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姑娘吉瑪次呷身著民族服飾行走於鄉野間的一則短視頻,今年5月在互聯網走紅:她耳戴齊肩的銀飾掛墜,頭頂黑色圓帽,肩上是寬大的披氈,深邃眼眸望向鏡頭。閱者留言,她的眼睛裡藏著大山的連綿。
面朝邛海、背倚螺髻山,旅拍攝影化妝師吉瑪次呷工作的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大石板古村被山川、湖泊縈繞。她服務的店舖裡掛滿彝族、藏族、苗族、僳僳族等民族服飾,眼下還未到旅遊旺季,店裡已有不少遊人慕名而來。
曾是中國南方絲綢之路驛站的大石板古村擁有數百年曆史,大石板集市始建於明代,以集市為中心鋪設的青石板古道兩旁分佈著旅店馬店、茶館酒肆、商舖作坊、百年古廟。如今,這裡馬幫不再,取而代之的是身著民族服裝、在鏡頭下體驗民族文化的各地遊客。
然而在一段時間裡,隨著茶馬古道逐漸沒落,大石板古村從昔日的物資交易重鎮變成普通漁村,村民們過著「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漁村生活。在村裡長大的旅拍攝影店店主孫靜告訴記者,曾經,這裡多是陳舊破敗的土坯房,許多老屋年久失修。
2019年10月,四川啟動鄉鎮區劃和村級建制改革。隔年,古村完成村級建制調整,三村合併的大石板社區成立。自此,過去商賈雲集的古村落以新樣態保留下來,古樸村容得到重塑。
充分利用原有資源,大石板古村就地取材建立「山、水、林、田、路」的傳統村落體系,並讓沉睡的「老宅」煥發新生。自邛海濕地恢復保護工程啟動以來,在環湖路內的百姓全部搬進了古村。依山傍水的地理環境、冬暖夏涼的舒適氣候,加之自然人文景觀得以修復,古村發展旅遊條件成熟。
村民們也開始思考,如何在家門口增收。2023年初,孫靜與合夥人蒲國開在西昌建昌古城的旅拍店舖租約到期。一番尋找,她發現自己生長的大石板古村是最佳的新址所在地。孫靜介紹,刀耕火種成了過去,現在的古村是年輕人「打卡」邛海的必來之地。
旅拍攝影所需的民族服裝比彝族居民日常穿著的服裝更顯鮮艷。孫靜說,有了短視頻平台,大山古村裡的旅拍生意也能跟上潮流。「淺色的、反差更大的民族服飾受到遊客們青睞,店舖訂購了一批改良的民族服飾,加上近年流行的馬面裙、泉州『簪花』等『新衣服』,遊客可有更多選擇。」
歸心「12間」是大石板古村壯大集體經濟自建自營的一家精品名宿。蕭文婷是民宿經理,也是村裡返鄉工作的大學生。她說,2023年以來,每逢節假日,村內的酒店、民宿可謂「一房難求」,單日接待遊客人次過萬「不是什麼驚訝的數字」。來大石板的遊客從省內遊客到全國遊客,再到海外遊人,村裡的管理、接待水平也在相應昇高,村民們的眼界也更寬了。
在彝族攝影師裡合看來,旅拍是介紹各民族服飾文化的一個窗口。他說,當遠道而來的顧客把照片分享在社交媒體上,也是在推廣民族民俗文化。吉瑪次呷走紅的短視頻下,不少人感嘆民族服飾的「高級之美」。她與留言者互動,介紹服飾之外的民族文化、山水風貌。
孫靜說,遊客常抱怨國內一些「網紅」景點「千篇一律」,大石板古村旅遊要想避免曇花一現就不能「亂了風格」。「潮流元素讓遊人有豐富選擇,但各民族在大石板交往交流交融中孕育的文化之美才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