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功豈在尊明朔,確保台灣入版圖。」援引張學良先生評價鄭成功的詩句,台灣勞動黨中央委員、台灣中華基金會董事長董建華在福建泉州表示,這是台灣人應有的鄭成功精神。
在鄭成功陵園祭「成功」、在鄭成功文化中心悟「成功」、在安平橋重走「成功」路……由50多名台灣各界人士和10多名大陸專家學者組成的「尋脈·福建成功行」參訪團一行,29日、30日在泉州開啟「成功故里」溯源之旅。
參訪團首站走進位於南安市水頭鎮的鄭成功陵園,成員在此祭拜鄭成功,行鞠躬禮並獻花。
鄭成功出生於1624年,祖籍泉州南安。1661年至1662年初,鄭成功從福建出發,揮師東征,驅逐荷蘭侵略者,收復淪陷了38年的祖國寶島台灣。
第一次來到鄭成功陵園拜謁,董建華感觸良多。「鄭成功不祗是台灣的英雄,他是中華民族的英雄。」然而,當前台灣青少年對鄭成功的瞭解很少,這讓他倍感可惜。
董建華表示,希望有更多台灣年輕人能來大陸走一走,親眼看看大陸發展的趨勢和潛力,相信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鄭成功在很多方面都是標桿人物,雖然當時他還很年輕,但驅逐荷蘭殖民者的態度強硬,使台灣擺脫了殖民統治。」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前總會長、顧問黃英武認為,台灣民眾尤其是年輕人應該正確認識鄭成功收復台灣的歷史,銘記鄭成功為台灣發展作出的貢獻。
「為什麼鄭成功能做到連戰敗的荷蘭駐台總督揆一都崇拜他,在此行中我找到了更多答案。」台南市國際文化交流促進會理事長畢黎麗說。
20年前,畢黎麗曾與瑞典知名作家安麗塔等,協助揆一家族第14代後人麥可(Michael Coyet)一家到台灣,並在台南的延平郡王祠祭拜,感謝鄭成功當年的仁慈,讓其家族血脈得以延續。
今年是鄭成功誕辰400週年,揆一家族第14代、15代後人再次來到台灣緬懷。此行畢黎麗把這段跨國故事帶到「成功故里」。
據悉,本次「尋脈·福建成功行」活動由兩岸台胞民間交流促進會主辦,是紀念鄭成功誕辰400週年暨收復台灣362週年系列活動之一。(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