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陸」要趁早 台胞分享就業經驗

【本報綜合報導】「若在大陸求職遇到住房等問題,該如何尋求幫助?」來自台灣輔仁大學的學生連線提問。
視頻這端,北京台資企業協會海澱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施心木作出解答:以海澱區為例,在此工作的台灣青年可申請人才公寓,租金遠低於市場價。歡迎青年朋友來此逐夢,闖出一片天地。
由北京市海澱區台辦、海澱區青聯主辦,北京海澱台灣青年驛站、台灣青年體育教育文化交流發展協會承辦的2022北京海澱台灣青年人才實習就業分享推介活動13日舉行。
當天活動中,有13家北京企業等面向台灣青年發佈了38類、75個實習就業崗位,待遇最高可達月薪15000元(人民幣,下同),吸引了逾50位青年以線上線下方式參與。

台胞談經驗:「登陸」要趁早
「許多台灣青年有意來大陸發展,但缺乏信息瞭解渠道。期待通過活動吸引更多朋友來北京打拚。」北京海澱台灣青年驛站負責人陳文成在北京會場說。
台灣輔仁大學教師黃柏芳與多位台生在台灣會場參加活動,他表示,「邁出第一步總是最難,希望帶領更多青年到大陸實地考察」。
作為「登陸」21年的過來者,施心木向青年們建言,辛勤耕耘需找到合適的田地,「而大陸就是那塊最肥沃、最具挖掘潛力的土壤」,他呼籲道,「登陸」要趁早。
中關村上市公司協會秘書長、台胞郭偉瓊分享了自己1997年「拎著兩隻皮箱」來大陸逐夢並安家的故事。她笑言,「大家看到我如今的生活狀態就可想像,我在25年前做了多麼勇敢且正確的決定。」
郭偉瓊告訴中新社記者,大陸產業結構完整、市場廣闊,是台灣青年理想的工作場所;儘管近年多種因素致兩岸交流受限,但青年們尋求對話的渴望反而更迫切。

台灣青年蕭家曜分享就業經驗。

台青話求職:挖掘潛能,踏實融入
正如郭偉瓊所言,兩岸交流熱度不減,許多台青也在大陸找到了合適的發展之路。
「求職時不應拘泥於現有專業,而專注於自己擅長什麼、潛能如何。」就讀於北京外國語大學葡萄牙語專業的台生陳皓月,在活動中分享求職經驗時說。
感知到近年大陸電商行業發展迅速,陳皓月順勢而上投入其中。隨著實習經驗逐步纍積,她的職業規劃也愈發明晰,期待未來結合語言優勢開拓海外業務,在互聯網領域闖出一片天地。
來北京工作已有四年的台青蕭家曜認為,在大陸真正扎根需具備三要素:踏實、融入、穩定。他建言青年朋友將擇業目光放長遠,主動瞭解大陸的政策前景,同時有踏實發展的心態,善於總結經驗並及時補足所缺。
觀察到部分剛到大陸的台青傾向於「抱團」,他建議其走出舒適圈,廣泛與大陸朋友交往,「只有融入生活才能瞭解真實情況,從而收穫成長」。

解決後顧之憂
勇敢跨出第一步,後續問題同樣值得關注。
台生許允禮告訴中新社記者,剛來大陸,她曾在租房時遭遇「黑中介」,十分無助。幸而瞭解到海澱台灣青年公寓項目,提交申請三天後,她便順利入住水電暖齊全的37平方米單人間,至今已有半年。
入住前三月,每月房租僅需200元,首年月租最高不超1200元;社區配套設施完備,步行至地鐵站僅需十分鐘……許允禮說,正因有了這個安身之所,她才能安下心來在北京打拼。
社會保障方面,台灣同胞也與大陸同胞享受同等待遇。「台灣居民辦理社會保險的業務流程與大陸居民一致。」海澱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作人員在活動中介紹,台胞辦理相關業務後,可持卡到定點醫院直接就醫、結算;到達法定退休年齡且累計養老保險繳費滿15年,即可辦理退休手續,按月領取養老金。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