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數 : 79,140
明清時期媽祖文化就和黔東南苗侗文化交融相生
少數民族船工與漢族船工一起
到天后宮祈求航行平安
自發到天后宮辦廟會
媽祖成為當地的守護神
黔東南是全國苗侗文化的核心地,被譽為「原始生態民族文化博物館」。多民族共生共榮和諧相處,共同創造了以苗侗文化為特色,包括媽祖文化在內的多民族文化交相輝映的黔東南民族文化。當地莆商說,苗寨禮俗多,一般不信教、不信佛,但許多苗家平時崇拜一個叫林姑娘的,說她是「水神婆」。貴州各地至今仍流傳著許多關於媽祖的神奇故事。
在鎮遠天后宮,牆上有一幅“媽祖文化㵲水分佈圖”,描繪出從㵲水上游貴州省甕安縣到㵲水下游湖南省岳陽市之間分佈的天后宮,其中鎮遠天后宮最險、最高。
▲鎮遠天后宮
一座座天后宮,見證了內陸航運與經貿發展史。 80歲的陶鐘麟是鎮遠縣原文廣局局長,曾寫下《平安女神與天后宮》一文,呼籲做好鎮遠天后宮的保護、修繕。他告訴記者,1925年,一名傳教士曾拍攝下㵲陽河鎮遠段河面佈滿船隻的盛況,這張老照片收藏於鎮遠博物館。然而,從鎮遠水路下湖南八百里洞庭,其間有200多米的落差,灘塗多,峽谷險,是航行的危險地帶,稍不注意就會觸礁。眾多少數民族船工和漢族船工一樣,每次貨運起航前,都要到當地天后宮祭拜,祈求平安。
當地少數民族同胞也會選好日子到天后宮趕廟會。農曆三月廿三是最熱鬧的一天。
跨越古今、連通山海,山水相依、人文相親。莆田與黔東南州源遠流長,近年來更以媽祖文化交流為紐帶,加強兩地合作與交流。 2019年,黔東南州文體廣電旅遊局和莆田市文化和旅遊局簽訂策略合作協議,兩地博物館與文旅企業也分別簽訂了合作協議。
鎮遠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鎮遠古城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作為媽祖文化的起源地,莆田湄洲島也是國家5A級旅遊景點。如今,兩地聚力打造媽祖文化旅遊品牌。
▲鎮遠天后宮正殿
▲重簷翹角和屋脊上雕刻的鳳在上龍在下,由此判斷現存建築年代為清晚期
訪談中,記者了解到,我國內陸深處,建有天后宮和福建會館的地方相對較少。目前在㵲陽河流域僅存3處,分別在湖南芷江、貴州鎮遠及黃平舊州。歷史上,舊州是長江支流沅江沿㵲陽河上溯到黔東的最後一個通商碼頭,貨運繁忙,商賈雲集。包括莆商在內的福建商人在此建「福建會館」和天后宮。在黃平縣文物局,記者透過翻閱《黃平縣志》了解到,舊州天后宮建於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重建。
黃平縣是革命老區,舊州古城則是黃平的「紅色中心」。作為重要的革命遺址,舊州天后宮現在被闢作“黃平縣革命歷史陳列館”,為“貴州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院子裡有一組毛澤東、張聞天、王作物祥的雕塑。
在天后宮牆上,有一幅壁畫,描繪紅軍包紮傷者的場景。講解員黃朝琴說,1934年10月2日,任弼時、肖克、王震等將軍率領紅六軍團到達舊州,在天后宮設立紅軍臨時醫院,收治了30多名紅軍傷員。 10月3日紅六軍團離開舊州後,臨時醫院隨之撤離。這幅壁畫是當時紅軍繪製的原跡,至今已有90年歷史。舊州天后宮既是貴州省革命文物,也是長徵文物。
▲舊州天后宮外圍山牆
▲舊州天后宮現被闢作“黃平縣革命歷史陳列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日報全媒體記者實地採訪
「我剛來黃平縣經商時,當地人得知我是莆田人,就跟我說舊州有個天后宮。」黃平縣福建商會會長黃華偉說,黃平縣福建商會有88家企業,其中莆企佔一半。莆商們弘揚媽祖精神,在黃平縣開展幫助教育,發展農業助力鄉村振興,收穫的錦旗掛滿了牆。目前,在貴州的莆田人有6萬人左右,從事服裝、房地產、旅館、餐飲、古建築、醫療、珠寶、石油能源、礦產、建材等行業。貴州省福建總商會常務副會長周建國來貴州10年了,他老家的北岸經開區有賢良港天后祖祠。他說,他們從小就對媽祖有深厚的感情。貴州也有多處天后宮,感到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