩岸青年交流事業的決心。
他還感受到,大陸的全過程人民民主也最大程度面向台港澳同胞開放。李偉國與同事曾參與民革中央的調研活動,收集華燦工場入駐企業在發展中面臨的實際問題與困難,就優化台港澳企業辦理公司業務手續等方面提出建議,並獲得相應反饋。
在成都喜提新車、品味地道火鍋、創辦科技公司……工作之餘,李偉國常在社交平台分享日常生活點滴,意在讓更多台灣青年看到他在大陸實實在在的發展故事,「從好奇、瞭解變為充滿信心,進而願意來看看。這會是一個正循環」。

看到確定且可以為之奮鬥的未來
透過二十大報告,中國人民大學中法學院經濟學系主任、台灣教師林承鐸感受到暖心的溫度。早年來到大陸求學,畢業後留下發展,二十年間,他見證了大陸的騰飛。
林承鐸回憶「登陸」之初,大陸面向台灣青年開放的就業渠道有限,相關政策亦存模糊之處。近年隨各項措施陸續出台,台胞在大陸的生活、求學、就業愈發便利,「尤其是各地出台的配套實施細則,真正落實『兩岸一家親』理念,讓更多台灣青年獲得逐夢機會」。
林承鐸說,「正在或即將來大陸發展的台青,能在此迎接無限機遇。這裡有確定且可以為之奮鬥的未來。」
法學專業出身的林承鐸還關注到報告中與法治相關的內容。他在大陸擔任台胞調解員已有三年,幫助台胞台企調解糾紛、化解矛盾,參與大陸法治文明進步的歷程。「訴訟、仲裁是台資企業解決爭議的傳統方式,調解制度則在法律法規框架下,發揮相應協調功能,定爭止紛,」林承鐸說,這正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體現,也讓台胞感受到大陸司法的溫情。
「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祖國完全統一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林承鐸特別關注到,此段內容獲得全場長久熱烈的掌聲。他認為,這是絕大多數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意味著祖國統一及民族復興的心願已經深深烙印在中華兒女心中,「或許這一進程充滿艱辛,但結局必然美好」。

福建平潭,平潭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吳政言接受記者採訪。

平潭台胞:與大陸共同成長
【本報綜合報導】位於福建省東部的平潭島,是中國大陸距離台灣島最近的地方,其東面與台灣新竹相距僅68海里。吳政言從台灣高雄隻身來這裡創業,迄今已10年。
「平潭對台灣同胞非常照顧,出台了一系列惠台利民政策措施,為建設兩岸同胞共同家園做出很大努力。」吳政言18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未來,在與大陸一起前進的路上,台胞一定不會缺席。
平潭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成立於2013年,吳政言2019年當選會長,出生於1985年的他當時是大陸最年輕的台協會會長。從成立之初的30多家到現在的400餘家,吳政言認為,平潭台協會員數的增加體現了台商在平潭的發展壯大。
「登陸」10年,吳政言常鼓勵一些沒到過大陸的台胞先來平潭試水。「這裡是一個很好的聯結點,離台灣很近,又可以對接大陸很多省份。」他說,「現在大陸機會很多,要沉下心去挖掘。」
作為大陸唯一的對台綜合實驗區,平潭十年來對台人貨往來更加便利、交流融合更加緊密,建設兩岸同胞共同家園的願景逐漸變為實景。

圖為10月16日,福建平潭,何樹明接受記者採訪。

年逾七旬的台胞何樹明2014年來到平潭,遇上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平潭片區獲批設立的好時機。他成立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採用紅外線有機肥技術進行土質改良,深耕生態農業。「我運氣很好,這個年齡可以跟一個地方一起成長。」他認為,生態農業大有可為。
在平潭台灣創業園兩岸集成電路測試服務中心,宗仁科技(平潭)有限公司的晶圓測試及封裝生產線運轉不停,工作人員正在對剛從台灣晶圓代工廠寄來的100片8寸晶圓進行測試、減薄、切割、挑粒。

圖為10月16日,福建平潭,工作人員在宗仁科技(平潭)股份有限公司車間操作機器進行晶圓測試。

「兩岸產業融合得越來越深,這個情形是非常普遍的,我們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公司有台灣人也有本地人,我們接下訂單後在平潭進行設計,在台灣的晶圓代工廠生產,再回到平潭做測試封裝、出貨。」宗仁科技(平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孟邦說。
陳孟邦是台灣台中人,2011年受平潭的招商引資推介所吸引,把自己深圳公司的主業遷到了平潭。平潭交通的巨變,給他留下深刻印象:曾帶著外國合作夥伴乘輪渡來考察,夥伴抱怨路途辛苦,海峽大橋建成,告別「車等船」時代。如今,雙向時速百公里的海峽公鐵兩用大橋通車,他的客戶常乘坐高鐵從上海虹橋或深圳直達平潭。
「憑借交通的便利,平潭的集成電路產業如今連接上長三角和珠三角。」陳孟邦說,「吸引台灣人到平潭,需要相適應的產業,集成電路是一個很好的選項,可以讓更多人找到舞台。」
今年是台灣青年林智遠來到平潭創業的第七個年頭。在他和夥伴們努力下,曾經寂寥的平潭小漁村北港,擁有了「石頭會唱歌」這張知名旅遊「名片」,旅遊收入從零增到年均2000多萬元人民幣。而林智遠以平潭為起點,走進更多的大陸村莊,參與鄉建鄉創。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