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場「兩岸學者面對面」系列學術活動4日在廈門大學舉辦,廈門大學人文與藝術學部主任、歷史與文化遺產學院特聘教授鄭振滿和「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近代史研究所合聘研究員謝國興,聚焦「閩台海洋文化與民俗」主題展開對談。
兩位教授從一起開展田野調查和學術研究的過往經歷談起,將目光聚焦到閩台信仰與民俗這一主題。
謝國興從對台南西港的民俗活動觀察出發,比較了台灣和漳州兩地的「王爺信仰」和建醮儀式。他認為,兩岸社會和文化可能隨時間發展會出現變遷,但不變的是民間信仰和民俗的傳承,這對社會產生了積極作用。
鄭振滿則在沿海地區民間社會整體特性的基礎上,探討閩台許多民俗儀式背後蘊藏的海洋文化邏輯。他認為,可以將閩台信仰文化置於海洋文明的大框架中理解,闡釋兩岸民俗的傳承和淵源,進一步拉近兩岸民眾的文化基因聯結,推動中華文化的共同傳承與發揚。
兩位學者從閩台臨海的地理區位特點切入,探討了與海洋文化相關的兩岸信俗活動,並以閩台民間信仰文化的淵源關係和深層聯結為線索,介紹了包括媽祖信俗、王爺信俗、水仙信俗等,釐清了同一信仰文化在福建和在台灣的發展變遷,用案例進一步論證兩岸信俗文化同根同源、一脈相承的緊密聯繫。
「兩岸學者面對面」系列活動去年3月啟動,本場活動由廈門大學和中華文化學院共同主辦,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承辦。(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