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獅”話 | 來古城打開奇“獅”妙想

獅文化展、古城尋獅研學、文創小獅子DIY;“青獅”、石敢當、3D打印獅、刺繡獅、皮革積木獅、甲胄上肩吞和腹吞上的獅……近日,一場形式多樣、載體多元的關於“獅”的無限創想在泉州古城展開。
共同打造這場獅文化創想季的,是一群“西街青年”,他們中有畫家、設計師、非遺傳承人、手工藝者、策展人、3D設計師等,“泉州獅子的形態千變萬化,可以很好地展現‘獅’這一文化載體在漫長的中西文化交流史中的變遷,挖掘泉州文化與中原文化、世界文化的交流碰撞所產生的無限可能,我們想將這個無限的想像空間展示出來”。
文藝展敞開“獅視野”
在泉州古城西街西段414號,一場名為“獅·家裡·野”的文藝展不時吸引路過的市民遊客入內。展出近一個月來,已迎來送往許多慕名而來的大小朋友,遍佈古城各個角落的“獅”,以各種形式在這裡展示。

孩子們通過手繪等形式,體驗泉州獅文化。(蔡景森 供圖)
從有著百年刣獅傳承歷史的霞洲村借來的“退役”“青獅”獅頭,青年畫家青羊手繪的古城街巷中的獅子,石頭香插,復原甲胄上的肩吞和腹吞獅,3D打印的獅子,皮革、陶瓷、石材、樹脂等各種材質的文創獅伴手禮……儘管規模不大,展出的藏品不算多,但勝在種類多樣化,不同材質、不同時代、不同用途的獅子,或威武,或呆萌,或可愛,聚集在小小的展廳裡,表達著各自的情緒。

“青獅”

床頭獅木雕
在展出現場,除了獅子的傳統形態,現場展出的多種與獅有關的文創產品中,或與老君岩、東西塔、真武廟等世界遺產點相結合,或與福船、南音樂器等泉州非遺元素親密碰撞,泉州元素與獅元素在碰撞中融合,“這些獅文創產品都很萌很可愛,我和閨蜜打算一人買一個回去,擺在辦公桌或者床頭,既是可愛的小擺設,也是吉祥物。”正在和朋友觀展的市民吳女士笑著說。
“‘獅·家裡·野’文藝展,一方面多方徵集各個年代、領域與獅子有關的實物,另一方面邀請部分藝術家展示他們關於獅子的藝術作品,希望向大家展示歷朝歷代泉州人對獅子不同形態的想像。”展覽策劃人之一、西西里創想集合區主理人蔡景森表示。
體驗活動感受“獅趣味”
除了靜態的展覽,還有幾場與“獅”有關的趣味體驗活動近期相繼在古城舉辦,有“古城尋獅研學一日遊”“‘約繪’石敢當——青羊”,“愛拼獅DIY——開運皮革獅DIY手工製作”“非遺體驗——刺繡醒獅掛件製作”等活動。

為石敢當上色,感受石敢當的豐富性。(蔡景森 供圖)

皮革積木拼起來的開運獅(蔡景森 供圖)

參加“古城尋獅研學一日遊”活動的大小朋友們在大街小巷尋找獅的影子 (蔡景森 供圖)
大街小巷、村頭路中、門前屋頂、寺廟宮觀、床頭天井……獅子以各種形態存在於古城的各個角落裡,融入泉州人的日常生活中,古城中都有哪些地方有獅子?“古城尋獅研學一日遊”活動中,不少家長帶著孩子走進古城的世遺點和大小街巷中,尋獅的同時,瞭解每個不同位置的獅子所代表的不同寓意。而手繪、刺繡、拼接等多種形式的親子體驗活動,則讓孩子們發揮想像力、動手製作出自己心中的“獅”,“現在我們看到的傳統的石敢當顏色可能比較單一,有些本來是彩色的,在歷史的變遷中已消逝或逐漸褪色,通過為石敢當手繪上色的活動,希望能讓大家瞭解它的豐富性,幫助每個人找到自己心中的‘獅子’。”

3D打印獅
古城這場融科普、藝術、文創、旅遊為一體的“獅”主題盛宴,由一群熱愛古城的“西街青年”共同打造,他們中有畫家、設計師、非遺傳承人、手工藝者、策展人、3D設計師等,高校教師、本土青年畫家青羊,泉州青年藝術家吳方,青年畫家亦婧,3D設計師愷揚等人,帶來了自己多年創作的獅文化作品。

甲胄上的頭盔、肩吞、腹吞等部位,都有獅元素。
“我們幾位策展人在討論中,包括與鯉城文史學會有關專家的交流中,獲得一個共識,那就是在獅子進入中國後漫長的時間內,已經從野外只能遠觀的猛獸,逐漸走入普通人的生活中,從辟邪鎮宅的守衛神獸,再到床頭的‘歡喜’陪伴,‘可家可野,可凶可萌’,因此,我們希望通過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獅主題活動,展示泉州人對獅的無限想像和創作能力、展示泉州獅文化的豐富多元。”蔡景森表示,不僅是現代的文創產品獅子形態千變萬化,充滿想像的古泉州人,早已把這個來自異域的野獸,創造出各種形態、賦予各種功能,獅子已成為展示泉州文化及其與中原文化、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
共同保護弘揚獅文化

大學講師、插畫師青羊這次除了展出他幾年來創作的泉州街巷石敢當手繪畫作和石敢當文創產品,還開設了手繪獅體驗等活動,“作為藝術創作者、文創從業者,我們很希望泉州的孩子們通過一些文化藝術體驗、研學等活動,加深對泉州獅文化的認知。先感知關注,後熱愛,最後能參與到保護和傳承獅文化的活動中。”

青羊來自三明,2007年在廈門讀大三時和朋友結伴來到泉州,從此愛上泉州古城。2009年,他來到泉州一所高校任教,其間,醉心於鮮活生動古城的他,常常走進古城街巷寫生作畫,用畫筆記錄古城的美好。2012年,他和朋友在裴巷創辦了文創工作室“大拾堂”,不少遊客購買的具有閩南特色的明信片、插畫、手繪地圖,都是他的作品。
每天從巷子裡經過,他經常看到情態各異的獅子,但隨著城市的發展變遷,這些房前屋頂的獅子日漸減少,他心裡有些失落,萌生了通過畫筆記錄下的想法。他開始頂著大太陽,到大街小巷尋找石敢當並畫下來,儘管過程充滿艱辛,但每次畫完他都覺得很滿足,“希望大家看到我的石敢當手繪圖,會想起來‘原來在那裡有只可愛的小獅子’,希望我們可以做一點事情,讓大街小巷有一些賣萌幾十年或者幾百年的獅子依舊可以穿過漫長的時空看著你。”
“石敢當是古城一個獨特的文化景觀,是歷史的寶貴遺存,是人們的一種心理寄託或者心理安全景觀,作為創作者,我們關注到這一點,希望將它們和它們所蘊含的文化內涵記錄並展現。”如今青羊已畫下數十幅石敢當手繪畫作。
以石敢當的形象和自己對石敢當的理解為靈感,青羊和夥伴們設計了一些石敢當的藝術周邊或藝術衍生品,對古城獅子進行了再創作。“石敢當有一些樣式,一般是師傅帶著徒弟做,有些徒弟會根據自己的理解有所創作和改變,很多是隨著石頭的形狀進行造型創作,所以從美術的元素角度上說,石敢當是很棒的藝術品,為我們的創作提供了很多靈感。”
令青羊和夥伴們感到欣喜的是,近年來關注獅子的人越來越多,許多人都開始行動起來,通過各種形式去保護弘揚獅文化。比如這次的活動,參與的人就很多,大家都從各自的專業角度,展示獅文化。

獅文化與世遺、非遺等元素相融合
“我們通過這個‘獅’主題系列活動,想讓更多人瞭解獅文化,希望更多人能夠關注它、感知它、瞭解它、熱愛它,從而保護它。”
作者 黃寶陽  文/圖(除署名外)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