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頂玻璃製作的簪花圍在泉州人的社交平台刷屏了。截至3月7日,這則製作玻璃簪花圍的視頻在各平台播放量達350萬,點贊數超35萬。橫空「出圈」的玻璃簪花圍,是「95後」泉州姑娘陳墨花了一個多月時間,用300多片玻璃製作成近百朵花再拼接而成。她希望,能將燈工玻璃這個小眾工藝和傳統文化相碰撞,把泉州的傳統文化帶向更廣闊的世界。
重約2斤 近百朵玻璃花拼接而成
「去年12月開始做,做了一個多月才完成。」在豐澤蟳埔社區,陳墨一身蟳埔女裝扮,一邊等待著蟳埔阿姨幫忙簪花,一邊向記者介紹。通過焚燒工藝,她用透明玻璃製出300多片花、葉,再做成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近百朵玻璃花,有茉莉、玉蘭、月季、山茶、菊花、夜來香等形狀,最後拼接成一頂透明的玻璃簪花圍。完成後的作品像極了冰雕,於是她乾脆將它帶到東北,來一次「文化大碰撞」。
在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陳墨身著朝鮮民族服飾,頭戴玻璃簪花圍出鏡;在黑龍江哈爾濱,她那東北大花襖配玻璃簪花圍的裝扮引來滿滿的回頭率。「很多人的圍觀,他們並不知道什麼是簪花圍,趁這個機會,我可以好好宣傳一下家鄉。」
「簡直是一頂低頭會掉的王冠!」玻璃簪花圍的視頻一經發佈,便引起網友一片驚歎,大家讚歎之餘,最關注的是「它有多重」。陳墨揭秘,整頂約2斤重,佩戴時需要尋找角度,出門一路都要小心翼翼的。
巧思於行 用玻璃製作花燈和金紙
1996年出生的陳墨是泉州市區人,2019年從天津美術學院玻璃藝術專業畢業。以自己的專業結閤家鄉傳統文化進行創作,一直是她努力的方向。她的畢業設計作品就是玻璃粉燒工藝製作的泉州傳統金紙。當時她以「倒敘的粉末」為主題進行創作,薄如蟬翼的「金紙」一張張懸掛在空中,隨風飄動,很是逼真。她介紹,燒金紙是從紙張到粉末的過程,而她的這個作品則是將玻璃粉末燒製成薄片,再變成一張張「金紙」。事實上,每一件作品,她都會在玻璃工藝、綜合材料和傳統文化之間尋找共同點進行創作,並在創作過程中不斷改進調整。
「蟳埔女日常的勞作其實是很辛苦的,她們用美麗的傳統服飾裝扮自己,鼓勵自己,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憧憬。」陳墨說,玻璃在高溫中「浴火重生」,就像蟳埔女堅韌不拔的精神、活出精彩的姿態。這也是她的作品最想傳達和推廣的。除了金紙、玻璃簪花圍,她還創作了花燈、香爐等極具泉州特色的玻璃作品。
創新碰撞 當小眾工藝遇上傳統文化
最近,陳墨又製作了一頂五彩玻璃簪花圍。「有顏色的花朵創作起來更難,但顏色為鮮花注入了別樣的靈魂。」她說,一整個簪花圍戴起來需要小心翼翼,所以這次她改製成一支支「鮮花」髮簪,再由蟳埔阿姨將髮簪簪到頭上,形成一個簪花圍,這樣更具有靈活性。
這一次,陳墨將彩色玻璃簪花圍帶到了「起源的地方」——蟳埔。換好大裾衫、闊腳褲,戴上晶瑩剔透的五彩玻璃簪花圍,坐在蠣殼古厝的竹椅上,陳墨看起來就是一位溫婉賢淑的蟳埔女。她說,畢業後很多同學沒有從事相關專業,堅守下來很不容易。「燈工玻璃雖然小眾,但是很有意思,幾乎沒人在這個領域做過泉州文化題材,會是一種很新穎的創作方式和表達。」
一方面,她固守著傳統,另一方面,她也探索創新。關於未來,她還有很多自己的想法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