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縣赤水鎮-曾是南北商旅聚集的重要交通要道,舊時的繁榮景像在赤水古街上得以展現。然而,隨著德化縣「大城關」戰略的推進,這個距離縣城26公里的邊遠鄉鎮逐漸冷清。
作為傳統村落,如何讓這裡重煥生機和活力?近年來,該鎮圍繞閩台融合發展,積極邀請台灣團隊入駐,委託台灣專業團隊開展陪護式服務,通過一系列閩台合作項目,在保留赤水鎮傳統文化精髓的同時,注入創新活力,讓這片土地煥發出新的生機。
赤水古街修復 承載時光記憶
吊腳樓是赤水老街最具代表性的建築,曾經到過赤水的人,都會對這些南方吊腳樓留下深刻印象。在人居環境整治中,赤水鎮不僅加強了污水垃圾治理和鎮區桿線整治,還著力於保存老街的歷史記憶。台灣團隊通過增添吊腳樓的視覺元素、拆除圍牆、恢復吊腳樓的傳統生活樣態等方式,對老街建築進行了修復改造。
更為創新的是,台灣團隊結合赤水吊腳樓的獨特建築特點,在吊腳樓底層推廣發酵床養雞技術。這項技術利用微生物發酵原理,將雞糞轉化為有機肥料,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使每一棟吊腳樓的底層都變成了生態小農場樂園。
為了更好地滿足當地居民的需求,台灣團隊多次實地走訪村民,徵求意見建議,確保方案的實施得到了廣泛的支持和認同。同時,還邀請台灣成功大學的專家分享經驗,進行專業指導。
居民老有所樂 打造休閒空間
赤水鎮的大部分居民為老年人,他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與同伴一起在舊糧站的悠閒時光。為了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台灣團隊將舊糧站改造成了一個長者娛樂空間,提供娛樂項目、餐飲服務等。
在此基礎上,台灣團隊還利用赤水鎮的福堯基金、商會補助、聯誼會補助以及錦水殿香火等資金資源,利用閒置空間打造長者食堂,為60歲以上老人提供餐食服務,未來將逐步推動社區失能老人的送餐服務。
此外,在三類農房的改造過程中,赤水鎮特別關注適老化空間的打造。由於鎮內老齡化現象嚴重,針對老年人居住的農房進行了全面的升級改造,增設了無障礙設施、改良了照明系統,並配備了緊急呼叫設備,這些措施顯著提升了老人的居住安全性和生活品質。
讓資產變資本 激活產業活力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的支持。為此,赤水鎮積極挖掘當地資源,利用靠近九仙山景區的地理優勢,將「人氣」轉化為「財氣」。鎮內項目如蝸旅露營、漁樂園等不斷提升體驗,同時通過「新村民工作室」挖掘永嘉舞獅、蘇嶺蚌精舞等傳統文化,開展「一村一節」民俗活動,提升富硒文化館的文化氛圍,並將閒置空間改造成文創產業基地,促進文創產品的銷售。
此外,赤水鎮積極利用高山農產品集散中心的冷鏈倉儲保鮮庫,滿足德化縣居民對蔬菜和水果的儲存需求。鎮裡還充分利用倉庫外的空地,開展農產品深加工,不僅延長了產品的保鮮時間,也提升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未來,德化縣赤水鎮計劃利用青梅酒社項目帶動村民種植青梅樹和釀造米酒,進一步提高村民收入,同時為老街居民提供更便利和衛生的販售方式,鼓勵年輕人回鄉創業,將街道中心閒置空間打造成具有吊腳樓特色的民宿。(鄭智得、鄭燕玲、曾永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