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砍榪槎,放水!」5日11時40分許,主祭官一聲令下,堰工舉起利斧砍斷榪槎上的竹索,河灘上的人群奮力拉動繩索放倒榪槎,江水滾滾而下,岸邊的人們隨即將活魚、鴨子拋入水中,並用竹竿拍打水面,祈願五榖豐登、國泰民安。清明節,一年一度的四川都江堰放水節拉開序幕。
都江堰是戰國時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留存並仍在使用的無壩引水水利工程,2018年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今年是都江堰建堰2279週年。
古時當地人為保持都江堰功能,每逢冬季便進行「歲修」:用榪槎築起臨時圍堰阻斷江水,再淘修河床、加固河堤。榪槎是用幾根樹幹粗的木棒紮成的三腳架,其下堆放著捶笆,能填土築堤、截斷流水。至清明時節,人們再舉行隆重儀式,祭祀祈福後拆除榪槎,奔騰江水直入內江,灌溉成都平原千里沃野。
今年放水節以「上善若水·天府糧倉」為主題,通過「上善若水·功在千秋」「飲水思源·祭祀祈福」「水利萬物·潤澤天府」三大篇章,再現擁有千年傳統的放水盛大場面。
「今天是中國傳統清明節,觀看放水大典後,我深刻感受到中國民眾從古至今對自然的尊重,這一習俗能傳承至今實在難能可貴。」身著漢服的厄瓜多爾駐華大使卡洛斯·拉雷亞表示,厄瓜多爾與中國一樣,非常重視生態保護,希望未來雙方在該領域可以繼續深化交流,開展合作。
「伴隨著激昂的鼓點,看到江水奔騰流出的場面,我感到非常震撼。」初次到現場參加放水節的波蘭駐成都總領事館總領事莫戈蒔說,歷史文化的傳承對於每一個國家來說都十分重要,「千年前清明節的放水儀式至今仍在進行,中國人對保護傳承歷史文化的重視讓我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