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切彩紙
依往年,春節一到,村裡的長老就會派元宵節的活兒——紙獅、紙龍、花燈、燈謎、風火輪、三通鼓等,相對於燈謎、三通鼓等細活,紙獅、紙龍、花燈、風火輪是手藝活,卻也是“粗活”,講究熟能生巧,鄉村不缺能工巧匠。
粘貼彩紙
林月端拿出了製作紙獅的工具——柴刀、剪刀、美工刀,糨糊、鐵絲、麻繩,就是這些簡單而普通的工具,在一堆竹子和彩紙間擺弄出了紙獅。紙獅的製作主要有三個流程:用竹片紮出獅子的骨架,再以白紙粘成密閉空間,用彩紙裝飾獅子的皮毛及紋理,最後用光電裝備升級到適宜元宵表演的“夜間模式”。
剪綵錫紙當獅毛
大小寬窄適宜的竹片是製作獅子骨架的關鍵,小指大小、硬幣厚度的篾片紮起來最是得心應手,紮出來的骨架輕重及堅固程度同樣適宜表演。老林手起刀落,一陣子工夫,竹子成竹片,竹片成篾片,稍稍削去篾片上的尖刺,紮骨架的主要材料已備好。
竹子編成的獅骨架
獅子的骨架分成獅頭、獅腰、獅尾和獅球四部分,可分部分捆紮,再合併成型,總長度宜控制在2米左右,總重量20斤左右,這樣舞動獅子才能得心應手。老林經驗老到,選用帶竹青的篾片為骨架的週邊支撐。竹穰的硬度會差點,用在受力稍輕部位。獅頭用竹篾綁紮成圓柱體,選一端上部分另紮出一半圓截面為獅臉,再用細篾片在上半截面紮出凸眼和高額,又在下截面編紮出高鼻和大嘴。獅頭側後加裝長條狀和塊狀竹編,作為前獅腳和獅耳。十二個(閏月十三)竹圈用細麻繩前後串聯,即為獅腰,這樣設計製作的腰身可伸縮起伏自如。獅尾,即獅子的後肢部分,主體為竹子編成的圓柱體,外加小短腳和細長尾巴。獅球的編織更見工藝,先用細篾片編出36個小圓圈,再將小圈拼成一個小圓球,其實也就是一個三十六面體。到這時,鐵絲的大用處該派上用場了,將獅頭、獅腰、獅尾和獅球四部分用鐵線串起,再將兩根竹把手固定在獅頭和獅尾上,獅頭的把手要穿出獅頭上方彎曲到獅額之上,要用它掛上搖搖晃晃的獅球呢;同時,在獅頸部還會掛上一些鈴鐺。至此,一頭竹篾編紮的獅子,雛形已現。
用糨糊封閉獅骨架
“僅僅是竹編的獅架子未免寒酸了,下面主要工作是把獅子打扮打扮,讓它更適宜在元宵夜間表演。”老林說。
裝飾獅臉
第一步,先在獅身、獅尾和獅球加裝固定燭臺,在獅眼安裝反光板或小手電筒。第二步,用透亮的白紙黏合封閉獅子骨架,只留底部可放入燭臺及點火的小窗。第三步,用彩紙裝飾整頭獅子:粘貼上條狀彩紙模擬獅的毛髮,獅頭部分宜重點裝飾,紅色獅臉最為醒目,剪成齒輪狀的彩紙裝飾獅眉、獅鼻、獅口,以此來突出獅子的威嚴。第四步,在獅頸部掛上一些鈴鐺。裝飾工程基本完成,一頭灰色調的竹獅幻化成一頭五彩繽紛的紙獅。與傳統印象中的獅子形象相比,紙獅顯得有點呆萌。
一頭融匯竹編、剪紙民間藝術外加光電效果的獅子,“懵萌”地在等著重要的時刻,出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