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俗走古事 演繹山村狂歡節

「客家人是很愛熱鬧的,走古事民俗活動非常精彩!」第一次前來觀看走古事的「洋媳婦」奇娜直呼大開眼界。
2月23日、24日,素有「山村狂歡節」美稱的走古事,在「客家祖地」福建省龍岩市連城縣羅坊鄉連續兩天上演,吸引數以萬計海內外遊人圍觀。
「我要把記錄下來的內容分享給阿根廷的朋友們,讓他們多看看多瞭解中國文化和中國的美好。」從阿根廷嫁到龍岩市長汀縣的奇娜說。
連城客家元宵節慶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中國客家狂歡節」。每年元宵佳節期間(農曆正月十三至十五),連城縣客家民俗活動精彩紛呈。
24日中午,位於連城縣羅坊鄉下羅村的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雲龍橋」前的清岩河中間,七棚(即轎台)古事一字排開,上千名村民在河裡潑水浸濕,河兩岸擠滿數萬觀眾。
「通!通!通!」隨著三聲神銃的巨響,村民抬起古事逆水狂奔,你追我趕。岸上的觀眾,發出陣陣歡呼聲、吶喊助威聲。
據村裡人介紹,每年春節正月初三、初四,抬古事的男丁青年要上山鍛煉腳力,到正月十二開始齋戒三天,正月十三晚淨浴,換新內衣。正月十四十時許,他們穿上統一彩服,抬著古事來到羅坊的屋背山坪,後有菩薩轎、萬民寶傘、彩旗和十番音樂、鼓樂隊一路相隨。在數以萬計的鄉民和遊客圍觀中,一個個精神振奮,在「呵!呵!」的喊聲中開始競賽。
正月十五日上午,走古事繼續進行。到11時許,古事棚列隊從「雲龍橋」旁下河床。然後,響三銃,古事棚蜂擁下水,逆水而走,競爭激烈。
「走古事是一種傳統的客家民俗,就是小孩裝扮成古時人物,站在一個木欄上,由人抬著遊走。」連城縣武術協會副會長羅金富告訴中新社記者,羅坊走古事獨具特色,是當地人為紀念祖先不遠萬里跋山涉水、戰勝種種艱難險阻由中原遷徙而來。
羅坊走古事共七棚,各挑選體壯膽大的十歲男童兩名,按戲曲裝扮,化妝臉譜,身著戲袍,一名扮領先的天官主角,一名扮護官的武將。天官直立在一條鐵桿上,腰身用鐵圈固定,武將坐立在轎台上,成兩個層次。轎台由木柱鑲成方形框架,四周飾上精美畫屏,以兩根轎桿來抬,每棚四百餘斤,須由二十人抬。
羅坊走古事不但要在岸上狂奔競跑,更需在水中逆流爭渡,通過在水中、陸上奮勇爭先,用以展現先祖奮勇拚搏、力爭上游的創業精神,並教育、激勵後人。羅金富說,祖先號召族人團結拚搏,走古事讓大家有團結奮進的精神。
當地村民羅太金說,以前他給孩童化妝完還要去走古事,現在年紀大走不動了,就專門負責化妝。
今年8歲的羅俊楠被選入當天「走古事」的第三棚,父親羅益江給他悉心裝扮。多年來每年參與這項傳統民俗活動的羅益江表示,希望這種敢闖敢拚的精神能延續,不管他的兒子還是孫子,要把這種非遺文化一直傳承下去。(中新社)

2月23日,在福建省龍岩市連城縣羅坊鄉,參加走古事活動的一名孩童正妝扮領先的天官主角。 中新社
2月23日,在福建省龍岩市連城縣羅坊鄉走古事活動現場,轎棚上兩位妝扮成古代人物的孩童,一高一低組合成一棚。 中新社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