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地處福建中北部,森林覆蓋率達77.12%,被譽為「中國綠都」。長期以來,三明堅持發展林下經濟產業,發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和林下產品採集加工等綠色經濟業態,點「綠」成金。
竹筍俏銷日本餐桌
每個月,裝滿50個集裝箱、約600噸的筍製品從廈門港出發,被運往日本東京、橫濱、大阪等主要港口,進入日本的超市、餐館、加工廠等,最後上了日本民眾的餐桌。
這些筍製品由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區一家專業生產經營水煮筍、速凍筍、真空包裝等系列深加工產品的企業所生產。該公司總經理趙逸平近日告訴中新社記者,公司竹筍製品現有40多種,外銷率達96%以上,已佔日本竹筍市場26%的份額。「冰鮮筍以其顏值高、營養高,備受日本市場歡迎,在日本的售價也比較高。」
從事制筍行業20多年的趙逸平說,三明是筍竹之鄉,毛竹資源豐富;當地生長的竹筍不僅質量較高,採購價也相對便宜。
隨著對竹筍速凍冷藏技術與有機筍生產管理技術等方面的研發投入,趙逸平所在的制筍企業產品銷量一路走高,今年前4個月產量同比增長35%,產值達到5800萬元(人民幣,下同),成為中國水煮筍行業加工出口的創匯大戶。
趙逸平告訴記者,公司按照「市場+公司+基地+竹農」的產業化經營模式,與40多家中小型竹筍加工企業建立訂單合作,帶領千家萬戶竹農進入市場。
林下草藥助沙縣小吃出山
身為沙縣嘉源油茶專業合作社管理人員,曹仰渠看到沙縣小吃客戶對燉罐需求增大,去年開始在自家油茶林下套種了100多畝牛奶根,目前收入有40多萬元。
沙縣小吃有240多個品種,其中草藥燉罐與蒸餃、拌麵、扁肉並稱為沙縣小吃「四大金剛」,而牛奶根、穿山龍、黃花倒水蓮、黃精等中草藥是燉罐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在曹仰渠看來,自家油茶林的套種模式可有效節約種植成本,同時改良土壤,有利於林木生長,減少培育成本,促進生態和經濟效益實現雙贏。
據沙縣區林業局副局長樂代明介紹,沙縣林下種植規模約3萬畝,主要作物為牛奶根、黃精、穿山龍、鐵皮石斛、七葉一枝花等,大多用作沙縣小吃原材料,產值約5億元。
近年來,三明以林藥、林菌及沙縣小吃配料為重點發展林下經濟,形成清流崗梅、永安金線蓮、泰寧鐵皮石斛、尤溪茯苓等示範基地,帶動近28萬農民參與經營,2023年實現林下經濟產值179億元。
東方美人茶變山中「金葉」
在三明市大田縣,境內峰巒疊翠,雲霧繚繞,泉水潺潺。美人茶就主產於這裡海拔1500多米的大仙峰上。
大田美人茶源自台灣,與台灣東方美人茶一脈相承。「早年,我父親在大陸走訪多地後,最終被這裡獨特的自然條件和招商引資政策所吸引。」「90後」台青彭安源在大田種茶600多畝。
1999年,彭安源的父親彭寶法來到大田投資設廠,引進軟枝烏龍、金萱等台茶優良品種和台灣東方美人茶制茶工藝,創辦起大田第一家台資茶企。從此,台灣東方美人茶扎根大田。
在台商帶動下,當地茶農紛紛加入,不斷將美人茶製作工藝發揚光大。短短幾年間,大田成為大陸面積最大的美人茶生產基地,榮獲「中國高山茶之鄉」「中國美人茶之鄉」稱號;一片小小的美人茶成為當地民眾致富的「金葉」。
目前,大田縣有茶園9.95萬畝,全產業鏈產值40億元。該縣29.6萬常住人口中,約10萬人從事茶產業相關工作,貢獻了全國70%以上的美人茶產量。三明也成為福建新興茶葉生產基地,一批「茶香小院」正助力鄉村產業振興。(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