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 促小城燕郊巨變

地屬河北廊坊三河市的燕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與北京僅隔著一條潮白河。這裡曾被冠以「堵城」「睡城」之名。京津冀協同發展上昇為國家戰略已10週年,撬動了一場靜水深流的區域深層次變革,小城燕郊也隨之發生巨變。
「相較8年前,現今我通勤能省一半時間。」在北京市海澱區工作的燕郊居民閆靜說。在記憶裡,她常常早上五點半起床趕公交,下班後回到家中已是晚上八點,漫長的通勤時間導致「心情經常很焦躁」。
由於距離北京城區近,房價相對便宜,大量在北京工作的人選擇在燕郊安家。公開報導顯示,每天往返於北京、燕郊間的上班族有數十萬人。此前,燕郊跨省上班族祗能走通燕高速和京榆舊路進京,導致公交車、通勤班車、自駕車混合上路,每天早晨六七點開始就擁擠不堪。
十年來,京津冀著力構建「交通一張網」。三河市先後建成4座跨潮白河大橋,實現燕郊與北京「變近為通」,同時,開通15條到北京公交線路,日均運送乘客10萬人次,並推出7條京津冀定製快巴線路、49輛定製快巴聯通燕郊與北京。2022年12月,京唐城際鐵路正式開通運營,從燕郊站出發,29分鐘可直達北京站,為進京通勤族提供了新選擇。
「如今進京公交大概5分鐘至10分鐘一班,公交站台前大家有序排隊。」閆靜笑言,現在上班路上很從容,下班後可以一小時到家,晚上還能跟家人一起飯後散步,「生活回歸了本來的樣貌」。
伴隨著「交通一張網」的是「產業一條鏈」。十年來,燕郊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強產業對接協作,「北京研發、燕郊轉化」格局正逐漸形成。
走進河北誼安奧美醫療設備有限公司位於燕郊的生產車間裡,工人們正在為出口印度尼西亞的50台醫療麻醉機訂單忙碌。「我們2015年落戶燕郊,企業總部位於北京。」該企業生活事業部經理梁春青說,自落戶燕郊以來,企業產值持續增長,產品銷往全國的同時還出口海外。
自身生產的同時,該企業還在燕郊運營著醫療器械產業園,如今這裡已累計孵化企業21家,其中18家企業來自北京。
「我們園區現在流行『反向通勤』,很多企業的工作人員都來自北京。」梁春青說,燕郊緊鄰北京,交通如今也很便利,同時經營成本相比北京低,這些因素都吸引著初創企業到燕郊落戶。
燕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統計顯示,2014年以來,燕郊已累計承接北京轉移項目121個,總投資394.39億元人民幣。24家科創園區已入駐科技型企業1021家,其中約62%的企業來自北京。同時,累計孵化中小微科技項目419個,其中承接北京項目122個。
「好像很久沒有再聽說『睡城』的叫法了。」閆靜說,她的丈夫、一位在北京工作過十多年的天津人,如今也在燕郊的京津冀(河北三河)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開始了新事業,一家人看好未來的生活。(中新社)

2月28日,河北誼安奧美醫療設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裡,工人正在忙碌。趙丹媚 攝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