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數 : 66,294 日前,湖州師範學院與泉州樂器製作師攜手,成功復原中國首批明代“魏氏樂”樂器。據悉,對明代“魏氏”樂器的復原在中國尚屬首次。 《魏氏樂譜》是明末大海商魏之琰(1617-1689)將明代的一些詩詞樂傳到日本後,由其四世孫魏皓(1728-1774)對外傳授的樂譜,日本稱之為“魏氏樂”或“明樂”。湖州師範學院音樂學院的漆明鏡教授悉心研究十五載,將原本的工尺譜和器樂指位譜譯成現今通行的五線譜,並嘗試復原演出。基於早期的理論研究和演出實踐,為了盡力貼近魏氏樂原本的聲音,使明代器樂的音色重現當代,漆教授根據《魏氏樂器圖》與“泉州南音樂器製作技藝”傳承人、泉州市南音藝術家協會南音器物研製專委會主任李建瑜和“禦音齋”杜志陽合作,共同復製出整套魏氏樂所用明代樂器,包括琵琶、十四弦瑟、月琴、笙、笛、簫、篳篥、雲鑼、檀板、小鼓、大鼓11件樂器。 李建瑜生於南音世家,從小學習南音,現為職業樂器製作師,2019年受邀參加第七屆中國民族樂器傳統技藝競技活動,獲評太陽神鳥“傳承匠心”獎,2021年被授予“2020年度中國民族樂器十大製作師”稱號,對傳統樂器製作有較高的建樹。“接到這批樂器的圖片和資料後,迅速著手進行復原工作,由於沒有現成樂器可參考,對音色的把握全憑經驗,和自己對音樂的理解。”李建瑜說。 經過半年多時間的溝通、製作、打磨和裝飾,全部樂器已製作完成。其中,琵琶的尺寸較小,品相與現在通用琵琶差異較大;月琴是小巧的八角形音箱,形制罕見。整個製造過程還邀請了川派古琴大師曾成偉教授、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鐘之岳副教授、上海戴氏琴弦製作社對音質進行糾正、改善和調整。經過對製造過程的嚴格把關,樂器的音色和音律均達到預期,驗收工作順利完成。 目前,此批樂器正在湖州市展覽,今年11月擬在由湖州師範學院與長興縣政府聯合主辦的明樂復原音樂會上進行首演。 作者 陳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