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轉化是連接科技和產業的重要橋樑和紐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加速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天津市武清京津產業新城,越來越多科研成果從清華「實驗室」走向武清「生產線」。
近日,坐落在京津產業新城武清開發區的膜力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正式運營投產。這也標誌著以清華大學高端裝備界面科學與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清華大學精準醫學研究院的交叉研究成果為依托,進行研發的膜材料進入產業化階段。
有著「高科技基因」的膜力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是北京清瀚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聚焦於新材料領域,主要從事醫用中空纖維膜材料、中空纖維膜簾、工業脫氣膜組件的研發、生產與銷售。
「我們所掌握的科研成果可以解決膜材料領域的「卡脖子」技術難題,替代進口膜材料,實現在醫療、半導體等重要場景的關鍵技術可控,但真正落地轉化並不容易。」膜力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戴鑫說,科技成果從概念到產業化,需要孵化、中試等過程,離不開資金、場地、政策、人才等各方面的支持。
「武清有得天獨厚的區位交通優勢,營商環境優質高效,讓我們企業得以在武清安心投資、放心創業、舒心發展。」 孫戴鑫給記者一一細數:「從武清坐高鐵到北京僅需22分鐘,武清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發展態勢強勁、前景廣闊,相關產業鏈上下游集聚協同發展……」
今年2月,膜力科技決定落戶武清區,打造集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孵化於一體的新材料科技企業。據瞭解,膜力科技的廠房面積約5000平方米,預計2025年產值可達2000萬元。
「我們將充分依托團隊技術研發能力,全面深化產學研合作,加速打造「科研—轉化—產業」的全鏈條孵化模式,以技術創新驅動產業升級。」 孫戴鑫表示,今後將努力為武清區加快打造京津冀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重要支撐注入新動能。
像膜力科技這樣在「校地」合作、「院地」合作下誕生的企業,在武清區並不鮮見。
近年來,武清區將提高成果轉化能力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任務,積極借力以京津為主的優質創新資源,加強與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對接協作,耕耘「近者悅遠者來」的創新沃土,結成更多項目合作碩果,打造更多院地合作樣板。
一系列創新探索,正推動著產學研合作不斷走向深入,助力武清高質量發展向上突圍。