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期望的“開展民間外交的生力軍”使命擔當,歐美同學會開創“中德科技論壇”品牌活動,推動中德兩國科技交流和民間交往。
近日,因疫情中斷線下舉辦的中德科技論壇在泉州重啟,為講好中國故事、促進不同文明交流互鑒譜寫了新時代民間外交的新篇章。
為期兩天的活動,包含主旨演講、平行論壇、參觀交流等,內容滿滿、碩果累累,友誼、信任、合作的種子悄然播撒,將推動新形勢下中德開啟更廣泛、更深入、更務實合作。
中德尋求更高層次、更寬領域、更深程度的合作發展。無論是從會場上到會場下,還是從科研院所到產業園區,從展示大廳到企業一線,中德兩國嘉賓都渴切地發出同一個聲音——合作。
與會嘉賓參觀清源創新實驗室(張九強 攝)
在國家層面,中德之間的交流在這次得到充分釋放,展現出充足的合作活力、耐力、潛力。“德中交流合作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從中長期看,我們對德中科技合作表示樂觀。”德國聯邦經濟發展和對外貿易協會主席米夏埃爾·舒曼在主旨演講中說,“對知識的渴求,對建設更美好未來的渴望,這些共同點將大家聯繫在一起,因此我們要以更開放的心態接近彼此,共同擁抱中德科技合作的新未來。”
在泉州三安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內,來自德國的Derboven,正通過顯微鏡查看企業生產出來的LED晶片。(林勁峰 攝)
在中國任教多年的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院副院長歐力認為,中德兩國既要拓展傳統領域合作,也要啟動新型領域合作活力,智能製造領域的工業4.0、人工智能是兩國學者有望共同探索結出新碩果的領域。
加快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福建省對標德國先進科技,與德方展開了深度對話。開幕式上,福建省委書記周祖翼真誠發出邀請,期待與德國科技界、企業家朋友一道,深化科技創新交流合作,攜手開展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攜手打造科創合作平臺載體,攜手加強人才交流培養,共同推動雙方科技合作之路越走越寬。
與會嘉賓參觀福建南方路面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張九強 攝)
中國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司長戴鋼認為,福建省在中德科技合作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雙方的大學科研機構在機械製造、地球科學、醫療健康、農業科技等領域開展了聯合研究,成效顯著。“科技部將支持福建省在中德電動汽車、高端製造、生物技術等領域的合作取得更多成果。”
與會嘉賓參觀信泰科技有限公司物聯網智能工廠。(林勁峰 攝)
而對泉州來說,在“家門口”承辦此次盛會,讓“製造大市”與“製造強國”擦出了更多“火花”——
“他山之石”,啟迪未來發展。“德方專家的演講很精彩,給了我很多啟發。”在參加完“數字經濟與智能製造”平行論壇後,中國皮革和制鞋工業研究院(晉江)院長王文琪感慨地說,“我們有很多東西可以向德國學習,比如在科研院所發展上,要立足真正為企業和產業解決實際問題,讓定位更加清晰;在發展職業教育上,更多地培養符合產業發展要求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抱著學習態度參加論壇的華為(晉江)工業互聯網雲孵化中心運營總監林傑祥說:“通過平行論壇,我們可以瞭解德國工業4.0發展的成果和經驗,發現共同推進工業軟件體系化發展和產業化應用、智能製造、人才交流各方面的合作空間。”
在晉江三創園立體沙盤前,與會嘉賓聽取了關於園區規劃的講解。(林勁峰 攝)
心合意同,尋求合作“升維”。“泉州與德國科技合作交流有著良好的基礎。”泉州市科技局副局長陳岩表示,此次論壇促進了泉州與德國相關企業建立長期聯繫,“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推動泉州各創新主體與德方深化交流合作。”泉州市商務局二級調研員鄭金福說,論壇掀開了泉州與德國企業、行業商協會、機構交流合作的新篇章,“我們將繼續推進泉州與德國,乃至整個歐洲的雙向貿易和投資向更廣領域、更深層次拓展。”“泉州有著很好的產業基礎,擁有多家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此次論壇舉辦,不少外賓對泉州有了更深的瞭解,對未來投資也有了很大的信心。”歐美同學會德奧分會副會長吳玉華說。
這是一次交流互鑒的文化盛會——
參觀環節,包含九日山祈風石刻、開元寺等文化景點的參觀線路成了最受與會外賓歡迎的線路。對此,負責講解該線路的泉州留學生聯誼會副會長曾國恒如是解釋:“泉州的魅力之一在文化之美!”
與會嘉賓參觀九日山祈風石刻(許雅玲 攝)
登臨九日山,山上的祈風石刻,記載了當年官方盛典的場景,這是世界僅存的為往來商舶祈求順風與平安的文字記錄。初見石刻的德國Cargo Beamer AG畢馬國際股份公司國際事務部總監Denice Margan連呼“Amazing!”她認為,九日山祈風石刻是泉州為和平昌盛所作的古老祈禱,非常有儀式感,而泉州花燈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樣令她著迷。
漫步開元寺,大雄寶殿後廊的印度教石柱、大雄寶殿殿前月臺的須彌座成為外賓們駐足最久的“打卡”點。這些宋元泉州輝煌“海絲”歷史與中外宗教文化頻繁交流的歷史見證,讓德國聯邦經濟發展和對外貿易協會主席米夏埃爾·舒曼沉醉其中。他說,從前在書中得知“Zayton”,而今親眼所見宋元泉州,“令人震撼!”
外賓們的積極回饋,讓包括曾國恒在內的泉州留學生聯誼會志願者們深受觸動。“一位外賓對我說,這是他此次中國之行聽到的最深入、最豐富的關於中國文化的一場講解。”曾國恒說,這句話更讓他堅定講好泉州故事的信心。
這樣的信心,在每一個泉州講解員、每一個翻譯志願者身上都可窺見。翻譯志願者高曉清說,兩年前,她參加了世界文化遺產英文講解志願者培訓,希望能在申遺成功後把泉州故事講給各國朋友聽。“現在,我們做到了,外賓也很滿意。我們是論壇的隨行翻譯,也是泉州的民間文化推介大使。”
文化藝術是超越國界的共同語言。近三年來,泉州以文化藝術為橋樑,“走出去”“請進來”開展文化交流活動近200團2000多人次,通過一場場傳統和現代、中國與世界的分享交流活動,與國內外各界人士、演出團隊等碰撞思想火花,建立深厚友誼。
每一次活動的落幕,恰恰是另一種形式溝通交流的開始。正如論壇閉幕之際,許多與會外賓所述,“我還會再來泉州,並且想辦法儘快再來!”這座雅各布筆下的“光明之城”,以及它所代表的中國文化中多元包容的那一面,正在被世界“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