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瓷都德化處處張燈結綵,人們歡天喜地迎春來。南北獅、吃湯圓、舞龍、賞燈鬧元宵,要說德化的春節民俗,真是五彩繽紛,令人琳琅滿目。
除夕(農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俗稱「過年」,事先,家家忙備年貨;張貼春聯、年畫迎新。中午祀同房派祖先與已故新人,下午把房屋內外打掃乾淨,晚上盛宴歡聚,外出的人大都回家團圓,吃「團年飯」。除夕夜,家家戶戶都有圍桌吃年夜飯的習慣。對於家中尚有外出未歸者,家人仍會為其擺好碗筷,並將其喜愛的菜餚盛於碗中,以代表家人團圓。
除夕之夜,瓷都到處燈火輝煌,此時,長輩給晚輩分「壓歲」,也有年輕人拿紅包孝敬長輩的。家長率子女圍坐爐旁,叫「圍爐守歲」,最好通宵達旦守著,據說這是為父母添壽。近來大都在看完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現場直播節目,於子夜賀正後就寢。入夜,家家燈火通明,門前室內燃燭開燈,象徵光明。農村,每座屋子大門外,由兒童取柴枝「燃火盆」,意為豐年以燒柴火報天。農村人家當夜灶裡「掩火種」,意為興旺。此日百業停歇。
春節(農曆正月初一),俗稱「初一早」。過去舊俗,是日子時起,家家燃放鞭炮「賀正」迎新年。起床後,大人小孩大都穿上節日盛裝。舊時,早晨用湯圓或三茶、五酒、糖果敬天,還要給長輩叩頭祝福。早飯前,喝甜茶,早餐多吃素,吃蒸「歲飯」「長命菜」(芥菜或菠菜),象徵人人食足壽長。忌吵架,不說不吉利的話,也不掃地。老少大都出門遊玩。此後幾天,鄰居親友等互相拜年,主人備茶、糖果或小點湯圓等款待。到了初一,黎明開門,焚香燃爆竹,名為「開正」。人們換上新裝到族人親戚家按輩份高低依次拜年,路遇朋友,都要彼此道賀新喜。客人來家,應款待茶、糖果、蜜餞;來客帶有孩童,則送給禮柑、瓜果。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兒在丈夫陪同下回娘家,故又叫「子婿日」。舊時女兒回娘家的目的是父母探詢女兒在婆家的情形,是否孝順公婆,勤儉持家和勉勵女婿在新的一年更加努力。
傳統習俗有句諺語:「初一早,初二晚,初三困甲飽」,意思是初三日通常作客登門的較少了,晚起無妨。
正月初五,俗稱「節開」,意即春節假期到今天結束,一切恢復正常,撤去供神的春飯和年棵,清除屋內的穢物。農民開始農家活,而工商業者的年假也到初五開始正式開業、開工:舊俗各行各業大都選這天開工。如今商家為抓住更多商機,又有外賣小哥助力,許多商家也是全年無休的。
正月初九「天公生」,是德化民俗在正月裡最熱鬧的祭祀活動。從初八開始,家家戶戶就要準備祭祀的五牲、五果、燒紙錢、點蠟燭,由於祭祀活動要從午夜12時開始,因此初八到初九對家家戶戶來說都是個不眠之夜。從午夜12時開始祭祀活動的煙火鞭炮聲就如春雷般,此起彼伏。家家戶戶會燒香掛燈、設案擺供,誠心誠意地敬「天公」。
春節至元宵期間,德化傳統民俗舉辦廟會,祈禱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常有「請火」祈福,迎神遊街游鄉(俗稱「佛巡洋」)活動,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表演,如舞龍、南北獅、裝閣、大鼓吹、南音、鼓亭公婆、燈會,還有古裝戲劇……真是群眾文化大餐。德化大型的敬神祈福活動通常在初六七就開始了。觀眾絡繹不絕,熱鬧非凡,有的鄉村活動延續到元宵。潯中樂陶的龍圖宮,龍潯丁墘大卿宮、寶美董阪宮,楊梅雲溪,水口淳湖,蓋德有濟等地都舉辦了規模較大的活動。(許華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