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洋縣位於陝西漢中盆地東部,這裡是朱䴉繁衍棲息的地方,古稱洋州,今稱「朱䴉之鄉」。走進她的懷抱,碧水蜿蜒、青山染翠、景色絢麗,處處洋溢著人與自然共生共融的和諧之美。
自1981年5月發現世界上僅存的7只野生朱䴉後,洋縣拯救朱䴉和強化生態保護的工作從未停歇。40多年的朱䴉保護,留下了綠水青山,為發展有機產業創造了條件。發展有機產業讓該縣的綠水青山變成了富民強縣的金山銀山。
圍繞朱䴉保護,洋縣大力實施「綠色循環、生態宜居」戰略,積極打造朱䴉品牌、發展有機產業,著力推動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走出了一條以發展理念轉變引領發展方式轉變、以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的「生態引領綠色蝶變」軌跡。
該縣按照有機產業「規模化、基地化、產業化、品牌化、園區化、標準化」的目標,採用「政府主導、政策扶持,市場導向、科技支撐,龍頭帶動、規範運作,打造品牌、擴大宣傳」的發展方針,擴大基地、加快認證,以「米、果、菌、藥、畜」為主導的五大產業帶不斷壯大。在種植過程中,統一採購種子,統一施有機肥、統一病蟲害無害化防控等技術,嚴格按照國家《有機產品》標準組織種植和有機產品生產,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生產體系。先後註冊「朱䴉」牌商標6大類50餘種。
目前,全縣已累計認證有機產品15大類110種17.1萬畝,發展有機生產企業30多戶,先後成功創建為「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全國朱䴉生態保護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陝西省級農產品加工示範園區」和「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區」等,躋身全國農業區域品牌百強榜。2021年10月,該縣正式獲批成為全國第二家以地方名義加入亞洲有機聯盟的成員單位。
依托保護朱䴉造就的優越生態環境,洋縣還圍繞打造國內一流生態旅遊目的地目標,積極實施「旅遊+」融合發展。先後精心打造了長青華陽、朱䴉梨園、蔡倫墓祠、金沙湖4大景區和漢水生態風景線等一批重點旅遊項目,全面推進鄉村旅遊連點成線。去年接待旅客1027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近60億元。(洋縣縣委宣傳部 張恤民)
朱䴉:從孤羽七隻到千鳥競翔
在動物保護領域,朱䴉的拯救與保護堪稱典範與奇跡。40多年時間裡,全球朱䴉種群數量從1981年在洋縣發現時的7隻成功擴展到目前的9000餘隻。
時間回到1981年5月,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鳥類專家劉蔭增帶領團隊歷經3年、5萬公里的艱辛考察後,終於在陝西省漢中市洋縣八里關姚家溝發現了世上僅存的7隻野生朱䴉。洋縣林業局很快抽調路寶忠等4名保護工作者進駐姚家溝,成立「秦嶺Ⅰ號朱䴉群體4人保護小組」,協助劉蔭增對朱䴉進行搶救性保護。
他們採用最「土」但卻最有效的「人隨鳥走」保護策略,對朱䴉進行「一對一」監護。朱䴉進入繁殖期後,他們在樹下以及與鳥巢平行的地方各搭一個值班棚和一個觀察棚,24小時寸步不離朱䴉。為了防止蛇、黃鼠狼等朱䴉天敵上樹吞吃卵和幼雛,他們在樹幹上抹黃油、安裝刀片架、掛傘形防蛇罩,在樹周圍撒雄黃……風餐露宿、與鳥為伴的工作雖艱辛枯燥,但路寶忠和同事們卻為朱䴉的種群恢復踏出了穩穩的第一步。
除了保護恢復,朱䴉繁育研究也同步展開。從野外朱䴉救護,到人工繁育實驗;從朱䴉環志標識、種群譜系建立,到野化放飛成功;從核心區域保護,到建立異地種群……中國朱䴉保護拯救工作實現了從「搶救性人工繁育」向「擴大棲息地」和「增大野外種群」的歷史性轉變。
隨著朱䴉種群不斷壯大,發動群眾、全民參與勢在必行。40多年來,「朱䴉是國寶,人人都要保」理念在洋縣深入人心。朱䴉所到之處,人們像對待親友一樣無微不至的呵護著她們。「每年,來自群眾報告的朱䴉繁殖、活動地點和病、傷、亡信息1000多條。」陝西漢中朱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保護科副科長李昌明介紹說。
40多年來,為了護好朱䴉覓食所需的濕地生態系統、夜宿和繁殖所需的森林生態系統,洋縣禁止在朱䴉活動區狩獵、砍伐樹木、使用農藥化肥、開山放炮、開礦,取締關停「散亂污」等企業。同時,全面推進「藍天碧水淨土」,積極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河流保護等工程。
回望40多年朱䴉復壯路,保護工作者披荊斬棘,科研人員上下求索,廣大群眾主動參與,共同奏響了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華美樂章。更為重要的是,洋縣生態文明建設也在朱䴉保護中的久久加力,換來了綠水長流、青山常在的最美底色。(洋縣縣委宣傳部 蘇湘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