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獻垃圾處理「福州智慧」 紅廟嶺循環經濟打出「生態牌」

【本報綜合報導】「20世紀90年代,紅廟嶺建成投用。紅廟嶺在規劃選址時以超前眼光預留了充足的可拓展用地,為這些年大規模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市城管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紅廟嶺接續努力,完善了垃圾分類的全鏈條體系,提供終端分類處置服務,可為福州市今後二三十年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提供強力支撐,為大城市垃圾處理貢獻了「福州智慧」。

變廢為寶循環經濟 節能減排生態環保
「紅廟嶺園區建設遵循循環經濟理念,統籌利用園區內不同生活垃圾處置設施之間的能量循環和轉換,利用進入園區的生活垃圾,產出電、綠化基肥、生物柴油、環保透水磚等,資源化利用得到最大程度提升,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兼顧。」紅廟嶺垃圾綜合處理中心主任鄭炎斌介紹,園區各項目從可研到立項再到建設,均以打造國內循環經濟產業園區標桿為目標,採用國際和國內垃圾處理實踐中高效成熟的垃圾處理技術。

垃圾分類成效顯著 基地建設宣傳教化
經過3年多的努力,福州市垃圾分類工作成效顯著,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垃圾分類準確率達85%以上,回收利用率達46.1%以上,資源化利用率達87.6%,分類處理率達100%。
「紅廟嶺將持續創新開展基地化建設,強化宣教功能,反哺垃圾分類工作。」市城管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紅廟嶺園區不僅實現全市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還通過「基地化」建設,創建生態文明宣教基地、紅色黨建教育基地、垃圾分類示範基地、環衛管家服務基地等,最大限度發揮宣傳教化作用,促進福州垃圾分類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階。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