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台合作鄉建鄉創 台青融「陸」駐村

【本報綜合報導】「我十分珍惜當下每個落地實施的規劃機會,大膽想像美好願景,細心規劃每一步,這是我很寶貴的收穫。」蔡震岳剛從台灣過完春節假期返回大陸,又投入了緊張工作中。
雖然剛到大陸工作不久,但蔡震岳在這裡看到了更多的風景和發展機會,「希望在這邊能更多融入,獲得更大提昇」。
近年來,福建推出閩台合作鄉建鄉創項目,吸引台灣設計團隊與社區營造團隊參與大陸鄉村振興進程。註冊在廈門翔安的台資企業——福建緣來生態農林有限公司,就已在漳州市的長泰區、平和縣、華安縣等地參與承接了多個鄉建鄉創規劃設計諮詢「陪護式」服務項目。
去年9月,剛走出校門的台灣青年設計師蔡震岳接下福建緣來生態農林有限公司遞出的「橄欖枝」,隻身一人「登陸」發展,被派到漳州駐村。入戶走訪村民、實地拍照測量、優化設計方案,幾乎是他每天「必修的功課」。

千年傳統古村落煥發勃勃生機。

「初到大陸,我就被這裡的建設規模震撼到了!」蔡震岳說,感覺這裡每個地方都很大,無論是港口的集裝箱、好幾個車道的路面,還是高架橋下的景觀規模、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都讓人驚嘆不已。
進駐漳州長泰區岩溪鎮石銘村,福建緣來生態農林有限公司的台灣團隊要做好鄉村規劃設計。台灣農業鄉村觀光發展協會理事長、福建緣來生態農林有限公司董事長暨芊秀表示,政府推出駐村模式,讓台灣設計團隊能更多地融入,瞭解當地的風土民情。
「這對我們規劃設計方向很有助益,因為除了環境提昇,挖掘每個村的特色優勢,找到產業提昇之道也至關重要。」暨芊秀說。
蔡震岳就這樣在石銘村紮下身子,希望通過自己更細緻的「把脈」,為石銘村規劃一條更加契合其產業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石銘村的芋頭聞名遐邇,但基本停留在「一產」(第一產業)階段,沒有品牌,附加值也不高。經過調研,台灣團隊覺得,可以借鑒台灣「芋泥波波奶茶」「大湖草莓醬」的做法,研發適合年輕族群的加工產品,打造地標品牌。

石銘村的中草藥長廊規劃建設成為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

為此,蔡震岳他們針對明朝貢品石銘芋頭設計了芋頭文化中心,建議石銘村借鑒台灣芋頭酥、芋頭冰等方式提昇產品附加值,將石銘芋頭從一產往二產、三產方向拓展,增加農民收入。
對於石銘村得天獨厚的中草藥資源優勢及其已有的中草藥園,台灣團隊考慮從研學角度加以規劃。蔡震岳說,做研學項目,就得考慮植入互動體驗項目,「讓園區中的中醫藥文化長廊變得立體又有機,與村裡的孔廟前廣場及規劃中的美食一條街形成觀光帶」。
台灣團隊的付出獲得了村裡的認可。「阿岳真的很用心,他們團隊是實實在在為村裡做事。」石銘村黨總支部書記陳海龍說,他們接觸過很多團隊,但像台灣團隊這樣統籌考慮村莊未來整體發展,一遍遍深入發掘、優化方案的不多。
在不斷修改完善的規劃設計之中,蔡震岳的駐村生活逐漸從最初的枯燥單調轉而體驗到成就事業的樂趣與喜悅。他說,來到這邊很有家的感覺,村裡的書記、村民都很關心他們的起居生活,讓他們倍感溫馨,一點不覺得背井離鄉。
「我們就是要想盡辦法幫助當地村民,讓產業做價值提昇,把產業發展得更好。」蔡震岳說,只有這樣,他們台灣團隊的價值也才能更好得到體現。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