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德化凝白為美 輝映世界

中法十年合作助力「中國白」再次走向世界  
5月2日,在中國歐盟協會、法國展望和創新基金會的支持下,由泉州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白」國際陶瓷藝術大獎賽組委會聯合主辦,德化縣人民政府、泉州瓷路藝術發展中心承辦的《世界的「中國白」·Blanc de Chine》展覽在杭州英藍中心盛大開幕。
本次展覽全面梳理了德化陶瓷長達3700年的發展歷程,展示了德化白瓷的深厚歷史底蘊、技術革新和美學成就。為此,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和德化陶瓷博物館作為協辦單位聯合展出了多件珍貴文物,包括首次借外展出的德化鎮館之寶——商周原始瓷隹鳥,代表「中國白」巔峰技藝的明代何派白釉披坐觀音,以及12件曾在2023年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白·德化白瓷展》中大放異彩的當代大師作品等。

《世界的「中國白」·Blanc de Chine》展覽在杭州英藍中心盛大開幕

同場舉辦的還有第三屆「中國白」國際陶瓷藝術大獎賽頒獎典禮,來自海內外的近三百位嘉賓蒞臨現場。本屆大獎賽自2020年8月18日啟動以來,吸引了五大洲50個國家747名藝術家參賽,共徵集了943件參賽作品。最終,來自33個國家的165位藝術家入圍終評環節,15位中外藝術家獲獎。大獎賽評審委員會主席白明在頒獎典禮致辭中強調,「中國白」是一個文化概念,它同時也是中國作為一個陶瓷大國,從古邁向今的一個向世界展現全球陶瓷藝術家作品的舞台。最後,白明宣佈第四屆大獎賽正式啟動,期待更多藝術家在未來的比賽中繼續展現陶瓷藝術的魅力與創造力。
《世界的「中國白」·Blanc de Chine》展覽時間為2024年5月2日至2024年6月1日。這期間,公眾不僅能夠領略到德化千年窯火的魅力,還能欣賞到大獎賽的獲獎作品。古代珍品與當代藝術交相輝映,共同詮釋了「中國白」的永恆魅力。正如法國羅丹博物館理事佳玥所言:「這一賽事匯聚了世界各地的陶瓷作品,如同百川歸海,來自全球的參展作品,讓人們瞭解到陶瓷藝術之精彩。」

凡爾賽宮皇家歌劇院慶典音樂會

作為中法兩國人民共同珍愛的藝術品,陶瓷在中法文化交流中一直佔據C位。2015年,泉州市政府、德化縣政府與英藍集團攜手發起「中國白·再出發」工程。通過實施「中國白」國際藝術家駐地計劃,舉辦「中國白」國際陶瓷藝術論壇、「中國白」國際陶瓷藝術大獎賽等,成功塑造了「Blanc de Chine·中國白」品牌,將德化陶瓷以嶄新的面貌推向全球。

商周原始瓷隹鳥

「中國白·再出發」這一重大工程的啟動,是泉州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和先行區的積極實踐。秉承「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中國白·再出發」工程在近十年的實施中,其影響力已遠播海外。202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德化窯址也成為了全球首批窯址類世界文化遺產。歷史上,德化瓷器從泉州港起航,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貿易品。因此,德化也被譽為「世界官窯」。而這些瓷器的目的地之一正是這次活動的另一個主角——法國凡爾賽宮。它是世界五大宮殿之一,其中路易十四時期的「特裡亞農瓷宮」以白瓷意象為主導,展現了無與倫比的美感和創意。「中國白」成為這一時期中法關係和藝術交流的重要物證,為世界文化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為此,當日同期開幕的還有《璀璨凡爾賽》展覽。該展運用尖端的數字化技術,讓觀眾彷彿親臨凡爾賽宮。夜幕降臨之際,凡爾賽宮皇家歌劇院慶典音樂會暨「璀璨凡爾賽」展覽開幕式成為當天活動的高潮,來自中外的三千餘名音樂愛好者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性的時刻。「在這箇中法建交60週年的歷史性時刻,我們很高興為大家帶來象徵著凡爾賽、跨越了三個世紀音樂史的精彩曲目,同時為璀璨凡爾賽這場特別的展覽開幕。」歌劇院院長洛朗·布倫納說。
法國是歐盟核心大國,中法關係是中歐關係的重要一環和強大引擎。2014年是中法建交50週年。同年3月,中法共同倡導建立「中法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開創新時代的合作關係。過去十年,在中法各界的緊密合作下,「Blanc de Chine·中國白」從一段輝煌的歷史記憶演繹成為了可以代表中國與世界溝通的嶄新象徵。「『大獎賽』在過去的十年裡為「中國白」賦予了新的意義。它不僅是一個名詞,更是一種藝術門類,它連接過去,跨越時代,指向未來,充滿無限可能性。」白明表示。
今年,是中法建交60週年,中方領導人將於5月5日至7日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這將成為慶祝中法建交60週年系列活動的最高潮。「Blanc de Chine·中國白」的下一個十年,將繼續承載起多元文化融合與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使命,展現其獨特魅力,不斷豐富其文化內涵,成為連接中法兩國,乃至全球的橋樑與紐帶。
千年前,德化陶瓷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走出了和平友好繁榮發展的文明之路。千年後,在泉州、德化政府和英藍集團的大膽創新下,「中國白」再次起航,以「Blanc de Chine·中國白」之名踏上了文明的復興與重建之旅。(吳有森)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