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民營經濟發展大會召開

2月18日,泉州市委、市政府召開泉州市民營經濟發展大會,傳承弘揚、創新發展“晉江經驗”,深化拓展“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幹爭效”行動,勇當福建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主力軍、排頭兵。

泉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毅恭在會上講話,國家發展改革委民營經濟發展局副局長劉民出席並講話,市長蔡戰勝主持大會並解讀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系列政策。

“民營經濟強則泉州強,民營經濟好則泉州好!”張毅恭說,不斷創新和發展“晉江經驗”寫入中央文件,國家發改委“新年第一會”——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泉州舉辦,全市上下備受鼓舞,幹部群眾和企業家大拼經濟、大抓發展,泉州城市更熱、人氣更旺、首位度更高、發展態勢更好。邁向新征程,泉州前景光明,相信廣大企業家一定能洞見未來、堅定信心,用“敢為天下先”的豪情壯志,搶抓機遇、更進一步、再創輝煌!

“新的一年,大家要向更高質量、更高能級的目標拼搏,成就‘風景這邊獨好’!”張毅恭指出,我們要拼出更加堅實的主業,堅持心無旁騖做實業,加快傳統產業智改數轉、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挺起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硬脊樑;要拼出更加先進的生產力,把創新作為制勝未來的關鍵一招,聯合大院大所,開展“卡脖子”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拼出更加廣闊的市場,把握國潮消費等潮流,挖掘更多細分領域,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帶”,拓展企業發展大天地;要拼出更加長久的基業,向領軍企業“取經”,持續優化管理模式、組織架構,推動企業引領進步,發展成百年老店。

“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將踐行親清政商關係,弘揚政企互動好傳統,和企業一起奮鬥!”張毅恭表示,各級各部門將長情陪伴,推動“法治護企”“政策找企”“泉心泉意幫企”“萬名幹部進萬企”,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放大低效用地再開發國家試點效應,加快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構建“南高新、北石化、環灣崛起、縣域做強”的空間格局;激勵幹部大抓產業、大抓招商、大抓項目、大抓服務、大抓落實,帶動“企業敢幹、群眾敢首創”。

劉民在講話中指出,近年來,泉州傳承弘揚、創新發展“晉江經驗”,主動作為、靠前服務,採取實實在在的舉措親企護企,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泉州民營企業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奮力攀登,競相迸發雄厚的發展力量。拼,百折不撓勇闖天涯;實,堅持做強做精實業;新,不斷形成新的產業增長點和競爭力;情,永葆戀祖愛鄉、擔當社會責任的家國情懷。國家發展改革委民營經濟發展局將更好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加快推進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進程,健全多層次、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組織培訓和交流活動,宣傳好愛拼敢贏的優秀企業和優秀企業家精神,助力民營經濟提升核心競爭力。期望泉州在創新發展“晉江經驗”、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上走前頭、作表率。

會議現場,企業家代表賴世賢、許陽陽、丁水波、蔡明潑作經驗分享,10家銀行業機構發佈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倡議。大會集中簽約48個項目、總投資1432.5億元人民幣,並聘任第三批“招商大使”,公佈2023年度民營企業納稅百強。

“七個鏈條”齊發力

 “政策禮包”再加碼

服務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泉州一直在路上。
2月18日召開的泉州市民營經濟發展大會上,企業家們收到一份精心梳理、分量滿滿的政策“大禮包”。在這份“大禮包”中,詳細梳理了2023年以來泉州市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系列政策。
據悉,去年,泉州市委、市政府出臺了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1+N”政策體系,在此基礎上,今年泉州市持續發力,集成近期國家、省級層面的會議精神和政策導向,特別是1月4日國家發改委在泉州市召開的“創新發展‘晉江經驗’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多方聽取民營企業家意見建議,梳理提出新一批政策乾貨,力爭為全市市場主體送來開春的“及時雨”,為泉州民營經濟發展行穩致遠增底氣、加動力。
持續提升“創新鏈”
設立超億元企業研發投入獎補資金
近年來,泉州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源頭活水,在去年10月份首屆創新大會出臺政策的基礎上持續加力,今年,泉州推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提升全社會研發投入水平11條政策措施。比如,設立超過1億元的企業研發投入獎補資金;對企業創新聯合體購買科研儀器設備,給予最高1000萬元(人民幣,下同)的貼息補助;對泉州科研院所牽頭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課題,分別給予最高1000萬元、300萬元獎補。對入選福建省工信廳、國家工信部認定的智能製造示範工廠,給予一次性50萬元、100萬元獎勵;對入選工信部認定的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給予一次性200萬元獎勵。
做大做強“產業鏈”
推出民營企業100強獎勵辦法
泉州把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作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旗幟和標杆,通過建立重點企業激勵機制等多種形式,造濃奮勇爭先的社會氛圍。
推出民營企業100強獎勵辦法。泉州對每家企業有不同程度獎勵,同時賦予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的服務保障和優先選擇權。
實行龍頭企業營收首超獎勵。對年度營業收入首次超過100億元、500億元、1000億元的製造業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200萬元、1000萬元、5000萬元獎勵。對本市企業新獲評專精特新“小巨人”,或市域外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落地泉州,給予一次性100萬元獎勵。
當前,泉州正加快建設中央活力區,提供優質的辦公、商務和生活配套環境等,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在中央活力區購置辦公樓宇時,最高可享受1萬平方米的成本價購買。
深度融通“資金鏈”

力爭3年為民企節約融資成本20億元
泉州把強化金融支撐,作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重要助力,支持和引導企業充分運用資本市場工具,拓寬融資渠道。比如,設立運作中小微企業融資增信基金,力爭每年新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超200億元;同時推動銀行機構降低民營企業貸款利率,力爭3年內為民營企業節約綜合融資成本20億元。鼓勵支持企業直接融資,對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可轉債、定向增發等方式實現再融資,給予最高150萬元獎勵。
延伸土地“價值鏈”

今年推動不少於2萬畝低效用地盤活
泉州把土地要素保障,作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潛在動能,努力為民營企業發展騰挪更多空間。
一方面,深化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專項行動,對租賃園區產業用房的入園企業,給予入駐第一年租金全額減免;對入園企業購置新設備,給予投資額20%補助;對企業通過融資租賃方式,引進高端設備1000萬元以上的,最高補助500萬元;支持園區建立公共服務平臺,單個項目最高補助200萬元。
另一方面,用好國務院賦予的盤活利用低效用地試點政策,制定完善低效用地再開發專項規劃,積極探索新型產業社區規劃建設標準,今年擬推動盤活城鎮低效用地不少於2萬畝,帶動項目周邊約5萬畝建設用地開發,實現投資超1000億元。
打造公平“法治鏈”
讓民間資本“敢投”“會投”“放心投”
泉州把公平競爭和可預期的法治環境,作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最大營商環境,讓民營企業放下包袱、輕裝上陣。
在行政執法上,建立包容審慎監管機制,實施行政執法“四張清單”,去年來已累計減輕企業負擔近8000萬元,讓執法行為更有溫度。在市場保障上,對金額在1000萬元以下的政府投資項目,不再收取投標保證金。在企業護航上,加大力度清理與企業性質掛鉤的行業准入、資質標準、產業補貼等歧視性規定,最大限度降低訴訟對企業及企業家的負面影響;海絲中央法務區泉州片區已新入駐律師事務所40家,就近提供法律服務。在投資機遇上,梳理推出一批向社會公開推介、適合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建設運行的項目,全力推動民間資本“敢投”“會投”“放心投”,力爭2024年民間投資增幅保持全省首位。
優化升級“服務鏈”

線上直達兌現惠企資金超53億元
泉州把精准高效的政務服務,作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強大後盾,踐行親清政商關係,針對不同經濟週期、不同企業需求,與企業保持常態化互動。
堅持“服務群眾、服務企業、服務一線”的理念,用好市縣領導掛鉤聯繫民企工作機制,用活萬名幹部進萬企、局長走流程走基層等政企互動方式,設立“辦不成事”反映專窗、“企業訴求接待處”,想方設法把企業難辦的事辦成,用“幹部敢為”帶動“民企敢闖”。比如,做強“政策找企”平臺,實現“簡單接入、自動匹配、便捷申報、快速兌現、直達企業”,去年全市已線上直達兌現惠企資金超53億元,今年“政策找企”平臺將進一步擴大服務覆蓋面。
夯實築牢“人才鏈”

優先給予青年人才創新創業項目股權投資
泉州把民營企業引才育才,作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有生力量,持續深耕人才“港灣計劃”和“湧泉”行動。
在人才引進方面,全面升級各類人才補貼力度,比如對民營企業新引進的博士、碩士、全日制“雙一流”本科生、普通本科生,分別提供10萬元、5萬元、2萬元和1萬元生活補貼。
在創業支持方面,對符合條件的青年人才創新創業項目,優先給予股權投資,吸引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社會資本跟進投資。
在用工保障方面,對引工大使給予每年最多5萬元獎勵;對參加外地招聘的企業,給予每家企業福建省外5000元、省內2000元的一次性勞務合作補助。
作者 謝曦 林書修/文 陳起拓 陳曉東 鄭銀傑/圖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