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詹:敢為天下先的泉州第一進士

歐陽詹:字行周,唐代泉州人,詩人、文學家。貞元八年登“龍虎榜”,成為泉州歷史上的第一名進士,也成為“敢為人先”的文化榜樣。

泉州市區甲第巷內,一座甲第宮門前貼著楹聯上書:“事業經邦,閩海賢才開氣運;文章華國,溫陵甲第破天荒。”聯文出自大儒朱熹之手,而宮內奉祀泉州歷史上第一位進士——歐陽詹。歐陽詹是中唐時期著名文學家、詩人,他天資聰慧、勤奮好學,在泉州清源山、晉江吟嘯橋、南安高蓋山等地都留下了自己的文蹤旅跡。回首千年,閩地文化的靈茂依然離不開當年歐陽詹的“根柢”作用。

歐陽詹畫像
年輕“怪人” 砥礪奮學登第

唐之初,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中心都彙集在京城長安。朝廷更是通過科舉制、官員任命機制,大肆徵召人才到長安,這也使州郡士子對京城長安滿懷憧憬與嚮往。然而,泉州士子囿於舊習,更多地關注“山泉禽魚”之事,未能沉下心來刻苦攻讀,雖“能通文書吏事”,但竟無一人能登科進仕,更談不上入京城擔任要職了。不過,這種局面終於在貞元八年(792年)得到了扭轉。那一年,一位來自泉州的青年才俊砥礪奮志,“五試於禮部”而高中進士,並以榜眼身份登上當年的“龍虎榜”。這位青年才俊便是歐陽詹,正是他開啟“泉郡文風”,並在閩地播撒文化的種子。

清道光《晉江縣誌·卷37》曰:“歐陽詹,字行周,潘湖人。父溫州長史。兄謩,安固丞;鞏,潮州司庫。”《新唐書》則稱歐陽詹為“泉州晉江人,其先皆為本州州佐、縣令”。出身于地方官吏之家,歐陽詹自幼就顯露出與眾不同的特質,他幾乎不與同齡孩童玩耍,而是喜歡一人靜處,默然思索。他天資聰穎悟性高,就讀私塾之後勤奮好學,常拿著書卷來到“河濱山畔”誦讀,“忘歸於其間”。有時對於文章、詩句突然來了靈感,更是“長吟高嘯”不止。這讓包括他父母在內的周邊之人都覺驚詫,認定他就是個“怪人”。

才識卓越的歐陽詹不久就被泉州刺史席相、福建觀察使常袞等人所賞識。特別是常袞,每逢宴席必向賓友隆重介紹歐陽詹。要知道常袞是狀元出身且擔任過宰相,知名度自不用說。有他的推介,歐陽詹的名聲也像插了翅膀般飛越大江南北,“聲騰江淮,達于京師”,人紅到京城長安都有他的傳說。

在常袞、席相等前輩的鼓勵下,唐貞元二年(786年),歐陽詹終於下定決心參加科考,踏上了漫漫的赴京之路。此時的他,一方面滿懷離鄉愁緒:“天高地闊多歧路,身即飛蓬共水萍。匹馬將驅豈容易,弟兄親故滿離亭。”一方面又信心滿滿:“射百步期必中,飛三年而必鳴。”一年長途跋涉之後,歐陽詹抵達長安,並一住6年。這期間,他始終堅持讀書寫作。

皇天不負有心人,貞元八年(792年),歐陽詹與賈稜、韓愈、李觀、崔群等二十二人同時考中進士。賈稜為狀元,歐陽詹榜眼,韓愈探花。由於這次考中進士之人都是少壯才傑,引發巨大轟動。《新唐書》載稱:“(此二十二人)皆天下選,時稱‘龍虎榜’。”

榜樣力量 推動學風高漲

歐陽詹中進士,對於振興泉州儒學風氣有著深遠的影響。一批胸懷大志的青年士子在他敢為人先的榜樣力量的激勵下,開始鼓足勇氣參加科舉考試,進而達到登第出仕的目的。唐人林蘊在《泉山銘》中即稱:“不四五年,繼踵登第,天下改觀,大光州閭。美名馨香,鼓動群彥。三十年內,文星在閩。東堂桂枝,折無虛歲。”宋代名臣蔡襄在《仙游縣學進士題名記》亦贊曰:“閩粵自唐歐陽詹始舉進士,以文章與時聞人充聲名,為世所貴重。後有慕詹者,繼以仕進。及五代,亦世有人焉,然文章愈衰薄,無能與詹比者……”不僅誇讚歐陽詹帶動閩地文風,而且認為閩粵兩地直至五代時期都沒有人能在寫文章方面超越歐陽詹。

歐陽詹登“龍虎榜”的消息傳至家鄉後,潘湖人群情沸騰,鄉親們奔相走告,引以為傲。為了紀念這個偉大時刻,他們還紛紛把巷、道、塘、湖、山等冠以“歐”字為名。迄今,潘湖村內還有古地名歐厝、歐湖、歐巷、歐塘、歐石等等。

歐陽詹能在“龍虎榜”上高居榜眼之位,自然與他的文采之高是分不開的。清道光《晉江縣誌·卷37》稱歐陽詹“操筆屬文,率人所未到”,意思就是他寫文章角度新穎,往往能發掘出別人想不到的東西。唐人李貽孫為《歐陽行周先生文集》作序亦雲:“操筆屬詞,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之文新無所襲,才未嘗困。精於理,故言多周詳;切於情,故敘事重複,宜司當代文柄,以變風雅……而詩名尤卓絕一時。”認為歐陽詹的文章語言秀麗、精於構思、情感飽滿,同時還對他的詩賦大加讚賞。

泉州刺史席相曾在東湖二公亭設宴為歐陽詹和8名泉州士子餞行。此為東湖內景。

歐陽詹登第後,在京師候選,其間曾返閩省親,也曾離京遠遊,欣賞祖國大好河山,增廣見聞,並寫下不少詩文。貞元九年(793年),歐陽詹再次北上。臨行前,泉州刺史席相在東湖二公亭設宴,為歐陽詹和8名應試的泉州士子餞行,請隱居九日山的故相薑公輔作陪。後來歐陽詹寫了《泉州刺史席公宴邑中赴舉秀才于東湖亭序》,描述當時的歡送盛況,讚頌席相為教化士民用心良苦,同時歐陽詹也鼓勵士子努力奮學,為家鄉爭光。這次餞宴,影響極大,《晉江縣誌》稱“閭裡之士,皆以為榮,競勸於學”。士民已經完全意識到求學進取的重要性了。

“海濱鄒魯” 打下堅固根基

貞元十五年(799年),歐陽詹得授“國子監四門助教”一職,遂晉京赴任。雖然官職不高,但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有閩人在國家最高學府“國子監”中任職,同樣意義非凡。歐陽詹執教後,對後生循循善誘,積極舉薦賢才。當年冬,韓愈來京朝覲皇帝,歐陽詹認為朝廷對韓愈大材小用,便率生員跪伏宮門,力薦韓愈為國子監博士。事雖未成,足見其胸懷。此後,泉州舉子徐晦首次應試落第,歐陽詹立即贈詩勸慰,詩曰:“嘉谷不夏熟,大器當晚成。”鼓勵徐晦繼續努力。貞元十八年(802年),徐晦再次應試竟狀元及第,回想當年歐陽詹對自己的教誨和勉勵,徐晦感激涕零。時人贊稱:唐朝自設四門助教一職以來,論舉薦賢士,沒有一個能超過歐陽詹的。

貞元十六年(800年),歐陽詹病故于長安,年僅46歲。同榜進士崔群聞之大哭,李翱為他立傳,韓愈則寫下了著名的《歐陽生哀辭》,哀辭情深意切,謂“詹雖未得位,其名聲流于人人,其德行信于朋友”。懷才不遇的歐陽詹雖然過早地離開人世,但他仍留下一筆不菲的文化遺產。其作品形式多樣,有賦、詩、記、傳、銘,頌、箴、論、述、文、序、書、啟等,收錄于《歐陽行周文集》。除了文章,歐陽詹還以詩作聞名於世。他的詩作隨感而發,恬淡清新,如《題王明府郊亭》:“日月郊亭啟竹扉,論桑勸穡是常機。山城要得牛羊下,方與農人分背歸。”語言平實,意蘊深沉,透露著對農民階層的同情與關注。《全唐詩》收入歐陽詹的詩約八十首,其中懷鄉思歸的不少,如《許州途中》:“秦川行盡潁川長,吳江越嶺已同方。征途渺渺煙莽莽,未得還鄉傷近鄉。隨萍逐梗見春光,行樂登臺鬥在旁。林間啼鳥野中芳,有似故園皆斷腸。”將旅人幽思刻畫得淋漓盡致,實屬難得。

清源山賜恩岩歐陽書室外有清朝馬負書所撰題記

歐陽詹留在泉州的遺跡甚多。泉州西街甲第巷內有其故居遺址,巷因其“溫陵甲第破天荒”而得名。泉州清源山的龜岩洞,曾是歐陽詹與林藻、林蘊讀書處,清源山賜恩岩上亦有他的讀書室“歐陽書室”。歐陽詹詩名卓絕一時,然其字跡罕見,唯題“不二”於郡城書室。後人易書室為祠堂,稱為“不二祠”(即歐陽行周先生祠),位於模範巷,今在小山叢竹公園內。明代史學家何喬遠題其祠對聯曰:“不二懸堂,銀鉤鐵畫,論當年合班顏、柳、歐、虞之列;無淫箴室,神窺天鑒,待後學直開吳、閩、濂、洛之先。”小山叢竹公園內的“不二祠”業已重修,庭前綠樹掩映,綠草茵茵。

晉江池店潘湖資福院

晉江池店潘湖有歐陽氏祖宅,後改為資福院。歐陽詹青少年時代,在家鄉潘湖資福院追隨“隱者”羅山甫等讀書,每日徒步走過九十九溪上的石橋。因他喜好執卷長吟高嘯,此橋日後便被人們稱為“吟嘯橋”,橋迄今猶存。

九十九溪上的“吟嘯橋”迄今猶存

《歐陽四門集》收錄了歐陽詹的賦、詩、記、傳、銘等文章

南安九日山上古有四賢祠,奉祀著歐陽詹、秦系、薑公輔、韓偓四賢。南安高蓋山因歐陽詹出仕前曾在此居住過,故稱“詩山”,附近還有詩村、詩宅、詩阪、詩園、詩溪等地名。高蓋山原有四景十二奇,據說許多景觀亦與歐陽詹有關。山中白雲室是歐陽詹少時讀書處,現在僅遺留下用山石壘起來的牆基。從殘存的基石可以看出,歐陽詹當年的讀書處並不大。今臨高蓋山,更多的是追念先賢遺風。詩山鎮區內的詩山書院奉祀的是歐陽詹與朱熹。清末南安名士戴鳳儀曾作《詩山懷歐陽四門》詩雲:“振衣千仞上高岡,欲祝先生一瓣香。萬古山靈鐘間氣,七閩文物破天荒。共知龍虎名聲貴,誰識雞豚服事忙。莆水詩山迢遞甚,賓士只為戀高堂。”

詩山書院奉祀的是歐陽詹與朱熹

明代大儒蔡清在論及歐陽詹的歷史功績時稱:“自是,閩士始知所向慕,儒風日以振起,相師不絕。迤邐至於楊龜山、李延平輩,分河洛之派,授之朱子,而正學大明,道統有歸,吾閩遂稱海濱鄒魯矣。是正有美夫瓜瓞之勢,其蔓不絕,至末而益大者,謂非先生實為之根柢又不可也。”認為閩地能成為“海濱鄒魯”離不開歐陽詹的“根柢”作用,這番話也讓閩地文人從此對歐陽詹有了“根”的情思!

       作者 吳拏雲 文/圖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