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獅”話 | 飛針走線間,金“蔥”繡瑞獅

神態霸氣的獅頭、匍匐仰頭的猛獅、戲耍繡球的雙獅……在金蒼繡的各色繡品中,常能發現不少獅子的“身影”。這些以“獅”為題、被賦予諸多吉祥之意的繡品,經由金絲銀線精心“描繪”,不僅帶有金蒼繡特有的斑斕色彩,圖案紋樣亦是千姿百態、平凸有致。從這些形式多樣、色彩華麗且富有立體感的獅子紋樣中,人們可領略到傳承千年的金蒼繡工藝的獨特魅力。
金絲為“筆” 布上繪金獅
“金蒼繡的取材是較為廣泛的,如人物、花卉、飛鳥、魚蟲、瑞獸等,都可作為繡品的圖案紋樣。若是以奇珍異獸為題,常會選用到與獅子有關的圖案。”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泉州金蒼繡技藝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泉州市工藝美術大師林秀清介紹,金蒼繡中常見的繡品圖案,雖種類多種多樣,但都蘊含美好的寓意,這也造就了金蒼繡“凡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特點。以獅為例,這一瑞獸的圖案,有著吉祥、如意、納瑞、平安等諸多寓意。自古以來,泉州人常會將不同的祈福、祝願寄託於繡品圖案之中,借由能工巧匠之手,將這些美好之意一針一線地“繪”制在綢布之上,使之能伴隨著繡品傳達四方。

繡旗上的獅子圖案
據泉州府志、縣誌記載以及《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大觀》一書中的介紹,泉州繡品古稱為刺桐繡,金蒼繡則為古時泉州刺桐繡法中延伸出的一派特長技藝,其源於明清時期,是在羅緞底子上用金繡線繡出各種精美的紋樣。金蒼繡的獨特之處,是因這一刺繡工藝所用的繡線為棉質細線外包裹金箔,剝開後形狀如蔥一般,民間便將之稱為“金蔥繡”。由於閩南語的“蔥”與“蒼”同音,後這一工藝便被雅稱為“金蒼繡”。正因所用的繡線材質較為特殊,相較於其他門類的繡品,以此種絲線繡出的圖案,顯得更為熠熠生輝、亮眼醒目。因此在繡制一些重要的瑞獸圖案時,例如在繡制雄獅圖案時,金蒼繡所用的金絲、銀絲,不但會被用來勾勒、“填塗”獅子的面部、身軀及四肢,有時還會與其他多種顏色的絲線進行搭配,以用來凸顯獅子的頭、尾、脊背上的鬃毛,使之顯得茂密又奪目,也讓瑞獅看上去更加威武、霸氣。

金蒼繡所用的絲線較為獨特,繡品的顏色顯得更加亮眼。

以銀絲來繡制的獅子圖案
傳統繡法 予獅子“靈氣”

若說金絲增添了繡品中獅子圖案的雄霸之氣,在林秀清看來,金蒼繡獨特的繡法,則會賦予獅子一些靈動之氣,使它們變得更為惟妙惟肖、生動活潑。

一件金蒼繡的繡品誕生,需要歷經一道道繁瑣的工序。僅是在“走針”開繡之前,就需要多個準備工序。林秀清介紹,首先,要在稿紙上手繪繡品所要呈現的圖案。再進行打孔,即在稿紙上壓一層油紙,沿畫稿上的線條刺出細密的小孔,之後對緞布進行裁剪,並繃於木框上,才能將刺孔的稿紙蒙在緞布上面,並用顏色粉漿搽過圖紙,把圖案印在緞布上。待以上幾個工序完成之後,繡制的工序才能開始進行。
金蒼繡的繡法,分為平繡和凸繡兩類。為了使得繡出的圖案能“凹凸”有致,呈現出一定的立體感,在不少繡品中,尤其是帶有獅子圖樣的繡品中,會同時運用到這兩類繡法。那麼,平繡和凸繡是如何在一件繡品的繡制中進行“分工”的呢?對此,林秀清介紹,帶有“場景”的“獅題”圖案,如瑞獅翻滾著繡球、祥獅在花叢中戲耍、雙獅互相嬉戲玩鬧等,當中所“描繪”的五彩雲紋、亭臺樓閣、花草樹木、瓶器繡球等,會用到平繡這一繡法,其繡法是在描好圖的緞布上,再用金線鉤繡出平面效果的部分。同時,為了讓繡品中的獅子更突出一些,不少獅子圖案會運用凸繡工藝,或是以平繡和凸繡相結合的方式來繡制。作為金蒼繡所獨有的一種繡法,凸繡的特別之處,是用到棉花來做填充物,借此固定出造型後,再在其表面纏繞金線,這一繡法也被稱之“加襯高浮墊繡”。由於凸繡的繡法能讓圖案呈現出類似浮雕的效果,用它為獅頭、獅身、獅腿進行“塑形”,看上去更為立體。

帶有獅子圖案且有場景的金蒼繡繡品
不僅如此,凸繡的繡法還涵蓋了多種技藝,包括荔枝跳、鳳梨凸、三疊線等。為了讓獅子的造型栩栩如生,有時只是繡制一個獅頭,也會運用到多種凸繡技藝。以泉州金蒼繡技藝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泉州市工藝美術大師黃明霞繡制的獅子頭金蒼繡作品為例,其運用多種凸繡繡法,僅靠絲線為媒介,就恰到好處地展現出獅子面部的生動神態,使之擁有活靈活現的動態感。
“由於繡制的過程中會產生線頭,凸繡完成後,在繡品的背面,還要塗上稀釋的米漿,這樣做可以使線頭緊貼在繡品上,不會跑線,同時,也會使羅緞變硬變平整。”林秀清說,只有待米漿幹後,將整件繡品進行燙平處理,並且根據繡品的用途,用濃米漿黏合進行組裝,一件帶有獅子圖案的金蒼繡繡品,才能算真正的製作完成。
載體不同 獅“形”亦有別

早在明清時期,當時泉州地方戲曲日益繁榮發展,對金蒼繡繡品的需求量增加,繡品種類也變得更加多樣化,既有民俗活動中會用到的幢幡、門彩、桌裙、繡旗、繡幛、轎彩、華蓋等,還有木偶戲、布袋戲、梨園戲、高甲戲等戲劇表演時需用到的桌帷、布帳、涼傘等道具以及文官服、將服、戰甲、戰袍、靠旗、盔鎧等戲服。

梨園戲道具涼傘上可以找到用金蒼繡繡制的獅子
“不同種類的金蒼繡繡品上所繡的獅子圖案,也有所不同。”林秀清介紹,例如梨園戲的道具涼傘上的獅子圖案,常是整只獅子的造型,結合“八仙過海”這一主題,以平繡和凸繡共同繡制完成,並且獅子背上還會搭配繡有一位神仙人物形象。被繡制於戲曲表演人物所用戲服上的獅子圖案,通常只是一個獅頭造型,或是一個伏地仰面、只可見頭部和兩隻前掌的“半獅”形象。雖僅以獅頭來呈現,但這些獅頭的“表情”卻各有不同。林秀清以自己繡制的一件近兩米的武將木偶所穿戰甲為例,這件戰甲上所繡制的幾個獅頭形象,擁有著不同的神態,有的露齒吐舌,憨態可掬,有的睜大雙眼,似欲發怒,有的獅口大張,威震四方。

掌中木偶戰袍上以金蒼繡工藝繡制的小巧獅頭,需要耗費不少時間與精力。
泉州金蒼繡技藝南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泉州市工藝美術大師劉婉娥認為,即便只是繡制一個獅頭形象,也需耗費不少精力與技巧,例如繡在掌中木偶戰甲正中的獅頭時,這一獅頭造型通常較為小巧,為了在狹小的布面中繡出獅面的生動表情,繡制時不僅要細心,也要有耐心,因此,即便是熟練的繡工,也往往要耗時三天或者三天以上才能完成。
作者 陳士奇  文/圖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