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專刊】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大陸唯一以青銅器命名的國家一級博物館

【記者蔡叔涓陝西採訪】許多去到陝西的遊客會去參訪陝西曆史博物館,但是,其實距離西安不遠的寶雞市有一座「青銅器博物院」,是大陸唯一以青銅器命名的綜合性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也是大陸現存最大的青銅器儲藏基地。

關內野展示古代青銅器製作。(蔡叔涓攝)

考古學上講「透物見人」,瞭解中國文化,理應從青銅器開始,中國商周時期青銅器盛行,寶雞出土了大量青銅器,包括被稱晚清四大國寶的(大盂鼎、散氏盤、毛公鼎、虢季子白盤),現在分別收藏在北京故宮、台北故宮、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等地,收藏在台北故宮的「毛公鼎」,號稱是台北故宮的鎮館之寶!
陝西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青銅器廣泛應用於軍事、農業、商業等等方面。西安具有優秀悠久的歷史文化,商、周時期出現了大量的青銅器,先秦時代青銅器的冶煉技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青銅器也出現了發展高潮時期。

館中展出的逨盤是西周時期作品,盤底有372字銘文。(蔡叔涓攝)
寶雞中國青銅器博物院中青銅器歷史文物多,千萬不要錯過!(蔡叔涓攝)
西周晚期青銅器壺。(蔡叔涓攝)

寶雞,古稱「陳倉」、「雍城」、「鳳翔」等,是 周朝龍興之地、周文化發源地;周禮重視祭祀,周王室及貴族大多生活於此,因此也將青銅文明的巔峰之作都留在了寶雞,寶雞出土了大量造型精美、含珍貴銘文、大體量的青銅器,數量之巨,精品之多,無與倫比,天下之最,故也被譽為「青銅器之鄉」。

館內也展示古代青銅器製作。
寶雞中國青銅器博物院館內陳列展示。(蔡叔涓攝)

現在的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是2006年寶雞市政府決定建在「中華第一古物」—石鼓的出土地:寶雞市石鼓山風景區內,於2010年9月落成開館,主體建築分為五層,完美地結合了石鼓文化與青銅文化。其中其中一級文物約120餘件,包括何尊、折觥、胡簋、牆盤、逨盤、秦公鎛等大陸禁止出境的珍貴文物。

館內展示先秦時期古代馬車演變史!(蔡叔涓攝)

青銅器博物院陳列以商周青銅器著稱於世,有數量多、種類全、品位高、價值大的特點,涵蓋青銅器、陶瓷器、玉石器、銅鏡、錢幣、碑帖字畫精品,展示了周族興起、古公遷岐、武王滅商、分封諸侯、周公禮制、秦君遊獵、穆公稱霸等史實,再現周、秦王朝的各個歷史側面,可從中認識到周、秦文明對華夏五千年歷史的影響。
到達了寶雞市石鼓山風景區可以先參觀一下4A級景區中華石鼓園,這是以周、秦歷史文化為主題,全面展示了寶雞作為周秦文化發祥之歷史文化。公園通過對自然景觀的保護和塑造,成為寶雞市山、水、林、原、城五字特色的集合體。

館內展示古代青銅器製作及在生活中的廣泛用途。

包括有陳倉石鼓閣、青銅器博物院兩大標誌性建築,以周、秦文化牆、五德園、秦文化廣場等十六個文化景點撐,通過對周秦歷史的整合與再現,使公園成為先祖文化的縮影,兼具自然和人文魅力。
陳倉石鼓閣:作為寶雞城市標誌性建築,以其別緻的造型和宏偉的雄姿,成為大陸西北地方第一名勝高樓。石鼓閣仿秦漢建築風格,外五內九的層級設置,喻示著周秦文化在中華文明中的尊崇地位。閣內集中展示石鼓、歷代石鼓文化研究等,並供遊人登閣鳥瞰,領略陝西秦嶺渭水風光,觀賞寶雞市容市貌。

「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
『鎮館之寶』 「何尊」

【記者蔡叔涓陝西採訪】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位於寶雞市重點旅遊文化景區–「中華石鼓園」內,到達景區可以先參觀一下4A級景區中華石鼓園,這是以周、秦歷史文化為主題,全面展示了寶雞作為周秦文化發祥之歷史文化。公園通過對自然景觀的保護和塑造,成為寶雞市山、水、林、原、城五字特色的集合體。
裡面包括有陳倉石鼓閣、青銅器博物院兩大標誌性建築,以周、秦文化牆、五德園、秦文化廣場等十六個文化景點撐,通過對周秦歷史的整合與再現,使公園成為先祖文化的縮影,兼具自然和人文魅力。

寶雞市重點旅遊文化景區–中華石鼓園。

陳倉石鼓閣:作為寶雞城市標誌性建築,以其別致的造型和巨集偉的雄姿,成為大陸西北地方第一名勝高樓。石鼓閣仿秦漢建築風格,外五內九的層級設置,喻示著周秦文化在中華文明中的尊崇地位。閣內集中展示石鼓、歷代石鼓文化研究等,並供遊人登閣鳥瞰,領略陝西秦嶺渭水風光,觀賞寶雞市容市貌。
進到青銅器博物院,當然,最多人詢問、及詢問度最高的,無疑就是重量級國寶「何尊」。

何尊是內刻有銘文中國二字的重量級國寶!(蔡叔涓攝)

因何緣故呢?當然就是因為,這是「中國」一詞出土最早的見證。
那就是內刻銘文「中國」的重量級國寶——「何尊」就出土於寶雞,現藏於中國青銅器博物院,是當之無愧的鎮館之寶。
何尊是大陸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國家一級文物,是中國西周早期一個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貴族所作的祭器。1963年出土於陝西省寶雞市寶雞縣賈村鎮(今寶雞市陳倉區),收藏於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在館內何尊特別展室可以見到高38.8釐米,重14.6公斤的「何尊」,圓口棱方體,長頸,腹部微鼓,圈足較高。器腹中部飾高浮雕獸面紋,圓圓的眼珠高凸器表,粗大的角彎曲外翻,唇口大張,露出尖利的獠牙。這種獸面紋也被稱為饕餮,是一種傳說中的動物,有人認為,這種獰厲兇惡的動物鑄在青銅器上,是其為「戒貪」。
何尊周身貫穿四條鏤空的扉棱,迂回曲折,造型渾厚,工藝精美,通過線條的流轉,達到空間的延。其瑰麗,代表了西周早期青銅製造的最高水準,其對稱佈局,動靜呼應,主次分明,空間流轉的一系列裝飾直到今天仍在沿用。
何尊頸部有兩兩相對,倒立的夔(音:魁)龍構成的蕉葉紋,葉片輪廓飽滿,葉脈清晰,蕉葉紋下有四條遊動的小蛇,活靈活現。
尊內底鑄有銘文12行、122字銘文,其中宅茲中國為「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這銘文價值非常,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緣由;並記述了成王繼承武王遺志,營建東都並遷都的重大歷史事件,其中「宅茲中國」為「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

館中珍貴文物–逨盉是春秋時期的精美文物。(蔡叔涓攝)

逨盉 朝 代:西周晚期
盉,為古代是古人調和酒、水的器具,用水來調和酒味的濃淡。該器造型獨特,構思奇妙,從銘文得知,是西周單氏家族第八代逨為祭祀皇高祖單公而做的一件禮器。器身呈扁圓形,兩面以龍紋裝飾,蓋首為鳳鳥,鳳首高昂,展翅欲飛,形象逼真。蓋與器身連接處,是一隻老虎,它歪著頭向上攀爬,悠閒自得的樣子卻不失獸中之王的威嚴。
盉的鋬手是吞雲吐霧的龍首,好像在空中遨遊,呼風喚雨。12釐米長而直的管狀流,像是一條舞動身軀的長龍,正張著嘴準備吐出美酒。整個器身由四個龍首支撐而起,靈動穩健。逨盉以威風凜凜的老虎連接著剛強雄健的龍與柔美仁善的鳳,烘托出一種龍騰虎躍鳳呈祥,吉祥畫面,龍與鳳、剛與柔、動與靜相互烘托。

館中珍貴文物–春秋時期的秦公鎛(蔡叔涓攝)

秦公鎛 朝代:春秋時期
秦公鎛通高75.1釐米,鎛身高53釐米,舞寬30.4X26釐米,重62.5公斤。秦公鎛造型雄偉,鼓部齊平,中起四道飛棱,側旁的兩道飛棱,形狀是九條蟠曲的飛龍,前後兩條則是五條飛龍和一隻鳳鳥。舞部各有一龍一鳳,背對背,向後回首。紐上有環。鎛身上下各有一條帶狀花紋,由變形的蟬紋與竊曲紋組成。其上有銘文135字,是秦武公祭祀祖先的禮器,銘文中提到了秦襄公、秦文公、秦靜公、秦憲公四代世系,著重講了秦襄公被賞宅受國之事。秦公鎛對研究秦代先祖的歷史極為重要,也有助於瞭解春秋早期秦地的青銅鑄冶技術及音樂文化。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