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天津曾經的老工業基地,河東區存在著大量逐步廢棄的老廠房。因為開發動力不足、產權複雜等原因,多年來,這些地塊一直被「荒廢」,十分可惜。隨著城市不斷發展,城市更新對於功能的複合型和多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工業片區作為見證工業歷史、傳遞工業文化、展現產業變遷的特色城市空間資源,是城市更新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近些年,河東區對老工業片區進行改造再利用,充分挖掘其價值。越來越多的舊廠房變身「新地標」「工業銹帶」變身為「生活秀帶」「產業秀帶」,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成立於1951年、佔地面積26萬平方米的天津市第一機床廠是中國機床行業「十八羅漢」中為數不多至今保存下來的,堪稱新中國工業發展的「活化石」。一機床廠遷址後,陸續進行搬遷工作,於2020 年左右整體閒置下來。河東區及時跟進,結合城市更新進行項目謀劃,努力將其打造為城市更新的「河東樣板」。天津泰達融宇城市更新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作為承建方,總經理路陽介紹說:「咱們第一機床總廠這個項目未來是要打造成城市更新的樣板工程,整個的一套理念是將始建於1951年的老舊廠房,它的歷史傳承下來,包括他其中的樹木、廠房、機床的一些設備,都要把它傳承下來,將來做一個更好的展示空間。而且我們將引入的相關產業,也是智能製造類的機床研發的上下游企業,所以未來他在跟歷史的接駁當中是有非常深入的傳承。」
「這個廠子已經有70多年了。廠區各個車間在2010年至2020年這10年間陸續停工,這個金工二車間算是停工比較晚的。」路陽指著廠區裡的一個車間告訴記者,這個車間是廠區內規模最大的一個單體建築,建築面積26000平方米,當時廠子裡生產的機床模具都是在這個車間進行加工。走在泛白的水泥地上,一抬頭,就能看到四周牆上掛著的橫幅──「擼起袖子加油干,我為一機床做貢獻」「安全生產,質量永恆」等。一機床廠區佔地面積大,現存181棟建築及眾多老樹,廠區資源稟賦非常好,如何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價值,賦予其新的生命力,是一項新的挑戰。這就需要突破常規思維,政府各部門統籌協作,與項目實施主體、行業專家學者共同謀劃研究,利用好老廠區的一磚一瓦,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工業遺存建築風貌特色,並結合河東的發展定位,通過城市更新進行資源盤活、產業升級、延續工業歷史文脈,打造成天津「製造業立市」的煥新基地。河東區城市更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劉凱介紹說:「我們邀請專業文保機構,對廠區內部及周邊歷史資源進行深度挖掘,確定保留建築群,盡可能還原廠區當年的生產場景及生活方式。同時,城市更新項目更需體現『新』字,通過精準的產業定位,進一步明確了項目的產業方向,發揮產業集聚優勢,吸引人才,實現區域產業的全方位更新。」目前,第一機床廠城市更新項目已經簽訂了投資協議,總投資額達到66.2億元人民幣,預計一季度將實現開工。河東區將通過城市更新進行改造、盤活、升級再利用,讓老廠區煥發新的生命力。一方面充分挖掘其歷史文化價值,原貌保護一批歷史風貌建築、保留改造一批建築,最大化保護工業遺存,留住時代風貌。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其區位價值和經濟價值,傳承工業基因,匯聚創新人才,立足打造優質、稀缺的都市產業園,吸引文化產業、數字創意產業、休閒文旅產業、數字裝備研發產業企業入駐,讓「工業銹帶」變身「產業秀帶」,讓老廠區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路陽介紹,目前設計工作正在緊張的進行。「我們在這個設計當中也是學習了北京和上海以及杭州、廣州的一些先進經驗。 因為城市更新這項工作已經陸續開展幾年了,很多經典項目開始出現,包括北京的首鋼園、杭州的天目裡、杭州西子智慧產業園、上海長陽創谷,這些優秀的城市更新項目都是我們借鑒和學習的對象。這些產業園區的先進理念,計劃把他引入到廠區裡一些規劃和設計當中來。」
第一機床廠所在的二號橋地區是河東區乃至天津市的老工業區,曾經那裡生產、生活區就近佈置,方便職工通勤。這也造成周邊的居民區普遍年代較早,居住條件急需改善。第一機床總廠城市更新範圍內包括15個老舊小區,不同程度地存在活動場地和公共服務設施不足、建築外簷老化脫落、澇點、公共停車位不足、市容環境及街景立面破舊等問題。結合城市更新,將新建公園綠地約 10 萬平方米,滿足周邊市民教育、文化、體育等需求,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讓第一機床總廠成為彰顯天津城市發展建設的靚麗名片。
同時,將針對居民反映強烈的問題進行老舊小區改造,補足區域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短板,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讓社區居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劉凱介紹,將會聘請專業團隊按照完整居住社區相關標準進行城市體檢,針對城市體檢中發現的問題和居民代表的意見,拿出對應解決方案,對每一個小區形成初步提升改造方案,在廣泛徵集各方意見的基礎上,確定最終的改造項目與清單,履行相關程序後,即可進入實施階段。新建公園綠地涉及文化、體育、休閒、親子等多個主題,滿足周邊居民多方面訴求,為居民休閒提供更多選擇,全面提升區域形象。今年以來,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實施中心城區更新提升行動,河東區把推進城市更新作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行動化、具體化、實踐化的重要抓手,積極探索城市更新實施路徑,重點推進一機床、井岡山路、津龍灣3個城市更新項目,在釋放產業空間的同時推動民生改善、提升城區面貌和功能品質。
【百姓故事】一家三代的一機床情
李振寶,今年60歲,在天津市第一機床廠已經工作了四十多個年頭。記者和老李約好採訪的這天,整個廠區到處可見為城市更新改造項目啟動忙碌工作的人們。
天津市第一機床廠成立於1951年,佔地面積26萬平方米,是中國機床行業「十八羅漢」中為數不多至今保存下來的,堪稱新中國工業發展的「活化石」。灰色的磚瓦,茂盛的綠植,筆直的廠區大道,一切與70年前似乎沒有什麼變化。然而在不久的將來,這裡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工業銹帶」即將變身「產業秀帶」,第一機床廠的老廠區將成為河東區新的經濟增長點。結合城市更新,這裡還將新建公園綠地,滿足周邊市民文化、體育等需求,區域生態環境也將得到改善,昔日的第一機床總廠即將成為彰顯天津城市發展建設的靚麗名片。
「有很深的感情!我們家祖孫三代都在這裡工作,我和我愛人也是在這裡相識相知的。我和我的家人見證著第一機床廠的變遷,第一機床廠也成為我們全家難捨的情緣。」李振寶動情地說。1958年,第一機床廠招工,李振寶的父親來到這裡,在倉庫管理崗位上一幹就是20年。「我小的時候,我的父親有時會帶我到單位,有時候洗個澡,有時候等他一起下班,我就在車間前後玩一會。」李振寶回憶著,「那時候生活比較簡單,兩點一線,我家就在一機床廠附近。廠子裡醫院、托兒所、電影院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生活也沒有什麼壓力。」可以說,李振寶的家庭和千千萬萬產業工人的家庭一樣,作為工人的李振寶父親,撐起了這個家庭的一片天。
轉眼到了1979年,李振寶頂替父親來到第一機床廠工作。「那時候都是頭三年先做學徒,第一年工資17元,第二年19元,第三年21元,然後我就正式出師了!我是車工,一共干了20多年。那些年也是一機床廠最輝煌的時候,我們的產品供不應求。」李振寶自豪地說。正如李振寶所說,70多年來,第一機床廠研發的20多個首創產品奠定了一機床在中國齒輪機床行業不可取代的地位。企業累計已有近40項專利技術,有數控插齒機、銑齒機、磨齒機、滾動檢查機、研齒機、倒稜機、倒角機、磨刀機等18類30多個系列,涵蓋150多個品種和規格,產品行銷國內30個省、市、自治區,並出口德國、美國、捷克、西班牙、土耳其、阿根廷、印度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數控插齒機、銑齒機在國內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在一機床廠,李振寶也結識了自己的愛人,並組建了家庭。他把家也安到了離廠區不太遠的地方。「我們這一輩人都是這樣,工作生活都以廠子為圓心,廠裡的事就是我家的事!」李振寶很篤定地說。時光荏苒,受祖輩的影響,李振寶的女兒大學畢業後也來到第一機床廠工作,現在從事技術研發工作。「科學技術永遠是第一位的。要想佔領市場,必須有過人的產品。女兒從事研究工作,我們也支持!」李振寶告訴記者。
現在由於生產需求等原因,第一機床廠整體搬遷到了西青區。為此,河東區及時跟進,結合城市更新進行項目謀劃,努力將一機床打造為城市更新的「河東樣板」。
一機床廠城市更新項目包括工業遺產保護和提升工程、老舊小區和市政提升工程、產城融合工程等內容,保留四大車間原貌,改造為國家機床博物館展示中心,以及數字裝備研發、展示、交易中心,引入智能製造、工業設計等企業入駐,並對周邊15個小區和7條市政道路全面提升,惠及居民超1.55萬人,同時新建住宅、公共服務配套等,打造宜居生活區。
年滿60歲的李振寶也即將在今年退休,他告訴記者,雖然廠子搬到了西青區,但是總有老工人們會時不時過來看一看。「他們知道這個片區要改造了,老同志們最關心的是能留下什麼?聽說這裡要建一座博物館,我想建成後我也會經常帶著我的孫輩過來轉一轉,看一看。」李振寶告訴記者。一機床,這裡是千千萬萬個老李一輩子的念想。城市更新是歷史的進步,而記憶和情感是老李們永遠都抹不去的。
【百姓故事】
東新街道沙柳北路社區居民周如剛
癡迷剪報十餘載 剪出「迷你圖書館」
在東新街道沙柳北路社區,有一位熱愛剪報,喜歡收集老照片、圖片的居民周如剛。今年69歲的他,10多年來每天沉浸在剪報和整理剪報的樂趣中。記者來到周如剛家中,他熱情地展示了他包羅萬象的「迷你圖書館」。
一把剪刀、一堆報刊、一瓶漿糊、一副眼鏡……這是周如剛每天的「生活必需品」。走進周如剛的家,他已將自己10多年來的得意收藏堆在了桌子上,紅色建黨、天津美景、老城裡記憶、天津小洋樓、歷史偉人、特色天津話……粗略地數了數,周如剛的剪報冊已有近 40冊。大部分都是用A4紙粘連,然後裝訂成冊,每冊封面上都貼著冊名,內頁的剪報上附有收集時間。他老伴笑著說:「老周這人就愛看書、看報。」閨女周蕊更是調侃道:「無聊大爺的晚年生活。」為了補充「精神食糧」,周如剛訂閱了《人民日報》《老年文摘》等報刊雜誌。周如剛說:「我退休前就喜歡看報,但那會兒沒什麼時間,有時只能大概看看標題,錯過一些有意思的專欄還挺遺憾的。退休後,我的空餘時間多了,就把有興趣的內容剪下來收集起來,沒想到從此我的剪報收集就一發不可收拾了。」周如剛給記者看自己正在製作的《津沽360行》和《津沽浮世繪》兩本剪報冊,記者看到每張剪報上都有周如剛標注的時間。「這兩個專欄連載的時間都挺長的,是目前我一直在收集的,也都挺有意思,比如這個『剃頭的』,講講名字的由來,講講時代變遷,從名字就能讓人回憶起幾十年前的日子。」周如剛又拿出一冊《特色天津話》給記者看,「『哏』字是咱們的特色,大家都知道,此外還有『嘛』『倍兒』之類的,沒事看看可開心了,都有咱們的方言特色。」
周如剛整理出的這些剪報冊,最厚的冊子有近百頁,收集時間最長的有六七年。問起他最喜歡哪冊收藏,周如剛說:「我喜歡收集帶圖片的報紙,比如天津小洋樓,有圖片有介紹,圖文結合,可以讓人更深入地感受天津衛。」他又拿出一本老城裡冊子,他說:「我們以前就住在老城裡,沒事的時候我就喜歡看老城裡這冊,看看圖片,讀讀老故事,回憶以前的歲月。那時候大夥兒在胡同裡彈球、推鐵環,女孩們一起跳皮筋、跳房子,雖然日子過得不富裕,但也是最快樂的時候。經常是今天這家一起寫作業,明天那家圍桌吃一頓,逢年過節胡同裡更熱鬧,想想就高興。」周如剛感慨道,「現在不一樣了,大家生活條件好了,都住上了樓房,彼此之間接觸也少了,孩子們一起玩的時間就更少了。」
對於周如剛來說,之所以癡迷收集剪報長達 10 多年,最重要的原因是「樂在其中」。比起簡單地將報紙整張整理裝訂,他的方法更加便於觀看和閱讀。周如剛拿出自己早年製作的冊子說:「這裡面是我早期製作的剪報,但歸類不太明確,也不像近幾年製作的方便閱讀,我現在沒事就用水給它洇一洇,然後小心地揭下來再粘到新的冊子上,不是真正的樂在其中是無法堅持的。」周如剛說,「剪報就是積累知識、就是積累健康。知識豐富了、精神充實了、身體健康了,生活也就越來越有樂趣,越來越有幸福感了。」
中海環宇天地俄歐風情街
休閒與生活無感鏈接 引領城市文化體驗及創新生活消費新方式
中國海外隸屬於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1979年創立於香港,1992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2007年入選恆生指數成分股。公司擁有41年房地產開發與不動產運營管理經驗,業務遍佈港澳及內地80餘個城市及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與地區。
中海商業公司隸屬於中國海外集團,是中國海外發展的全資子公司,負責城市產業群中除地鐵上蓋銷售型物業、物流產業以外,進行中海系持有型資產管理及輕資產管理輸出,擁有先進的開發管理理念、豐富的城市運營經驗及紮實的資源整合實力,是踐行國際一流標準的商業資產開發運營平台。
俄歐風情街目前由中海商業團隊運營操盤,項目位於天津市河東區六緯路與十一經路交匯處,地處原俄租界東區,毗鄰原俄國領事館舊址,在近代天津九國租界中俄租界面積僅次於英租界,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俄租界已經從天津的版圖上消失,為了重現歷史風貌,實施中心城區更新,提升城市軟實力,中海集團深入挖掘該區域歷史文化底蘊和人文內涵,傾力打造天津市首個俄歐風情項目,商業命名為「中海環宇天地」。
作為天津首個俄歐風情街,項目在區位、文化、風貌建設等方面都稟賦獨特,建築設計融合俄式元素與大都會風格,三段式建築設計以及俄式尖頂為項目打上顯著標籤;街區整體氛圍營造也經過團隊精心雕琢,在九經路側廣場上打造了非常精美的古銅鏤空套娃雕塑組合;十一經路側打造俄音樂藝術雕塑及俄歷史人物星光大道;內街廣場還打造了非常有趣的國際象棋棋盤場景,將濃郁的歷史氣韻與現代文化碰撞結合,充分挖掘了天津這座文藝復興城市的浪漫氣息並將其完美展現。
街區在業態方面規劃了餐飲美食、創意文化、休閒體驗、品質配套等,目前招商率已突破95%,其中不乏具有俄歐異域風情品牌所打造的品牌旗艦店或城市首店,包括喀秋莎西餐廳、津喜薈·古法鮑魚、香奈西餐廳、板橋日料、漁鮮佬、曉粵館等等,這對於帶動「津城」產業能級提升、城市繁榮興盛具有積極推進作用。「綻放味蕾」、「精緻生活」、「音巷時光」、「輕娛夜肆」等場景的打造,讓歷史文化、休閒體驗與品質生活無感鏈接,引領城市文化體驗及創新生活消費新方式。
作為「海河東岸新消費走廊」的明星項目,將充分發揮海河東岸的區位優勢,挖掘俄租界的歷史文化資源,打造俄歐風情音樂街區,以更加開放的商業形態,為津城消費者創造一個俄歐藝術之旅的消費體驗場所。俄歐風情街項目也是天津市河東區落實市委市政府「十項行動」工作任務和紮實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重要體現,也是河東區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點區域,定位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橋頭堡。
項目於2023年6月底逐步開街運營。中海環宇天地俄歐風情街將以全新的格局和定位帶動海河東岸新消費走廊,打造成為天津品質商業新地標。項目周邊彙集高品質住宅、商務寫字樓、企事業單位,大批量常住及辦公人群入駐在此,優質的客群結構也將為本區域商業發展增添更多可能。項目也將積極搭建融合各類優質資源,將帶有俄風文化和異域風情的系列活動貫穿於日常運營,令廣大消費者足不出戶就能品嚐到饕餮美食,並能親身感受俄風文化和異域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