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區爛縵胡同景觀提升和試點院改造項目日前榮獲2023年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實踐案例,為推動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城市更新北京模式提供了「西城實踐」。
城市更新 民生幸福升溫
作為北京第二批歷史文化保護區之一,基於「老城不能再拆」前提,法源寺歷史文化街區自2018年開始,啟動保護性提升改造。爛縵胡同位於法源寺歷史文化街區中部,是街區最主要的一條南北走向胡同。曾幾何時,這裡和眾多老城胡同一樣,外立面斑駁、路面坑窪不平。隨著法源寺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提升,這條老胡同終於迎來新「爛漫」。
爛縵胡同改造一方面保護胡同肌理,恢復傳統風貌,修繕老化的房屋、牆體,另一方面,按照「老胡同新生活」的理念,更新胡同基礎設施,滿足居民生活需求。「我們著重對街區地面設施和地下市政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將架空線入地,實現雨污分流,從而徹底解決低窪院落積水這一民生問題。」宣房大德公司相關負責人說,「我們還新建干式消防管道,引入燃氣,消除消防安全隱患。科技賦能街區改造,我們在街區架設了15根智慧燈桿,全方位覆蓋5G設備,試點使用綠色清潔能源光伏發電瓦,為街區景觀照明提供能源,並嘗試在院落內引入全電廚房、生態化糞池等創新技術,改善居民生活環境。」
爛縵胡同部分景觀節點融合了街區歷史文化元素與居民需求,胡同北口打造了智慧停車設施及小微綠地,解決了周邊居民停車難題;利用拆違空地,打出「花壇+花架+休閒設施」的組合拳,定制了個性化鴿捨,增添了許多老城味道。漫步在爛縵胡同裡,街區導覽標識融入的文化特質給人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宣房大德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導覽標識在設計上突出「宣南印象」,以會館文化、丁香花、名人故事等為元素,通過視覺形象設計展現街區的獨特性、歷史性和文化性,實現「活態」傳承。
活化利用 激發內生活力
漫步在法源寺歷史文化街區各條胡同之中,這邊簷下,一幅集納了居民廢舊布料、紐扣縫製的街區地圖《法源百納》情懷滿滿;那邊牆上,手繪的十二生肖漫畫妙趣橫生;街頭一隅,半年前引入的「網紅」小店,正飄出縷縷咖啡香,街坊鄰里和睦愜意、打卡遊客駐足拍照……「在城市更新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一方面可以通過小規模、漸進式的『微改造』,在保持傳統格局和風貌的基礎上補足設施短板,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培育新功能、新業態,以用促保,激發內生活力。」宣房大德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以共享街區、共享生活為業態定位,補足街區功能短板,利用騰退房屋優先植入便民商業和文化服務設施,如文創咖啡店、書屋、花店等提升街區活力,打造各類文化空間,促進民生保障。通過對低效樓宇改造提升,盤活零散房屋資產,補齊街區服務功能短板。低效樓宇改造升級成文化酒店範本——花韻‧丁香文化酒店,實現「騰籠換鳥」、產業升級,賦能區域共榮復興。
「作為法源寺歷史文化街區更新改造的一部分,花韻‧丁香文化酒店採用蘇式園林建築模式,庭院花園與胡同自然生長,設置傳統門頭而不裝大門,讓庭院成為胡同居民能隨意進出的公共空間和會客室。」宣房大德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推出「智慧城市」研究項目,打造貼近胡同生活,連接用戶、商家、管理者的智慧街區。目前已建成法源寺歷史文化街區智慧運管平台一套,包括大屏數據中心系統和微信小程序。「環境越來越美麗,氛圍越來越和諧。」家住附近的居民劉女士最喜歡閒時來文創咖啡店坐坐,「平時工作忙,閒時來咖啡店、花店等這些文藝小館休憩,對於我來說是一種享受。
目前,法源寺歷史文化街區更新項目仍在持續進行中。下一步,將通過設計賦能、科技創新,實現街區平房院落由表及裡改造提升,使老建築煥發新生命。(任釵寧 石偉 文/攝)
京城老字號煥新生
走進前門大柵欄老街,古色古香的老建築群裡飄出陣陣咖啡香氣,內聯升大柵欄總店二層,食客們正坐在窗邊露台憑欄俯瞰街景。過去這裡只售賣布鞋,去年夏天,內聯升將二層露台和部分室內空間打造成咖啡館。紅色的立柱、鎏金裝飾的吊頂搭配木質桌椅,透出濃濃古韻,成了流行於社交平台的熱門「打卡地」。
「特意來品嚐『大內卡布』,中式蓋碗盛咖啡也太有創意了!」店裡的招牌咖啡剛一端上桌,兩名年輕消費者迅速端起蓋碗拍照留念,代表現代生活方式的特調飲品與老北京文化碰撞出火花。實際上,早在這間咖啡館開業之前,內聯升就已經悄然「圈粉」不少年輕人。售貨櫃檯裡,精緻的緞面手工千層底布鞋吸引著傳統文化愛好者,二層專門打造的攝影工作室則可以提供全方位的古裝攝影服務。多元潮流業態把更多年輕人帶進老字號門店,進店率的增加帶來了更多銷售機會,品牌知名度也不斷提升。在恭王府走秀、在三里屯開快閃店、與熱門動漫IP聯名……從朝靴到潮鞋,老字號內聯升在時尚化轉型之中不斷「減齡」,與越來越多時尚潮流的新消費元素接軌。創始於1853年的內聯升以製作清代「朝靴」起家, 隨著消費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老字號一度面臨經營壓力,但守正創新的理念一直沒變。「我們希望將工匠精神融入都市慢生活當中,帶給消費者復古、有趣、豐富的國潮新體驗。」大內宮保咖啡品牌主理人劉彥汐說。
同樣家喻戶曉的烘焙老字號稻香村也在順應新消費潮流的摸索之中,打造出零號店的「現象級爆款」,在競爭激烈的中式烘焙市場中突出重圍。每逢節假日,零號店內總會排起長隊,爆漿牛舌、眉毛肉餃等經典現烤糕點廣受讚譽。創意禮盒、點心抱枕、特色裝潢……面貌煥新的稻香村也在社交平台上刷足了存在感,讓北京稻香村的老字號為更多年輕人所熟知。擁有350年歷史的傳統中草藥鋪同仁堂,更早開始向「國潮」之路轉型。2020年8月,同仁堂推出新潮的養生咖啡館,旗下新品牌「知嘛健康」火遍社交媒體。不久前,知嘛健康零號店又打造出佔地面積5800平方米的直播基地,各領域專家圍繞滋補食療、護膚抗衰、運動健身等話題進行科普講解,以新時代消費者喜聞樂見的直播形式為老字號新產品「帶貨」。
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中,北京老字號們不斷書寫著打破局限、緊跟潮流的歷史。傳承百年的金字招牌和古法技藝訴說著濃厚的歷史底蘊,時尚新潮的產品滿足著年輕人拍照「出片」的需求。老字號的創新「基因」在新消費時代不斷迸發,以「國潮」新生態產品彰顯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也打開老字號多元化發展的新格局。(楊天悅/文 武亦彬/攝)
海派泰安里 重裝客流連
西城區天橋地區的泰安里,自從今年四月重裝迎客至今,這裡已經接待各地遊客3萬餘人次,成為青年人熱衷的打卡地,也給周邊居民提供了文化活動空間。
出了地鐵珠市口站,步行十分鐘左右,就能在傳統的老北京平房院落旁看到一片海派弄堂。它由兩排六座帶內天井的二層圍樓組成,漫步其中,可見一座老上海石庫門風格的建築屹立街角。「泰安里文化藝術中心」幾個大字懸於牆面上,灰白相間的外立面整潔有序,石庫門、老虎窗被深度還原,讓人彷彿置身於千里之外的上海。「虎坊橋至天橋一帶曾是民國初年香廠新市區的所在地。泰安里建於1915年至1918年間,是新市區的代表性建築之一。」西城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民國時期京城內打破傳統,學習西式建築風格、海派建築風格的代表,泰安里內曾雲集顯貴,加之緊鄰中軸線,這裡的變化反映了北京城的發展。
如今的泰安里處處透著乾淨、整潔、洋氣,可就在2018年完成騰退前,這裡卻是另一幅景象。外立面盡顯斑駁,缺磚、掉磚形成的缺口遍佈,走進這個住著89戶居民的「大雜院」,私搭亂建的小棚子、簡易空間不少,堆放著各式各樣的雜物。「想要重塑泰安里,首先就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入戶做居民工作,在規劃圖上描繪修繕後泰安里的樣子,一直到2019年,這裡才修繕完畢。」西城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說。
重塑的過程由表及裡,2020年,泰安里列入了西城首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一場老建築活化利用的嘗試就此展開。西城區以客觀需求為導向,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屬地天橋街道香廠路社區文化活動場所缺乏,大爺大媽們逢年過節想辦個活動、寫個春聯都找不著地方。因此,在活化功能中,加入了公益屬性。重裝迎客至今,泰安里已舉辦各類公益文化活動150余場,充分惠及周邊居民。年內,這個數字將達到220場。
在滿足周邊居民需求的同時,泰安里還瞄準年輕遊客,依托老建築,搭建集逛街、餐飲、休閒、演出於一體的活動空間。弄堂裡的「石庫門歲月」是一處咖啡廳,也售賣酒水和甜品。走進咖啡廳,油綠色的指路標格外吸睛——先農壇、護國觀音寺、京報館……一處處民國老建築名稱將遊客拉進「歷史空間」。旁邊的「悅讀紀春暖花開」是一處沉浸式閱讀空間,融合圖書閱讀和劇本殺兩大功能。走進書店內,民國風格主題房間、老北京主題房間,吸引了不少人拍照。弄堂裡,長約70米的小道把6座小樓分為兩排,小道上的綠植和裝飾石材讓這個半開放式空間充滿了生機。到了傍晚,兩邊店舖門頭亮燈,咖啡廳、劇本社、小酒館,一條充滿現代藝術氣息的小街就在眼前。
如今,「面子」光鮮,「裡子」厚實的泰安里已重塑完畢,成為與城市發展功能匹配的新型公共服務空間。未來,這裡的功能和業態將持續優化,引入北京中軸線主題展覽,為北京文脈增添一抹亮色。(張驁/文 方非 劉平/攝)
「南中軸·夜天橋」感受夜精彩
天橋是北京中軸線南段的重要節點,也是老北京傳統民俗文化的發源地之一。2023「南中軸·夜天橋」藝術推廣活動日前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舉辦,以「流光溢彩 京夜天橋」為主題,涵蓋「夜賞、夜遊、夜展、夜讀」四大主題板塊,致力於傳承中軸文脈,傳播古都文化,繁榮消費新「夜」態。
夜賞 好戲連台光影璀璨
開幕式上,從白天到夜晚,多場好戲接連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夜幕降臨,台上台下光影變幻,沉浸式演藝互動不斷。京劇、舞劇、曲劇、現代歌舞、爵士舞蹈、戲劇演出、音樂會和快閃運動派對等多樣化演出形式,打造多元的沉浸式開放舞台,打破室內戶外空間限制,開啟夜間「流動劇場」。
活動現場,COLOR SHOW《ZUMBA熱舞派對》、京劇演出《京夜有戲》、摩登拉丁秀《舞影時刻》、「傳統煥新」音樂會《河聲入海集》、新國風街舞《貴妃醉酒》、舞韻漢唐《橘頌》、沉浸式《茶館》、「傳統煥新」話劇《蘇武在九月廿八》《玄鳥》、以及民樂琵琶、古箏演奏《采藝秋韻》,古典樂、爵士樂演奏《星空音樂會》和弗拉門戈等免費面向市民遊客開放,讓優質文化藝術浸潤大眾生活。
夜遊 探尋中軸美感悟煙火味
與親朋好友相約城市漫騎,沿途打卡京城吃喝與文娛城市地標……此次夜遊板塊,以南中軸為主線,推出了「演藝文化」「閱讀中軸」「尋味中軸」夜遊地圖。這些線路上不僅有天橋印象博物館、首都電影院等天橋演藝區文化地標,還分佈有會館、劇院、名人故居、書店、老字號和特色小吃等,為市民遊客帶來「演、展、影、閱、食、飲」豐富的夜遊體驗。
人間煙火天橋市,老天橋一帶「戲棚」盛行,曾經是曲藝、雜技、撂地兒絕活藝人的聚集地。本次活動以「京尋夜市」為主題特意增設「煙火市集」,通過古風換裝、NPC互動、集章打卡和藝術作品、古玩手作、非遺文創、節氣宴飲、夜市小食展銷等方式,提供一站式夜賞天橋、吃喝玩樂購體驗,將煙火氣與文化味巧妙融合,持續釋放夜經濟活力。
夜展 賞科技與藝術交融之美
夜展板塊立足中軸線·閱空間,推出「閱見中軸數字藝術展」,該展覽聯動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視效總製作團隊黑弓科技,引入二十四節氣等優秀傳統文化鮮明標識,帶來AR城市漫遊體驗,以科技之力,展文化之美。
人們在傳統文明與現代科技交融的文旅互動演繹中,通過圖文介紹、視頻影像和數字互動裝置等技術手段渲染場景,解鎖空間展覽新玩法,實現「悠哉逛中軸」,身臨其境感受中軸之美,體驗貫穿古今的文化之旅,重拾天橋記憶。
夜讀 傳遞書香點亮文明
西城既有煙火氣,也有書香氣。今年,西城區公共閱讀空間品牌——「悅讀灣」正式發佈,首批44家「小而美」、有特色的「悅讀灣」掛牌。夜讀板塊聯動「悅讀灣」主理人、演藝行業及藝術行業相關人士開啟「薦書官」計劃,從歷史人文、風俗民情到曲苑藝術等多方面,誦古通今,夜讀中軸。
耳畔朗朗誦書聲,思緒神遊北京城。截至目前,西城區現有實體書店155家,居於北京前列。夜晚的安靜閒適有著與白天不同的風情,Page One書店(北京坊店)、禮士書房等大大小小的書店溫潤著人們忙碌的身心,不僅成為人文藝術打卡地,也隨之派生出了新的消費體驗,推動著夜經濟的發展。(石偉 史桭渢/文 文旅/攝)
兩家產業園獲版權示範園區、單位稱號
版權產業已成為新興業態和板塊
西城區新華1949園區、北京天藝同歌國際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繁星戲劇村)分別榮獲2022年度版權示範園區、單位稱號。
「新華1949」文化金融與創新產業園原為北京新華印刷廠的生產廠房及庫房,2010年中文發集團投資近3億元人民幣對北京新華印刷廠老舊廠房進行改造升級,打造成為新華1949文化金融與創新產業園。目前,園區入駐各類高精尖企業27家,文化企業22家,規模以上文創企業12家。
北京天藝同歌國際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於2007年出資興建北京繁星戲劇村,這也是首家體驗型戲劇文化產業園。園區非常重視版權的申報與管理,截至2022年4月已擁有戲劇著作證書30部、軟著證書1個、音樂版權11個。目前,繁星戲劇村已初步建成了一條包括知識產權、藝術創作、劇場經營、票務銷售、營銷推廣、媒體傳播、版權交易、演藝培訓、演藝經紀、衍生品開發等多個領域的戲劇產業鏈。
版權產業已經成為北京「兩區」建設中著力打造的新興業態和板塊。近年來,西城區始終高度重視版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高度重視文創產業版權產業發展。2021年,簽署了《支持建設北京版權資產管理與金融服務中心戰略合作協議》,西城區不僅可以通過北京版權資產管理與金融服務平台建設,促進版權保護工作和版權產業在西城區的發展,更可以借助金融資源和手段,助力西城的文化企業獲得更多支撐和發展,解決長期以來文化企業輕資產無抵押、融資難等問題。
西城區持續打造文化產業園「一園一品」已初見成效,截至目前,西城區打造了15家北京市級文化產業園區,其中,新華1949園區榮獲2022年度版權示範園區,北京天藝同歌國際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榮獲2022年度版權示範單位稱號。北京出版創意產業園被評為北京市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天橋演藝區、中唱園區被評為北京市版權保護示範園,設計之都被評為北京市版權保護示範基地。(石偉 文/攝)
文創產品消博會實力「圈粉」
在首屆北京國際文旅消費博覽會(「北京消博會」)上,「大美西城」徽章、古法金飾品等七大板塊內容,眾多創意突出,彰顯「西城元素」的文創產品一經亮相,便吸引不少海內外參觀者駐足流連。
西城展區位於北京消博會的國際展覽中心(朝陽館)1號館,板塊內以「文創IP+黃金珠寶」模式傳承文化的菜百首飾,設計開發「冰墩墩」等產品的元隆雅圖,「藝耕為民」的國家大劇院,蘊藏「紅樓文化」「非遺之美」的北京大觀園,「科技賦能書香」的機械工業出版社等優質單位集中亮相,用文創產品展銷、趣味互動體驗等方式,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相融合。
曹雪芹風箏保溫杯、菜百股份與首都博物館等北京文化地標聯名開發的「京城喜飾」系列國潮文創產品頗受觀眾青睞。展台陳列的「大美西城」徽章和西城區各街道推出的特色徽章等,更是令人眼前一亮。據瞭解,系列徽章為「西城禮物」的一部分,在設計上融入了西城區豐厚獨特的名跡、名址、名景和非遺資源,每枚徽章均設置有可動或者雙層的結構,整套徽章分而獨立成畫、合則俯瞰全景,濃縮區域文化精華,凝聚西城之美,展現出西城區悠久的歷史文化與豐厚的文化資源。國家大劇院的紀念章蓋章活動也如火如荼進行,參觀者絡繹不絕。現場還特別展示了「古都西翼 繽紛西城 」地圖,拓展旅遊服務範圍,廣迎八方來客。(史桭渢/文 文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