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9月14日晚在福建平潭國際旅遊島舉辦的第三屆IM兩岸青年影展表彰結果公佈,並揭曉“麒麟表彰”單元及各項榮譽。自全球331所高校共1849部作品,征片數量創下三屆之最,最終,來自河北科技大學青年導演李家和的作品《地兒》,獲頒最高榮譽“麒麟最佳影片”。
今年的50部入圍作品中,共有15部來自寶島臺灣,共有十多位臺灣青年創作人來到影展現場,成為三屆以來第一次有臺灣青年創作者大規模地線下深度參與IM。在影展舉辦期間,主競賽單元入圍作品走進影院進行公開展映,共有27部入圍作品是導演首作;包括往屆獲獎導演等也與廣大觀眾和媒體交流創作成長的心路歷程。
本屆IM還搭建起青年創作者與產業對接的橋樑。從第二屆開始的“生生不息”訓練營已升級為“生生不息”成長計畫,首次增加提案大會版塊。入圍的11個“進行中”專案在接受多位業界導師全方位指導後,多家機構為心儀專案設立扶持獎項,其中,來自中國傳媒大學的薑柏廷《小徑分岔的花園》獲得生生不息成長計畫 IM 優選提案,實現青年創作與產業的雙向奔赴。
首屆IM兩岸青年影展就以一部《帶媽媽出去玩》獲獎的臺灣導演隋淑芬,這次是第一次來到影展現場。她一直都記得當初獲獎時,王小帥導演對她的鼓勵:青年電影人不只是年輕的學子,而是永遠對電影保持熱情和信念的人。正是在這樣的激勵下,她在今年完成了自己的又一部作品。
臺灣青年影人已成為IM一股不容忽視的優秀力量,對比前兩屆“雲見面”的限制,兩岸青年影視人才的線下交流無疑是打破隔閡、消彌歧見、增進感情的最佳溝通方式。
前兩屆入圍的百位青年創作者,如今已在國際上斬獲400多個獎項,青年創作者的面孔與作品,正透過IM收穫越來越多的關注與支持。第二次來到IM的李睿珺導演坦言,正是當年第一次的影展經歷改變了自己的創作理念,開始不再拘泥於資金和設備條件,而是專注於創作上的打磨。但是,電影節是真的能給年輕人機會,希望大家加油。
台灣徐小明導演說,電影其實就是不斷嘗試,不斷在失敗中重新站起。只有這樣才會知道你做電影的意義,才會有新的力量從這裏產生。而以專業建設為年輕人的成長保駕護航,也正是IM兩岸青年影展一直以來的堅持。
本屆IM扶持資金合計約280萬元人民幣,主競賽“麒麟表彰”單元最佳影片獎金為30萬元人民幣,依然是全球短片類影展中的“頂配”。其中,IM宣導青年創作人以影像為手段,呈現多元時代下社會發展的真誠表達,持續致力於讓更多青年創作者被“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