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數 : 63,947 小時候,他覺得舞獅很酷炫;長大後,他選擇將南北獅融合,致力不斷傳承舞獅文化。從少年到青年,他的心中從未放下過舞獅。來自安徽阜陽20歲的泉州輕工職業學院學生韓家華,先後代表學校南獅隊外出參加50餘場演出,吸引更多年輕人瞭解舞獅、參與舞獅,致力於將舞獅這項中華傳統瑰寶傳承下去。 天賦雖不出眾 苦練突破難關 伴隨著鼓點的起承轉合,“獅子”時而翹首仰視,時而低頭回顧,時而轉身匍匐……盛夏時節,泉州輕工職業學院的學生韓家華在放假期間,仍然堅持練習舞獅技藝。來回跳躍之間,他將“獅子”的神態演繹得淋漓盡致。 在韓家華看來,擁有舞獅技藝非常酷炫。自初中開始,他就參與到校舞獅社團,在社團中更是受到教練和同學的一眾好評。平時訓練後大家都已經休息,而韓家華卻沒有停歇,時刻保持自己的熱愛。因為克服艱難險阻的獅子精神一直引領著他,韓家華認為這是一種寓意——只有克服困難才能取得成功,這就好比生活中遇到困難後,應該和舞獅一樣勇往直前。 要練好舞獅並不簡單。舞獅者要完成騰挪、飛躍等高難度動作,需要舞獅人的身體素質兼具彈跳力、協調性、靈活性。“小時候,學習舞獅路上最大難關在於自己天賦一般,身高處於劣勢,加上彈跳力不足,讓我在訓練中格外吃力,一天下來全身酸痛。”韓家華至今記得,自己10來歲便代表學校出去參加相關賽事,即使非常努力,但成績卻得了個倒數。 沮喪的心情沒有干擾他多久,韓家華就帶著對興趣的熱衷繼續前行。隨著技藝不斷提高,他在訓練中從學習基本功著手,紮馬步、倒立、翻跟頭,常常一紮一翻就是大半天。操習獅頭時,需要反復練習舞獅的神態、動作、技巧,一個動作反復練習好幾天,他都不厭其煩。 學的不僅是技藝 更重要的是精神 在舞獅表演中,獅子被擬人化,通過在地面或樁陣上騰、挪、閃、撲、迴旋、飛躍等高難度動作,演繹獅子的“八態”——喜、怒、哀、樂、動、靜、驚、疑,獅頭獅尾需要扎實的功底與默契配合,將獅子的“靈性”表達出來,最高的境界莫過於“人獅合一”。“習武先習德,學的不僅是藝,更是其中的精神。”在長久反復的訓練中,韓家華逐漸明白,雖然表演技藝、身法可以通過學習反復加深,但其中的神采刻畫卻要浸透幾十年的汗水方能悟得。 對於舞獅者來說,要惟妙惟肖展現獅子的神態動作,就必須不斷探尋、摸索。為了學好傳統技藝,韓家華在扎實練好基本功的基礎上,每天還在手機上觀看各種舞獅表演,時不時地跟著練習。他說:“下盤穩,舞獅的形態看起來就很傳神。我的大部分時間都是針對動作的標準和獅子形態來訓練,力爭把獅子的喜、怒、哀、樂以及睡、醒、動、靜舞出來。” 常年艱苦練習給韓家華的身上留下了不少傷痛。他說:“雖然有傷痛,但舞獅非常有魅力,我對它的每一個動作都很感興趣。通過舞獅,我們可以將傳統文化的魅力呈現給更多人。”憑著一股韌勁,韓家華的舞獅技巧得到快速提升。這期間,他經歷過親戚們的不解,也感受到滿滿的暖意。“家裡長輩對我學習舞獅報以支援的態度,給予我練下去的信心。”韓家華回憶道,“對於熱愛的舞獅,受傷的疼痛只是一時的,掌握技巧的快樂卻能持續很久。” 舞獅社團紮根學校 年輕人傳承獅文化 舞獅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古時又稱為“太平樂”,表演內容多表達對喜慶吉祥的追求。舞獅有南北派之分,二者技藝各有千秋,而韓家華是學校唯一熟悉兩派技藝的舞獅愛好者。韓家華表示:“南獅北獅的本意是相同的,都是為了嚮往美好生活。南獅北獅在舞法以及造型上有不同,其中北獅動作靈活,以撲、滾、翻等動作為主,而南獅動作威猛,通常二人舞一頭,舞動時注重馬步;北獅和真獅比較像,獅頭比較簡單,全身披金黃色毛,而南獅獅頭額高而窄,眼大且靈活,面頰飽滿。” 自2021年起,韓家華就跟隨晉江市武生團陳偉師父學習南獅。學習了兩年多的他,能掌握各種舞獅的基本技巧,經常利用節假日跟師父參加公益演出和各種活動,致力傳承弘揚獅文化。2022年,學校成立南獅團,韓家華主動擔起了舞獅團團長的工作。他自豪地說:“有很多同學都踴躍加入我們這支傳承獅文化的隊伍,校內外也有很多同學喜歡我們這只可愛的‘獅子’。” 校運會上,韓家華與隊員們表演舞獅。 在他的帶領下,學校舞獅社團的技藝不斷精進,現如今學校舞獅團經常參與大大小小的表演,包括校運會開幕式、消防活動表演,以及到鄉間表演。韓家華在參加眾多表演的過程中,逐漸自信起來,帶著獅子走進大家的視野,每次都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去迎接這些表演。 在平時訓練中,韓家華還經常和身邊的同學分享自己自小學習舞獅的經驗。他更是時常和同學們一起探究,如何更好地將南獅的形態和北獅的技巧融合,以此讓舞獅表演更為生動。“這樣一來,才能讓身邊的同學能更深刻地領略舞獅的寓意,吸引更多同伴瞭解舞獅、參與舞獅,推動舞獅文化的不斷傳承。”韓家華表示:“我從初中就開始學習舞獅,長大了就離不開了,一股使命感從內心深處油然而生,我要堅持傳承這項傳統文化。” 參加舞獅公益演出 作者 陳森森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