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區專刊】探訪中軸線 漫步什剎海

為助力「北京中軸線」申遺,近日,西城區文化和旅遊產業協會在什剎海舉辦了「探訪中軸線 漫步什剎海活動」,相關成員單位參與了此次活動。
活動從火神廟東側京杭大運河標識處出發,經過萬寧橋及澄清上閘遺址,漫步火神廟對岸,再到前海東岸京杭大運河積水潭,沿著前海東沿直達銀錠橋,最後轉入南官胡同,最終到達荷花市場。參觀者跟隨專家在地安門外大街西側先找到「北」,然後一邊走一邊在專家的講解下感受北京文化,認識北京中軸線,瞭解北京基本城市規模,明確什剎海的方位。隨後,他們來到「中軸線上第一橋」——萬寧橋,萬寧橋始建於元代,是北上漕船進港的閘口。萬寧橋下有一對鎮水神獸,原名「趴蝮」,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生性喜水,鎮守河道,捕食河妖為食,為保佑一方風調雨順的吉祥之物。


在火神廟,專家介紹,民間流傳著「先有火神廟,後有北京城」的說法。它是北京城區現存最古老、建築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專門用於祭祀火神的皇家道觀,千百年來留下了無數傳說,從唐太宗李世民沼澤中建廟,到忽必烈水困火神,1380多年來,它屹立在什剎海邊,看北京城朝代更迭,看大運河船來船往,看人世間繁華興衰。站在銜接前海和後海的銀錠橋上,參觀者向西北眺望,近處水波粼粼,翠柳扶風,遠處天高雲淡,西山朦朧,碧水青山的美景盡收眼底。專家講述了「銀錠觀山」「銀錠觀山水倒流」傳說與典故。
南官房胡同是「官家房屋」中最長的一條胡同,這裡曾匯聚原清朝宗室與名家墨客,四四方方的院落刻滿風燭的殘痕,觀賞著四合院裡那些講究的裝飾,如同翻閱一部石砌的「活史書」。
西城區文化和旅遊產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此活動,讓人們走進中軸、瞭解中軸,讓人們認識到歷史文化遺產就在身邊,加強對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石偉/文 天盛/攝)

京城老街一日遊受青睞
「老城的文化底蘊讓人嚮往!」

煙袋斜街的文玩民俗、南鑼鼓巷的京味小吃,還有琉璃廠的名人書畫……金秋假日,北京一條條老街胡同十分熱鬧,老街胡同「一日遊」也受到北京市民和遊客的青睞。
走進僅有200多米長的煙袋斜街,精巧的宮燈、灰色的磚牆讓逛街的人們流連忘返。
在大清郵政信櫃匾額和什剎海郵電所標牌下,正在向仿古盤龍郵筒投遞信件的胖墩墩的小男孩塑像,引得市民和遊客駐足拍照留念。
「專門抽時間來逛逛北京的老街。」趙先生說,他和家人第一次跟團從燕墩出發,途經煙袋斜街一路走到鐘樓和鼓樓,從南到北遊覽中軸線景點,瞭解一下老街的歷史。「天橋、景山……活了這麼大年紀,今天才算是第一次把地圖上的一些地方走到了。」趙先生說。晚8時許,前往南鑼鼓巷的市民和遊客仍然絡繹不絕。從香灰琉璃店走到百貨店,每家店內都有顧客在挑選商品。

袋斜街的夜景讓遊客流連忘返。

最讓小朋友喜愛的是糖人和面人的製作。「讓我吹個糖人吧!」一位小朋友說。「等我說斷你就斷。」糖人製作藝人回應小朋友。不一會兒,小朋友拿著自己吹的糖人,蹦蹦跳跳地跟著媽媽走了。整條街上,最受歡迎的還是美食店。街邊每隔幾步,都能看到遊客手裡拿著小吃。在一家炸醬麵店外,仍然有十幾位遊客在排隊等位。「我就喜歡北京老街胡同的這種熱鬧勁兒。」陳女士說,白天,她和朋友逛了護國寺和什剎海,晚上特意來南鑼鼓巷走走,北京胡同夜色別有一番風味。幾個女孩子邊拍邊吃,不到800米的街巷逛了一個多小時,「老街和胡同太美了,又有歷史文化的內涵,我們還會再來……」
夜幕下的琉璃廠古文化街上,三三兩兩的遊客結伴穿梭在小店之間。跟店主聊聊天,買幾枚小印章,欣賞一下名人書畫,或者選一兩件文房四寶。「那邊是賣字畫的,我們去看看,再買幾支毛筆。」一位家長對揮舞著小旗的孩子說。
「我們幾家人結伴從外地來京旅遊,這幾天逛了國子監街,參觀了孔廟;去了楊梅竹斜街和北京坊;又看了護國寺,造訪了梅蘭芳故居……十幾條街看下來,大人和孩子都收穫很多。」一位家長說。
「北京的老街和胡同,撲面而來的是悠久的歷史和文藝氣息。」劉先生說,週末和假期抽一天時間,帶著孩子串一條胡同已經成了很多市民的偏愛。老城的文化底蘊太讓人嚮往了。(黃品超文並攝)

 

走進新街口 轉角遇見美

十年是一段歷程,十年是一頁翻過的書,十年是一幅潑墨的畫……十年磨一劍,今天,在新街口街道信步閒庭轉角遇見的全是美。十年來,西城區通過城市森林、留白增綠、見縫插綠等,林成片、湖相連,水映京城,鳥語花香的美景正在新街口地區徐徐展開。

行到水窮處 偶然值林叟
積水潭橋西北角,與車水馬龍的北二環僅一街之隔,有一潭碧水,四周綠柳翠荷環繞,棧道逶迤前行,亭台樓閣,小橋流水,這便是 「潭西勝境」景區,走進景區頗有一番「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韻味。
在新街口南、北大街之間,坐落著一座小小的城市森林公園,在這寸土寸金的鬧市,這一方靜謐之地顯得尤為難得。公園的設計帶有試驗性質,沒有大片整齊單一的植物,而是以濕地自然面貌出現,卵石地面方便雨水滲入,花草之中夾雜著觀賞性的楓樹和槭樹,此時葉子紅得正是時候。
清朝文學家張潮說:「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今天,這一切美妙的聲音都能在新街口街道如意裡小區11號樓前的微型花園中聽到。
走進融樂家園,立體階梯式苗圃,帶有3D效果的畫面牆與周圍的樹木虛實結合,讓人眼前一亮;塑膠彩色運動場讓孩子們可以盡情奔跑嬉戲;充滿時尚感的藝術座椅與原木長廊成為附近居民休閒聊天的好去處……

庭院深深花草香 樹陰滿地小池塘
小樓門,大文化。十年來,新街口街道通過文明城區建設,用樓門文化串起鄰里情。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新街口街道西四北六條37號院的居民這樣來形容自己居住的小院。推門走進小院,展現在居民眼前的是一幅推門聞香、移步見景、開窗見綠的美麗畫卷,讓人精神為之一振。


西四北三條社區深入挖掘地區文化,利用拆違後空地,打造「石老娘胡同居民之家」,在西四北五條15號院,拆違後的空地墊平了地面,搭建了花架,擺放了桌椅,供居民群眾休憩、聊天。如今,走進院中,一道和諧美麗的風景展現出來。
走進新街口街道如意裡小區,原來坑坑窪窪的磚地變成了平平整整的灰色滲水磚,鐵皮棚消失了,一層露出了明亮的大窗戶。為了讓更多的陽光灑進室內,原來的院牆變成了柵欄,院子裡青籐漫過柵欄,綠樹成蔭,花壇上鋪設的木質休息椅成為居民茶餘飯後閒聊家常的好去處。榫卯結構的小亭子上懸掛著「感恩亭」的牌匾。漂亮的小區環境,收穫了居民的稱讚。

繁花春不歇 密葉書長陰
十年間,告別了髒亂差和違建,新街口地區百姓家門口的胡同乾淨寬敞了,「顏值」也越來越高。古樸靜謐、花團錦簇勾勒出了胡同之美。


紅牆白塔、竹影婆娑、乾淨的天際線、百年老門扇、傳統四合院老磚牆、舒適的步行街道、原汁原味的舊式門樓……宮門口東西岔胡同全新亮相,成為了居民擁抱新生活的幸福街區更成為了市民體驗北京厚重歷史底蘊的「網紅打卡地」。
從地鐵4號線新街口站東南口出來,沿趙登禹路走不了幾步,就是柳巷。胡同東口的兩棵槐樹尤其引人注目,樹的主幹粗得一人抱不過來。巷子道路兩側增加了數十組木質花箱,裝點著胡同的春夏秋三季景觀。回首十年,道不盡新街口地區的美麗。(石偉/文 聞昭/攝)

 

老字號瑞蚨祥辦紀念展

瑞蚨祥創建160週年店慶在大柵欄總店舉行。當天,緙絲畫卷展開的160年發展史,新款品牌標識的發佈,特別紀念展中的實物,「百年衣裳」的活態展示,均講述著老字號瑞蚨祥的「不老」傳奇和「煥新」活力。
「青蚨還錢」的典故,瑞蚨祥創建之初的寨子布,冬奧風格的雪花盤扣,用盤金繡工藝製作的鎮館之寶「重繡喜服」……當天的活動現場彷彿一個微縮的歷史展陳館,以經典與傳奇故事為珠,以160年變革為針,串起瑞蚨祥的發展史。


瑞蚨祥相關負責人介紹,瑞蚨祥始建於1862年(清同治元年),獲評「絲綢第一品牌」。自創建以來,始終秉承「至誠至上,貨真價實,言不二價,童叟無欺」的店訓,主動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以定制產業為核心,涉足服裝、配飾、皮草、家用紡織品等多領域,促進產品傳統與現代工藝融合,打造非遺傳承團隊,推進基於大數據的精準定制;其中,瑞蚨祥中式服裝手工製作技藝,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瑞蚨祥非遺研創團隊近年來設計製作的文創作品,多次在大賽中獲獎;富含時尚元素、符合國潮消費需求的中式婚慶禮服與國風套系,對接年輕情侶的個性化、一站式、體驗型的消費需求。此外,總店5年來組織非遺體驗項目,老少體驗者習作盤扣,傳承非遺手藝。


當天,由瑞蚨祥非遺傳承與研創團隊精心設計製作的多幅獻禮作品頗為驚艷,品牌故事、歷史沿革與誠信理念等躍然於服飾、畫卷、面料中,觀眾通過可見、可觸、可感的實物重溫瑞蚨祥160年的發展史。長幅緙絲畫卷中,將「青蚨還錢」典故織造於畫卷作品中,由三位繡娘使用上百種顏色的絲線歷經數月手工織造完成;另一幅採用絲綢面料和噴繪工藝製作的長幅畫卷,描繪了瑞蚨祥百年積澱形成的經典故事。
從民國服裝到京派旗袍,從中西合璧到國潮服飾,從寨子布到雲錦,從冰凌花盤扣到千里江山圖……當天在現場,共同演繹著「針尖上的國粹」的魅力風采。


活動現場,還展示了瑞蚨祥品牌標識的變化歷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老店從「字號」經營向「品牌」經營理念的轉變。現場首次發佈了瑞蚨祥最新的品牌標識,同時宣佈了以新標識設計開發的全新產品系列包裝正式啟用。新版標識在保留了母子蚨圖騰的基礎上,融入了傳統如意的形態和絲綢的飄逸感。瑞蚨祥相關負責人介紹,百餘年來,瑞蚨祥傳承與創新並舉,積極應對變革與挑戰,下一步,瑞蚨祥將不斷在尋求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新機制的品牌發展道路上砥礪前行,將百年積澱的品牌文化發揚光大。(宋紅英/文 聞昭/攝)

牛街街道廚藝大賽秀「絕活」

近日,牛街清真食品商會第六屆廚藝比賽在吐魯番餐廳舉辦。來自牛街清真食品商會會員企業的廚師們,上演了一場火熱而激烈的巔峰對決。
此次廚藝大賽項目分為手切鮮羊肉片和廚藝兩項。參賽選手精心構思、匠心獨運,紛紛亮出絕活,參賽作品顏值與味道並存,帶給大家視覺、味覺、嗅覺上的三重享受。


「銅鍋清水,麻醬一盞,羊肉二三」正宗的老北京涮肉,必須配上嫩滑的手切鮮羊肉,這就尤其考驗牛街廚師的嫻熟的刀工技藝和長期的經驗積累。廚藝大賽前,參賽選手選用鮮羊後腿肉,經過去筋、去膜,保留鮮嫩的部分,每片5至6寸長,1寸半寬,讓每一片羊肉保留了最大程度的鮮香。切好的鮮羊肉薄如紙片,一盤盤肥瘦相間、紋理清晰的鮮羊肉片均勻碼放在了盤中。這不僅是一道舌尖上的美味,還讓在場的評委和觀眾享受了一場視覺盛宴。


除了刀工比賽,烹飪廚藝也是彰顯廚師們綜合實力的一項考評內容。勺上火,放油燒熱,將肉片放入翻動,加入薑末、蔥蒜等調料,至肉片呈金黃色,散發出焦香味時盛盤……一道香氣四溢的大賽必做菜——老北京名菜「爆糊」成品呈現在評委和居民觀眾面前。除此之外,廚師們還紛紛亮出絕活,做出一道道味道鮮香,別具匠心的傳統菜、創新菜。這些參賽的美食藝術品,讓在場的人歎為觀止。
本次比賽邀請了廚子捨第5代傳人捨增泰、翔達有限公司南來順飯莊原行政總廚馮德瑞、華天公司又一順飯莊原經理潘家壽、華天公司又一順飯莊原特級廚師馬玉奎四位評委老師現場點評。來自牛街聚寶源餐飲有限公司的趙立軍和翔達吐魯番餐廳的李文文分獲刀工比賽和廚藝比賽一等獎。(邴美俏/文 姜真/攝)

市集開進金科新區 老字號元宇宙一站聚齊

首屆「金資招牌」市集在新動力金融科技中心二層舉辦。此次搭建市集平台,匯聚西城特色元素,一站式滿足多種需求。參加企業均系金融街資本權屬企業的代表品牌,尤以「老字號」為主。
北京金融街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金資招牌」市集,突破戶外市集、商場市集模式,把百年老字號帶進職場青年的日常,同時借力新科技聯動場內場外,開啟國潮、老字號的百年時光之旅,一鍵實現實景探店,同時也方便金科新區員工利用日常工作間隙實現閒適體驗,是金融街資本權屬企業在場景、產品、人員等方面的協同創新。


市集的舉辦地新動力金融科技中心,既是國家級金科新區的首個起步樓宇,也是金融街資本旗下企業;既是北京市城市更新改造的重點項目,也是「國家隊」「獨角獸」「生力軍」企業落地的重要載體。「老字號」「元宇宙」「雲市集」,當這些關鍵詞與「新一代智慧城市綜合體」——新動力金融科技中心產生交集,會迸發出何等奇妙的化學反應?
想體驗元宇宙?北京河圖聯合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把參集品牌「搬」進了金科新區,通過虛擬現實技術,百年老字號的歷史風貌靈活生動地呈現在現實場景中,彷彿開啟元宇宙的「時空之門」。


拿起手機掃一掃,「雲市集」一鍵即達。「雲」漫步「金資」老字號大街,跟隨指引走進百年老店,用戶就能看見老字號全景,聽見老字號的前世今生。此外,還可以參加「雲」抽獎獲消費體驗券、「雲」分享贏市集定制「金飯碗」。
菜百股份攜突破性優惠來到「金資招牌」市集,現場提供清洗、整形,首飾編織、換繩服務外,還有優惠讓利活動;在張一元「來坐」快閃茶鋪小坐,免費品嚐張一元特別提供的龍毫、冷泡茶。從揚州風鵝到羊蠍子,從蟹殼黃到驢打滾,百年老店淮揚春、聚寶源、南來順現場演繹南北風味;清華池的專業推拿技師,現場展示傳承百餘年的肩頸按摩和頭療手藝……
市集期間,半數參與企業安排了直播和走播,帶動線上觀眾與各品牌互動。此外,金融街資本還邀請了商業創新與品牌戰略專家連線老字號,講述創新故事。(宋紅英/文 聞昭/攝)

兔年賀歲銀條首發

2023癸卯(兔)年賀歲銀條在菜市口百貨股份有限公司首發。上午9點多,幾十名市民就已經在店外排起長隊,為的就是趕著第一時間買上賀歲銀條。其中,不少人都已經連續多年前來購買。去年買虎年賀歲銀條時,有人就早早預訂下了今年的兔年賀歲銀條。
「前兩天接到電話通知,今兒一大早就過來了。」正在排隊的市民劉大爺說,今年已經是自己連續第15年來買賀歲銀條,「每年就拿這個給孩子當壓歲錢,既好看又有紀念意義。」


本次賀歲銀條在菜百總店、部分分店及菜百官方線上平台同步發售。該賀歲銀條是繼2008戊子(鼠)年賀歲銀條首次發行後第二輪的第四組產品。
癸卯(兔)年發行的賀歲銀條規格共有六種規格,分別為1000克、500克、200克、100克、50克和15克,最大發行量分別為600條、1500條、3000條、21000條和36000條和10000條,成色均為99.9%。其中,15克規格銀條是今年首次發行,產品配以掛繩與穿繩器,可供佩戴,在收藏投資價值的基礎上又增加了配飾功能。(楊天悅)

民族服飾藝術展驚艷恭王府

「民族服飾藝術展覽」近日在西城恭王府博物館舉辦。模特們身著傳統民族服飾文化進行創新設計的服裝優雅亮相,為觀眾們帶來傳統與時尚碰撞的視覺盛宴。
此次民族服飾藝術展覽以傳統民族服飾藝術為主題,展示了近兩百件傳統民族服飾及現代設計師基於民族傳統服飾元素進行創新設計的時尚服飾。展覽主要從「禮之盛」「族之魂」「藝之巧」「天之賜」「傳之承」這五個單元展示民族傳統服飾的禮儀之盛、文化之崇、工藝之巧、材質之豐和時尚之美。


第一單元「禮之盛」包含「朝堂華章」「十里紅妝」「鮮衣怒馬」三個部分,主要展示民族的禮儀服裝;第二單元「族之魂」包含「『苗』嶺飛花」「『彝』彩紛呈」「多元綻放」三個部分,展示了各民族、各支系服飾形制的豐富多彩;第三單元「藝之巧」包含「札札機杼」「針針入神」「色色添春」三個部分,從織、繡、染三個方面以點帶面的向觀眾傳遞民族傳統服飾工藝之精巧絕倫;第四單元「天之賜」向觀眾展示各民族傳統服飾的材質之豐富,根據服裝原料的來源分為「江海」「陸地」「天空」三個部分;第五單元「承與創」展出了十套基於傳統民族服飾進行的創新設計服裝,包括2021年「大浪杯」女裝設計大賽銀獎、銅獎設計作品等。(侯明月 王昭文/攝)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