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子發台北報導】經濟因疫情而不振,在專家看衰下半年及明年,工藝美術有人哀嚎有人逆勢上揚,套句房仲的話,創作「沒有賣不掉的作品,只有創新才能突圍」。
全球工藝品市場受到疫情衝擊,面對2023下半年乃至2024年,少數人持正面看待,但大多數專家持保守態度。據悉,今年6至12月景氣是最慘階段,之後2024全新行銷世代來臨,全球進入5到8年盤整。
正當過去三年疫情,多數基層藝術工作者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展望未來甚至新的一年景氣是否會好轉?值得觀察。以台灣、大陸兩岸工藝品市場,包括茶器具,五年前和五年後的今天,呈現正負對比,以茶博文博為例,過去單件萬元工藝品,尤其大陸,交易此起彼落,如今5000元以上乏人問津,經濟大幅衰退已是不爭的事實,但身為藝術工作者要如何扭轉這波頹勢?陶藝家陳金旺有他獨到見解。
正在國立新竹生活美學舉辦的犀旺無限犀牛陶塑個展,30件展品佈滿紅點,這是作者陳金旺於展前全部作品就已被詹紹綺人文藝術空間簽購,為不景氣市場開出紅盤。
陳金旺提到,尤其市場空窗期,藝術工作者更應展現創新企圖心來因應市場不同需求。他觀察台灣茶博文博所展售的陶瓷品,幾乎千篇一律,很少有創新,尤其名氣稍浮出檯面的柴燒壺動輒萬元,要如何突圍人人皆做柴燒壺所帶來的災難?他舉例陶藝家吳偉丞新時代造型壺就是一個成功案例。
成功是留給準備好的人,沒有賣不出去的作品,只有原地踏步的思維,陳金旺說,一位成功的藝術家不僅要有出眾的作品,還要有好的人品,當然,你的行銷介紹做了嗎?這是很多基層工作者所忽略的問題,尤其在亂世的工藝市場,沒有賺到利也應該賺到名。
他以自己為例,受到原本陶塑漆器市場不穩定影響,10年前改茶器柴燒也讓自己賺到一桶金,但隨著柴燒人口的擴充,加上一次因緣際會改變了寫意犀牛創作,成了他陶藝創新生涯第二春。他在日前北京全國非遺論壇演講提到,傳統工藝是自然生態與古文物的臨摹與抄襲,缺乏生命出口,創新工藝則融入自己的觀念與思維,具生命力與故事性,目前市場一窩蜂卡漫造型小品陶器問世,最後會是曇花一現或是永留傳?讓我們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