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視覺盛宴!火樹銀花元夕夜,泉州各地彩燈萬盞熠霞流⋯⋯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元宵節是泉州一年中最熱鬧和最重要的民俗節日。24日晚,泉州市區各個花燈展區熱鬧非凡,人們攜家帶口,穿行在“光明之城”絢爛的夜色中,徜徉在五顏六色的燈海裡。在各縣(市、區),在鄉間,極具特色的鬧元宵活動熱鬧程度一點都不亞於城市。傳承著悠久歷史,精彩紛呈的民俗活動,不僅豐富了群眾節日文化生活,營造了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更為古城人民和四方賓朋獻上一場具有泉州民俗文化特色的視覺盛宴,將新春佳節的氛圍推向高潮。
鯉城
少兒花燈韻味足
“花燈太好看了”“太有創意了,花燈都很可愛”⋯⋯24日,在刺桐時代村舉行的2024年“宋元泉州·龍翔刺桐”創意花燈展吸引眾多市民、遊客前來遊覽觀賞拍照。

中山路人潮湧動 (陳曉東 攝)
走進展區,便置身於一片喜氣洋洋的氛圍中。龍盤於東西塔之上、開元寺飛天點亮圓月、土地公燈籠樂哈哈⋯⋯參展的少兒花燈中,有生肖龍的元素,有閩南古厝、鐘樓、麵線糊等泉州元素,有宮燈、龍舟、京劇等傳統元素,洋溢著濃濃宋元古風遺韻。“這些花燈很有創意,學生們的想像力是天馬行空。”觀燈的市民、遊客不時發出讚美聲。

府文廟花燈如海 (陳曉東 攝)
“這盞花燈挺有意義的,以彩球做龍身,龍身上有府文廟、天后宮、洛陽橋等景點,很好看。”在一盞名為“龍彩天下”的花燈前,遊客鄭女士正在與花燈合影。“媽媽,我要和鐘樓一起拍照。”一名小男孩拉著媽媽來到一盞鐘樓花燈前合影。“鐘樓花燈很可愛,就是現實的鐘樓版,做這些花燈的孩子們都很有創意。”市民詹女士說,她春節回老家過年了,剛回到市區就帶著孩子出門看花燈,讓孩子感受一下濃厚的節日氛圍。“看到這麼多花燈,孩子很興奮。”現場能看到許多家長帶著孩子前來觀賞,並不時在花燈前合影。

鯉城區筍江公園的泉州燈會 (陳英傑 攝)
據介紹,創意花燈展的花燈來自鯉城區13所學校,331盞花燈集中亮相,將持續到3月5日。
超級“米龜”送祝福
 
24日,泉州天后宮鑼鼓喧天,熱鬧非凡,第十八屆泉·澎“乞龜”民俗文化活動點睛儀式在此進行,許多市民、遊客攜老扶幼“乞龜”摸福。

大家從頭到尾摸遍“米龜”全身,為新年祈福。
 
今年的“米龜”規模創下歷年之最,重達2.94萬公斤,由泉澎兩地制龜師傅用1萬余袋“平安米”聯手製作而成。“米龜”周邊還環繞著由鳳梨、香蕉、蒜苗等水果和蔬菜組合而成的“水果龍”。

孩子們也跟隨著家人前來摸米龜祈福,祈求新年裡健康平安、學業有成。
由入口進入天后宮後,市民、遊客們首先通過一道“平安橋”,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如意、風調雨順。隨後,伴隨著廣播的聲音“摸龜頭,起大樓;摸龜嘴,大富貴;摸龜身,大翻身;摸龜腳,吃不幹;摸龜尾,吃到有頭有尾”,根據順時針的傳統摸龜順序和口訣,有序繞行龜身,觸摸米龜的不同部位,共同祈願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來自浙江的遊客王先生帶著行李箱前來摸米龜祈福。
據有關記載,閩南地區的龜崇拜習俗由來已久,“乞龜”最早起源於泉州,寓意著一年的平安、幸福。18世紀從泉州傳到澎湖後,在澎湖得到傳承和發揚光大,逐漸成為澎湖乃至台灣最具特色的元宵民俗活動之一。2007年起,泉州天后宮與澎湖天后宮攜手合制“大米龜”,為兩岸民眾祈福。
如今,“乞龜”成了泉澎兩地攜手舉辦的一項傳統鬧元宵活動,深受兩地鄉親的認同和喜愛,成為兩地民眾情感聯繫的重要平臺,充分展示了兩地共有的民風民俗,再現泉台兩地地緣、血緣、法緣、商緣、文緣“五緣”的密切關係。
豐澤

創意“龍燈”笑春風

你見過簪花的龍嗎?鯉魚化龍是什麼場景?盤旋在東西塔上的龍是什麼樣子?當惠安女、閩南紅磚厝和龍等各種元素融合在一起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24日晚,豐澤區元宵燈會光明城文武坊分會場,市民和遊客們徜徉在“龍”的花燈世界裡。

龍主題花燈引人注目 (廖培煌 魏富城 攝)
文武坊分會場佈置了異彩紛呈的創意花燈300餘盞,由豐澤區65所學校千餘名中小學生、幼兒與花燈非遺傳承人共同製作,這些花燈將沿街建築裝點得璀璨奪目。“這龍也愛美啊!”市民陳先生站在豐澤區第五中心小學選送的《簪花龍》作品下,拍了不少照片。這只青色的龍頭頂簪花,隨風搖曳的它在錦簇的花燈中,顯得與眾不同。當晚,許多家長帶著學生來觀賞自己學校、班級製作的花燈。“這是你們班老師和同學製作的花燈!”崇德實驗小學家長鄭女士帶著兒子,在一盞簪花燈前招呼兒子拍照,“這邊的花燈感覺和中山路的不一樣,更加有童趣,老師、孩子的創意天馬行空,令人讚歎!”
最吸睛的無疑是龍主題的花燈。龍騰四海、鯉躍龍門、粉龍出淵、祥龍盤旋東西塔、龍騰立新、魚龍舞豐、龍翔萬里、福龍飛舞、萌龍送福、快樂龍、春龍抬頭、金龍戲珠、龍飛鳳翔⋯⋯在整個文武坊,大小角落裡都藏著關於龍的花燈,豐富多彩的造型令人歎為觀止。
泉港
塗嶺:板凳龍燈遊鄉間
正月十五,泉港區塗嶺鎮樟腳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遊板凳龍燈鬧元宵民俗活動。
從高處遠遠望去,板凳龍燈猶如一條“火龍”在村莊古老石巷與鄉村田野之中穿梭,場面蔚為壯觀。遊燈隊伍所至之處,家家戶戶門口燃起火堆,煙花爆竹聲震天響。隊伍繞全村遊走一遍,最後回到各村小組祖厝,進行“跳火堆”祈福。

泉港樟腳板凳龍燈十分壯觀 (陳藝敏 攝)

板凳龍燈由13段組成,用長木條板作燈板,每塊約5米長,板的兩頭各鑽一個圓洞,作為燈板之間連接的接頭。家家戶戶將花燈固定在木板上,根據每家每戶男丁的數量,或8盞一排,或10盞一排。燈籠上寫著各家的姓氏,裡面可放蠟燭點火,每段均由同一姓氏的青壯年男性手持。
樟腳板凳龍燈有什麼來歷呢?相傳,游板凳龍燈起源於元末明初,至今有600多年歷史。元朝末期朝廷腐敗,朱元璋帶兵起義。元軍下旨抓壯丁充軍,樟腳村村民們團結一致,以火堆為烽火信號互相通知躲避元軍抓捕。明朝建立後,為了慶祝戰爭結束,每家每戶男丁將花燈綁在板凳上連在一起,極其壯觀,猶如神龍遊走。“燈”字通閩南語“丁”,因此遊板凳燈也表達了村民們祈求來年添丁添財的美好願望。而放烽火的火堆,也演變成了驅邪的“跳火堆”活動。
台商投資區
洛陽:海神巡境祈安康
24日傍晚6點30分許,洛陽昭惠廟前,人頭攢動,鑼鼓喧天,一年一度的海神巡境活動在數千民眾的參與下拉開帷幕。
“放鞭炮啦!”伴隨著陣陣鞭炮聲,隊伍抬著神像、轎子一一跨過火盆,在眾人的簇擁下開始巡遊。海神福佑帝君轎、善財爺轎在前開道,舞龍隊、鑼鼓隊、禮儀隊等緊跟其後,眾人沿著洛陽古街,經過鎮文化中心、鎮政府⋯⋯“這是我從小參加到大的活動,我們會一直跟著隊伍一路巡遊過去再回到家門口,整條街特別熱鬧。”當地村民許偉松介紹,他們小時候最期待的便是海神巡境。
“海神巡境”是洛陽鎮每年最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始於南宋時期,至今已經有900多年的歷史,主要包括上午的“鎮境”和傍晚的“巡境”。
除了海神巡境,農曆正月十四,洛陽古街還舉辦了“姑媽散燈”民俗活動。當晚,鑼鼓聲、鞭炮聲、喝彩聲交相彙聚,“燈主”手提“眾生之母”大紅燈籠領隊,花燈女肩挑花籃,一路沿街遊行,為民眾添丁進財,祈願闔家平安。
“姑媽散燈”民俗活動每隔12年舉辦一次,明清時期最為興盛,一度成為當地一大盛典。
晉江

安海:安平橋頭三裡燈

24日晚,晉江市(安海)第六屆元宵文化節在安平橋景區廣場開幕。作為此次元宵文化節的重頭戲,今年的花燈藝術展共展出700多盞花燈,是截至目前花燈數量最多的一年。

晉江安海安平橋頭三裡燈 (吳曉毅 攝)
從三裡街入口處可以看到,街道兩側懸掛起眾多花燈,讓人看花了眼。“龍”元素和安海文化元素成為今年花燈的主題,繞著塔盤旋向上的龍燈、用筷子製作的白塔花燈、嗦囉嗹元素花燈等,讓人驚歎作者的巧思和妙手。

安海攻炮城 (張曉明 丁榮漢 蔡璐茜 楊怡鑫 攝)
24日19:00—20:30,在安平橋景區白塔廣場,攻炮城活動時隔4年再次來襲。攻炮城是安海特有的傳統民俗活動。據傳,該遊戲從古代軍營活動演化而來,當年鄭成功在閩南操練水師,部將洪旭創作這一遊戲,讓士兵拋擲、鍛煉瞄準技巧,提高作戰能力。
東石:嘉應廟內數宮燈
 
又是一年元宵節,晉江市東石鎮嘉應廟內,宮燈高懸,流光溢彩。從晌午至仲夜,前來參加數宮燈、鬧元宵的人絡繹不絕。
119名來自海峽對岸的同胞來到東石鎮嘉應廟參加數宮燈活動,尋根謁祖,共同祈禱兩岸人丁興旺,幸福美滿。“今年是我們第一次帶著族譜到東石鎮對接。通過對接,蔡氏在東石的開基祖玉井房於十二世就同屬一個祖先,此次順利對接意義重大,以後更有回家的感覺。”台灣嘉義縣東石鄉農會理事長蔡春福開心地說。

兩岸鄉親共數宮燈 (丁榮漢 張曉明 攝)
閩台東石燈俗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蔡永平介紹,晉江與台灣一水之隔,明代以前就有東石人到台灣謀生,並以故鄉村名為聚居地命名。因此,海峽兩岸有兩個東石,一個在福建晉江,一個在台灣嘉義。兩地共有一種全國獨一無二的元宵燈俗,稱為“閩台兩東石,共數一宮燈”。
南安

豐州:民俗踩街齊歡騰

24日上午,南安市豐州鎮桃源傅氏和燕山黃氏分別舉行民俗踩街活動,現場萬人空巷,熱鬧非凡。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燕山黃氏時隔4年重啟踩街活動。
上午9點左右,在聲聲禮炮聲下,燕山黃氏踩街隊伍從九日山祈風廣場向黃氏家廟進發。隊伍前頭是一條巨大的“金龍”,緊隨其後的是開路隊、燕山黃氏祖公像隊、族旗隊等30多個陣頭。隊伍行進過程中,鞭炮齊鳴,鑼鼓喧天。隊伍還在多個地點進行了舞龍、舞獅、拍胸舞、大搖人等民俗表演,歡呼與驚歎聲此起彼伏。
“因為時隔4年,宗親們都非常興奮,共5000多人參與踩街,隊伍綿延近3公里。”燕山黃氏家廟管委會副主任黃愛國介紹,南安豐州燕山黃氏元宵燈會踩街自明代以來已傳承600多年。
“從得知舉辦踩街活動就開始期待,真的很精彩!”家住豐州街的黃女士出自燕山黃氏,她說,幾乎每次家鄉舉辦踩街活動,全家都會來看。“小時候更多是被踩街的熱鬧吸引,長大後則多了對祖先的緬懷和家鄉民俗的自豪。”
幾乎同一時間從中南大酒店到傅氏大宗祠的傅氏踩街也熱鬧非凡。48個陣頭組成的踩街隊伍綿延不絕,踩街過程中進行了火鼎公婆、腰鼓演奏、大拔燈等精彩的節目表演。中華文化促進會傅說文化研究會會長傅天堂介紹,當天共2500多人參加踩街。
據悉,活動當天,南安公安、消防、鎮村幹部、雷霆救援中心志願服務隊總計超150人,分點位維持全場秩序,保障踩街活動有序安全進行。
石井:中憲第內傳非遺
 
元宵節,在國保單位南安石井中憲第內,家長、志願者與孩子們一起動手製作元宵燈籠。書房外,非遺南音嫋嫋縈繞,老幼兩代南音人共奏千年古樂。一旁閩南磚雕展覽館內,國家級非遺“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重要組成部分閩南磚雕展迎來百姓駐足。

非遺館裡,人們聚精會神地欣賞南音表演。(杜婉瓊 鄭楚雯 攝)
中憲第旁的石井社區“黨建+”鄰里中心廣場上,石井鎮“齊樂龍龍鬧元宵 情融鄰里齊歡樂”暨“我們的節日·元宵”主題活動人頭攢動,300多條“安全生產、廉政建設、反詐、禁毒、法治文化”燈謎引得群眾開動腦筋,猜燈謎贏獎品。廣場內右側來自石井鎮各幼稚園和小學的200多個用紅包、花生、花片、紙巾、南瓜等生活常見物品為原材料製作的花燈,令大家嘖嘖稱讚。同時,特色農產品展上,石井糕仔、紫菜、海產品、白皮花生、腐竹等特色農產品受青睞,不少市民、遊客紛紛品嘗和購買。
安溪

西坪:家家戶戶“迎花燈”

24日,在安溪西坪鎮珠洋村,一條由1000多個五顏六色的花燈組成的“巨龍”沿著村道蜿蜒而行,家家戶戶、男女老少競相出遊,現場一片歡樂祥和的氛圍。
據悉,珠洋村有源頭阪、寨美、雙垵、下深四個角落共2500多人,每到元宵前幾天,四個角落各自安排新婚新丁的人製作花燈,預示著添丁進財,新的一年紅紅火火。每個角落需要製作250多個花燈,花燈製作好後固定在長板凳上,每個板凳6-8個,最後將所有板凳拼接形成一條由1000多個花燈組成的“巨龍”。在元宵之夜,由每家每戶安排人抬著這些板凳,前後長約一公里,宛如一條長龍,非常壯觀,這便是珠洋村獨有的“迎花燈”習俗。
珠洋村村支書王瑞明介紹,“迎花燈”習俗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並且一直保留著最初的慶祝方式,每年都能吸引附近十裡八鄉的村民來觀看。
德化
水口:自製花燈鬧元宵
 

煙火照亮德化水口鎮淳湖村熱鬧的元宵夜 (陳明華 吳有森 陳巧靈 攝)
每年元宵節,德化水口鎮淳湖村家家戶戶都提前動手製作花燈,並自發組成花燈隊和舞龍表演隊,沿著鄉村小道巡遊表演,為村民們帶去平安、幸福的美好祝願,一起“鬧”出濃濃年味。

作者 王金植 葉虹羽 廖培煌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