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港澳同胞寧德認養一畝田 體驗農耕樂趣

【記者蔡叔涓寧德採訪】在現今世界零距離的情況下,也許你就可以任樣在福建閩東的一塊稻田、一畝地,你可以自己插秧、收割,並且吃到自己種植出來的香噴噴米飯!
這樣的情況就是寧德日昨推行「我在寧德有畝田」的真實寫照,自臺灣臺中到寧德發展的臺灣神農獎得主許勝驊,在8日寧德市霞浦縣「我在寧德有畝田」的現場中,特別指出,通過這樣特別親近土地的活動,可以讓大家體驗如何進行插秧/瞭解水稻的生長過程,非常有意義。
記者當天在福建閩東寧德市霞浦現場,看到當天下午,在當地村民的指導下,許多來到現場的認養人,紛紛脫下鞋子、挽起褲腿走進水田中,興致勃勃開始耕作。大家埋頭彎腰,左手托秧苗,右手飛快地分苗、插秧,十分不熟席卻很認真的完成了一畝拋荒農田水稻苗的栽種。
據瞭解,寧德市臺港澳辦在當地推展「我在寧德有畝田」,成果相當好,6月8日這一天在霞浦縣崇儒佘族鄉溪邊村,就是現場舉行插秧實踐活動,併發放「一畝田」田主證書,鞏固提升「我在寧德有畝田——臺港澳系統認領一畝田」公益助農專案成效。
活動現場,福建省臺港澳辦、寧德市臺港澳辦幹部以及臺港澳代表、臺企代表、霞浦縣相關單位共計70餘人,興致勃勃地高挽褲腳、光著腳丫、埋頭彎腰,左手分秧、右手插苗,將一根根秧苗插入水田裏。

認養「我在寧德有畝田」3個多月後可以去收割豐收!
有畝田現場認養人領取證書!(蔡叔涓攝)

在現場,我們遇到了來自彰化的臺灣農民黃吉田,他是到現場參加活動並且領取「一畝田」田主證書。當初就是看重大陸市場潛力,一直從事農業種植行業的黃吉田早年便來到大陸發展。因妻子是霞浦人,黃吉田與妻子2013年一起回到霞浦創業,種植臺灣火龍果,並於2015年創辦霞浦縣百果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黃吉田說,大陸發展很迅速,銷售量每年都在增加,現在火龍果的種植面積有80畝,每年總產量30萬市斤左右,利潤在一兩百萬元人民幣,主要銷往國內各大超市和檔口。
據介紹,為認真落實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各項措施,推動拋荒地複耕復種,寧德市臺港澳系統、臺港澳同胞、臺港澳資企業以個人或集體名義自願認購,在杉洋鎮嶺裏村認領了農田50畝,根據當地土地情況因地制宜種植水稻、玉米、土豆、大豆等農作物,寧德當地水稻有一季生、也有兩季的,尤其以一季生的水稻口感佳,非常受歡迎。
近年來,寧德市臺港澳辦積極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注重在助力鄉村振興中融入更多臺港澳元素。今年2月,寧德市臺港澳辦向臺港澳同胞、企業及社會人士倡議,誠邀社會各界共同參與認領「一畝田」公益助農,也得到了臺港澳各領域、各方面的積極回應。
寧德市臺港澳辦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這個平臺,積極探索構建助力鄉村振興的閩臺融合新模式,並借助這個平臺引進一批台資農業企業。
已經連續兩年參加「我在寧德有畝田」活動,的香港寧德市同鄉總會常務副會長、香港寧德市蕉城聯誼會會長李哲生表示,他覺得這樣的活動很有實質意義,他個人認領了5畝田。他說,在認領「家鄉一畝田」公益助農的同時,還可以帶孩子來感受一下勞作的樂趣與艱辛。
據統計,截至目前,包括福建涉臺相關單位職工及研究機構,和臺灣裡面一些社團及臺港澳民眾、企業,在霞浦縣、古田縣、屏南縣三縣認領「一畝田」總數達75畝、參與認領單位32個,分別較去年增長45.6%、128.6%。
寧德市臺港澳辦負責人表示,通過活動著力打造「臺港澳示範田」,帶動當地閩臺農業融合發展推廣基地建設,助力臺灣農民創業園創建,鞏固提升助力鄉村振興的閩、臺融合的1+N新模式工作成效。

我在寧德有畝田現場!(蔡叔涓攝)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