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高甲戲《圍頭新娘》亮相2024年新年戲曲晚會

2024年新年戲曲晚會2023年12月29日晚在中國國家大劇院舉行。北京各界群眾歡聚一堂,一起觀看演出,喜迎新年的到來。

作為福建省唯一上選節目,高甲戲《圍頭新娘》精彩亮相,和京劇《蕩湖船》、臺州亂彈《我的芳林村》等新創作品選段,植根生活沃土、呼應時代脈搏,講述了昂揚向上的中國故事和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

《圍頭新娘》淺析
高甲戲《圍頭新娘》講述了閩南女兒洪飛燕富有傳奇色彩的愛情。自古以來,愛情都是文學藝術永恆的主題。但是《圍頭新娘》所展示的愛情產生的背景與歷史悲情、現實悲苦緊密相連,穿越了一段中國沉重的歷史。一衣帶水的圍頭金門,百年來的悲歡離合,延續下這片土地的溫情,十分動人。

以往表現兩岸題材的作品,多局限個人的悲歡離合。《圍頭新娘》這一獨特的題材超越了個人悲歡離合,深入地表達了兩岸人民血濃於水的情感。這部戲從一個女子的傳奇故事切入,通過情感的疊加沉澱和矛盾的裹卷,展現了圍頭和金門幾十年從“送炮彈到送姻緣”“冤家變親家”的歷史經歷。金門和圍頭用一副對聯“打虎捉賊親兄弟,上山下海同一日——同宗同祖”來敘述很準確,可以把圍頭和金門想像為一個家、一個完整生命被戰爭撕裂開,我們常說兩岸“五緣”,那更多是描述歷史的、傳統的,而姻緣卻是現實的、現在的,自帶了五緣的內容和力量。

這一獨特的題材還蘊含著多義的主題。晉江人在海上以物易物,推動了兩岸貿易政策的出臺,推動了“小三通”,又以第一嫁,推動政府從嚴禁到鼓勵兩岸通婚,當洪飛燕成為嫁到臺灣的第一個新娘後,因對岸經濟條件好,圍頭有一百多個姑娘想跟著嫁到臺灣去。村支書周永平帶著鄉親脫貧致富,當圍頭日新月異時,又吸引了臺灣姑娘嫁到圍頭。這一嫁一娶,情通業融,通過婚姻狀態表現兩岸經濟政治發展的狀況,民間的力量是推動兩岸和平的關鍵力量,展示了沿海漁村在改革開放中的巨大變化。

寫三代人的命運是這個戲更深層次的表達。以奶奶烏英書寫圍頭女人“糟糠空幃淚長彈”的倚盼,在悲苦中有詩意的美好;以父親洪衛國寫閩南男人對家庭、對社會的擔當;以孫女飛燕海上尋親和追求愛情寫閩南女人的勤勞勇敢美麗與善良。對於擁有年代設定的戲劇而言,關鍵在於能體現不同時代、不同環境造就的不同背景下人類的相同本質,相同需求,和其共通的情感以及複雜的精神生活,該劇所呈現的人類精神本質,時值今日更是值得我們反思與探討。面對戰爭、災難,圍頭和金門人重情重義堅韌不拔,在他們的精神深處升騰起來另外一個更有價值的中國人,升騰起能啟迪到心靈的生命的關照,隨著劇情回顧圍頭金門這四十年來歷史命運,我們感受到中國人在爭取自身命運時的決絕、感受到中國人真摯堅守的情感,感受到人類追求和平和對幸福生活的渴望,既有歷史價值,也有當代意義。

 《圍頭新娘》雖是正能量、有民族意識和精神氣概的題材,但是這部戲的生命氣息特別強烈,生命氣息是體現在人物情感和命運變化上的,劇中大膽地突破了戲曲傳統的一人一事結構,以紀事體的一事多人的結構構造全劇,塑造了洪飛燕、周永平、烏英、唐越、洪衛國等眾多人物形象,表現了閩南人的地域性格——吃苦耐勞、隱忍頑強、忠義守信、家國情懷。通過這些人物的性格和命運,描繪出一幅兩岸的歷史畫卷。

紀事體結構下的劇情基本流暢同時又有棱有角,摒棄概念化,追求真實性,向心靈深處抉微。特別是“海上婚禮”一場,獨特而有力量,金門圍頭渴望重返千百年歷史的和平和親戚關係的原本生活形態,這是絕妙的一筆,劇情嚴峻困難,但又充滿傳奇浪漫的色彩。劇中不同時空的疊加、對比,使全劇有強烈的地域文化的氣派和地域風格的魅力,兩岸民間的歷史情感和當前願望的深刻表達賦予這部戲強烈的歷史感和史詩品格。

《圍頭新娘》描寫的兩岸同胞的民間情感是從生命裏長出來的,從情感特別是民族情感上解讀體會,那就會是一股強大的力量,關山重重阻不斷兩岸的親緣,海水滔滔沖不散中華民族的凝聚力。無論兩岸風雲如何變幻,同胞間血濃於水的親情卻是永遠割不斷的,希望祖國早日實現統一是海這頭與岸那頭的共同情感。(作者葉曉梅,泉州市戲劇研究所所長、二級編劇)
該劇入選2021年度福建省舞臺藝術精品工程重點劇碼,福建省第十屆百花文藝獎一等獎。

來源:東南早報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