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日和煦的暖陽中,德化縣水口鎮河長制文化公園青山環抱,碧水相擁,公園結合「陶瓷」元素,打造有趣味性河長知識問答牆、歷史治水名人廊、紅船碼頭等文體設施,成為周邊群眾一處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近年來,德化縣水口鎮秉持「水清岸綠助振興」的生態理念,持續加大湧口庫區治理力度,提升管護水平,努力打造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幸福河湖生態畫卷,不斷推動河長制工作邁向新台階!
治水有力 打造「多位一體」的護河陣地
「這套『智慧河長』智能化管理平台在岱仙湖共佈置17個監控點位,我們依托「視頻監控+入侵AI」功能,實現智能預警預報,實現人防、技防的有機融合,治理效率大幅度提升。」水口鎮河長辦工作人員黃立群說。
近年來,水口鎮大力構建「人技共融」的聯防網絡,建立界河聯動機制措施,與洑口鄉、南埕鎮、楊梅鄉等密切配合,促進跨界河道問題的及時發現和及時解決;成立護河愛心小分隊,定期組織鎮黨員幹部、人大代表及學生開展「守護碧水清流」宣傳活動,營造護河愛河良好氛圍。自從「智能化管理平台」參與到河湖長制工作中,水口鎮非法捕魚的情況得到明顯改善,有效提升了岱仙湖水生態環境的管理效能。
與此同時,水口鎮全力推進河長制標準化建設工作,建立了鎮、村兩級河長制體系,大力開展河湖環境整治工作,持續擦亮「岱仙湖國家水利風景區」名片,推動「河湖長制」邁向「河湖長治」;結合革命老區、石牛山景區及岱仙湖國家水利風景區等特色,打造集紅色教育、生態保護為一體的河長制辦公室,讓河長制辦公室成為管護河湖的聯絡點和前哨崗,也是群眾參與治水護河的議事堂、監督河湖長效管護的「千里眼」,起到「群防群治、共同管護」的作用。
此外,水口鎮投資5000多萬元實施湧溪水口段生態廊道可持續發展工程、省級中小河流治理、閩江流域環境綜合治理等項目,通過實施「行之有效」的治理項目,實現水質提升、面源治理、生物多樣性提高、水土保持等多方面作用。2023年對岱仙湖投放鰱魚、鳙魚、武昌魚等本地魚苗130萬餘尾,以魚養水,保護庫區水生態。
管水有方 走出鄉村振興發展新路徑
在湖阪村街道旁,工人們正在加快對沿街的舊民居進行「戴雲山築」建築風貌的統一裝飾改造,老舊的民居煥然一新,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今年來,水口鎮創新性打造獨具德化特色的「戴雲山築」建築風貌,使「水鄉漁村」周圍移民群眾的人居環境得到全面改善,沿岸的湖阪村獲評省級美麗宜居村莊培育對像、省級美麗休閒鄉村、省級金牌旅遊村。並在全縣率先推行鎮區環境衛生市場化運營模式,實現鎮域垃圾收集率100%。
同時,水口鎮創新基層治理方式,探索構建「125」庫區治理體系。以黨建統領,創新黨員積分制考評,每名黨員聯繫服務2名以上移民群眾,同時積極發揮村幹部、農村黨員、村民小組長、村民代表、村級配套組織等5支隊伍的帶動作用,在環境保護等工作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打通服務移民群眾「最後一公里」,以此形成移民村長效管理機制,有效推動了全鎮河長制工作落地落細、見底見效。
值得一提的是,水口鎮還創新鄉村發展方式,在促進移民群眾創業、搭建移民村發展平台等方面狠下功夫,將閒置房屋、林業資源與旅遊相對接,推動農業「牽手」旅遊,打造湖阪移民村現代休閒旅遊觀光農業精品路線,推進產業融合。並依托省級庫區移民後扶示範區補助2000萬元(全省最高)項目,圍繞基礎設施、夜景工程、數字移民三大板塊推進庫區後扶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促使庫區發展動力更足。
興水惠民 做好山水融合特色文章
「我們將以昆阪村入選全國紅色美麗村莊試點為契機,投入1530萬元實施薪火•福道、省委機關留宿處和紅色古驛道修繕等項目。串聯中共福建省委(阪裡)舊址、紅船渡口、黨建文創•星火基地等紅色景點,並與石牛山景區形成路線閉環,打通紅綠旅遊通道,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水口鎮黨委書記蔡偉明說。
為深入做好山水融合文章,水口鎮串聯石牛山景區與岱仙湖水利風景區,因地制宜發展水上運動、湖泊康養、生態康養、休閒觀光、夜經濟等業態,開發岱仙湖紅船、石牛溪休閒旅遊、坵阪野特露營基地、雲上梨坑鄉村游等旅遊項目,培塑成網紅打卡地。同時建設以湖阪村、村場村為重點的環岱仙湖民宿帶,形成景區、庫區、鎮區和鄉村等旅遊業態共融發展的嶄新格局。
同時,水口鎮以岱仙湖優越的生態環境為基礎,扶持培育規模化、特色化的中藥材種植基地,發展以黃花遠志、台灣榕、黃精、鐵皮石斛等名貴林下中草藥為主的林下種植產業,建成藥膳美食一條街,推出降「三高」、調理脾胃等「套餐式」藥膳和減肥、健脾等藥膳美食伴手禮,培育「福味水口•藥膳養生」美食品牌,把水口藥膳養生游打造成到德化旅遊的必備「打卡點」。(吳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