硤門畬族鄉瑞雲村是福鼎市畬族聚居地之一,畬族同胞在這裡拓荒墾土、勇敢拚搏,並以歌代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建設出了美麗富饒的家園,積澱了大量的畬族文化遺存,形成了獨特的民族風情。5月26日,瑞雲村內,一位畬族同胞放下了手中的農活,換下舊衣,穿上畬族特色的「鳳凰裝」,精心裝扮著自己,準備出席一場屬於畬族人民的盛大節俗活動。當天,這樣的情景不約而同地出現在瑞雲村的家家戶戶。
今年的5月26日時逢農曆四月初八。這一天,瑞雲村內人頭攢動,8000多名來自各地的畬族同胞與遊客齊聚在此,共同參加硤門畬族鄉慶祝掛牌成立三十週年系列活動暨第十屆瑞云「四月八」歌會(牛歇節)活動。
活動伊始,隨著婉轉悠揚的曲調由遠及近,舞台上,畬家男女對唱山歌,歡頌著美麗鄉村好發展,滿懷熱情地歡迎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客人。
畬族人以歌為言。
畬族是一個沒有文字只有語言的民族,歌,自古以來就是畬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在長期的勞作實踐中,畬族人民把對生產生活得到的經驗與認識,通過傳唱的形式傳承下來。他們通過畬歌吟唱生活,譜寫人生,傳承文化,故此畬歌也稱「歌言」。
每年「四月八」也被稱作是「歌王節」。畬族人民都要舉辦歌會,傳唱先祖遺歌「大喝」和「小喝」。這一天,瑞雲村中,古老的山哈調在深山中悠揚飄蕩,清婉嘹亮與高亢雄渾相輔相成,穿著「鳳凰裝」的畬族男女老少,三五成群地在這片土地上以歌傳情,熱情與自由的氣息自深山中撲面而來。
民族特色,風情萬種。「四月八」除了畬歌繚繞山林外,作為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節日,畬族鄉「四月八」牛歇節歌會的重點自然離不開「牛歇」二字。
《福鼎畬族志》載:「農曆四月初八忌用牛。」
愛牛是畬族人的傳統。在我國漫長的農耕時代,牛的耕種,養活了一代又一代,一輩又一輩的畬族人民,耕牛為他們帶來了糧食,使他們過上豐衣足食的好日子,所以四月初八忌用牛的習俗開始代代傳承。
「四月八」這天,每隻耕牛都可以在瑞雲村享受著它的「年假」。瑞雲村的畬族同胞們還制定了一條「鐵律」:「嚴禁鞭打以定牛魂」。耕牛在「四月八」不僅不用下田勞動,大家還會掃牛欄、洗牛身,拿出上好的草料和家釀供耕牛吃喝,犒勞它一年的辛苦。
「牛角生來扁扁勢,身上負者千斤犁;水牛做飯給人食,四月初八歇一歇。」
牧童大聲唱誦著牛歌,牽著身批「綵衣」的耕牛,慶祝往年的豐收,並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漸漸的,牛歇節成為了瑞雲一道獨具風情的畬族民俗風景。
如今,隨著耕作方式的改變,儘管耕牛數量已大量減少,但畬族人民對耕牛的保護卻從未減弱。當地人依舊有著不可以宰殺耕牛的規定,並且家家戶戶還會模仿牛角,製作「牛角粽」,以表達對耕牛的感恩之情。
「咚咚咚……」聲聲鑼鼓響起,一年一度的「四月八」牛歇節歌會依舊火熱進行。打麻?、包牛角粽、蒸烏米飯、織蓑衣草鞋……濃郁的畬村風情包裹著畬漢等各民族的同胞們。夜幕降臨時,人們還會燃起篝火,圍著火堆盡情地對唱、舞蹈,表達對未來生活的良好祈願和祝福,民族團結最美的樣子在此展現得淋漓盡致。
□ 王綺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