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留改拆增」 重慶「老社區」變「打卡地」

老舊樓棟穿上了「新衣」,管線「蜘蛛網」都下了地;蒼勁的黃桷樹依舊蔥蘢,駐守數十年的手藝人並未離開;街巷內飄香的不祗是老火鍋,還有奶茶與咖啡……

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街道民主村內新建的社區食堂吸引食客。(中新社)

近期,位於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街道的民主村,正以市井氣息與時尚潮流的碰撞交融,晉陞為市民遊客心中的熱門打卡地。記者近日探訪獲悉,這一系列「變」與「不變」的背後,源於一場「留改拆增」的綜合更新。
民主村片區曾是重慶建設廠的家屬區。隨著城市發展變遷,老舊的樓房與周邊繁華的商業體形成強烈反差,交通擁堵、停車位匱乏、配套缺失等問題也逐步顯現。2021年11月,全國首批城市更新試點工作正式啟動,民主村片區城市更新項目被列為重慶市級重點項目,開啟「蝶變」之旅。

位於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街道的民主村。(中新社)

「通過科學規劃精準定位,我們改變過去大拆大建、推倒重來、一走了之的做法,注重尊重居民意願和歷史,在更新城市的基礎上延續城市歷史脈絡。」項目建設方、重慶九龍坡城市更新建設有限公司建設部工作人員蘭斌介紹,通過微改造、巧利用等方式,民主村片區以「保留文化特色」「改善宜居環境」「除險騰挪空間」「補齊設施短板」的「留、改、拆、增」綜合更新模式為內核,全面完善社區生活功能、產業功能、生態功能、人文功能、安全功能,讓老社區煥發新容顏。
「我從1965年就開始住在建設廠,見證了這裡的從新變舊,又從舊變新。」75歲的陳代蓉說,2023年4月28日,城市更新一期項目竣工亮相,原來坑坑窪窪、髒亂差的道路變得平整乾淨;小區內實現人車分流,連接商圈的路也修好了,買菜購物不用繞遠路;新建的社區食堂十多元(人民幣,下同)就能吃飽吃好,衛生服務站升級又擴容,居住的幸福感大大提升。
「老與新」的交融也令陳代蓉驚喜。片區提煉運用重慶建設廠歷史變遷中的建築風貌元素,重現了居民們記憶深處的電影院、戲水河溝、遊園壩;建於20世紀50年代的蘇式紅磚建築,部分老牆體被保留下來,經過內部空間重構,成為展陳當地歷史文化的社區會客廳。「遇到年輕人找不到方向,我還要主動當導遊,帶他們逛一逛。」言語中,陳代蓉滿是自豪。
行走在居民樓間,記者還遇見了散落各處的「惠民巧匠坊」,縫補衣物、維修電器、補鞋換鎖,是為契合老居民生活習慣而專門設置的便民服務站。「之前是隨意搭的棚子,現在算有了『門面』。」堅持「5元理髮」10餘年的李三說,他與民主村的鄰里已建立深厚情感。

民主村內的街景文化牆。(中新社)

根據規劃,民主村不僅是「居民生活新家園」,還要打造成為「創業新天地」。民主村的入口處,分佈著以集裝箱為載體打造的餐飲集聚區,各類時尚潮流店舖吸引新青年前往。
午後,一處寬敞的院壩坐滿了喝茶的顧客,入駐不到三個月的創業者陳亮很是忙碌。作為社區店,其創新推出米線、圍爐、壩壩茶等業態的融合。「這很像民主村獨特的人文氛圍,既有老小區的煙火氣,也有新式潮流」。
在一居民樓改造的40平方米空間內,「90後」咖啡店店主鄧奇紅告訴記者,如今,前來購買咖啡的不僅有年輕人,不少老居民也是常客。(中新社)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