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朝宗宮辦七娘媽生做十六歲

年年七夕,今又七夕。8月10日下午,兩岸青少年、以及香港同胞、印尼僑胞在廈門朝宗宮歡度自己的成年之禮。「七娘媽生做十六歲」是閩台地區生命禮俗之一,三百多年前,伴隨著閩南先民下南洋、過台灣,這一習俗也在東南亞、台灣傳衍。民俗專家盧志明介紹道。今年共有40餘名少年參加活動,金門縣政府民政處率4組金門家庭前來參加活動。6位印尼籍少年、3位香港同胞參加活動。朝宗宮管委會主任阮鷺清介紹,「七娘媽生做十六歲」是思明區非遺項目,我們努力做好每一次活動,希望做成文旅品牌。讓兩岸乃至華人華僑的青少年能夠在活動中認識並結下友誼,讓他們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心懷感恩、立志成才,將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代代傳承。
典禮一開始,行禮如儀之後,行成年禮者排隊陸續穿過成年門,走過平安橋,鑽過「七娘媽亭」,就是所謂「鑽桌腳,轉大人」,來表達感恩之情。
「很city」。來自台中的胡裕承說道,這是一個難忘的日子。胡爸爸更是笑開了懷,「感覺孩子一夜之間長大了,這個活動很有意義。」

金門「打花草」,助陣朝宗宮「做十六歲」
在踩街的隊伍中有一個陣頭格外醒目,他們是來自金門的「打花草」陣。「打花草」是流行於古泉州府的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民間舞蹈之一,引用了鄭元和上京赴考的故事進行演繹。由南音做伴奏,因為獨特的動作,又稱為:「拍胸舞」或「打七響」。
金門媽祖宮廟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楊耀芸表示,「往年,我們都組團前來祝賀並見證兩岸青少年的成年禮。今年,我們特意帶上金門的傳統表演節目,前來助興。也祝福兩岸的少年郎健康成長。」
金門也有「七娘媽生做十六歲」習俗,金門縣長陳福海很關心朝宗宮這次活動的舉辦,由金門縣民政處率50人團隊參加活動。
來自金門的陳麒安穿上禮服,開心的表示,在金門也有很多類似的民俗活動,自己也曾親自參與其中,這是第一次在除了金門以外體驗到一模一樣的民俗活動,來見證自己特殊的「成年禮」。

閩僑共建,廈門朝宗宮印聯會交流基地揭牌
多年來,朝宗宮與廈門印聯會互動頻繁,每年的活動都有印尼僑胞參與活動。今年有6位印尼籍青少年參加活動,他們有專程從印尼趕來出席活動、有歸僑三代、有在廈留學生。有鑒於此,廈門朝宗宮與廈門印聯會達成共識,在朝宗宮設立「閩南民俗文化交流基地」,伴隨著歡快的樂曲,廈門朝宗宮管委會主任與廈門市印尼歸僑聯誼會副會長陳雪芬共同為「交流基地」揭牌。
廈門印聯會副會長陳雪芬表示,回顧這幾年,印聯會與朝宗宮互動頻繁,雙向奔赴,在朝宗宮設立閩南民俗文化交流基地,這也是我們雙方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希望通過這個項目,能更加緊密合作,互相學習,共同成長。

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